蘇轍對此隻能表示:“那生下來之前我也不知道是兒子還是女兒啊。”
蘇轼想了想,用自己聰明的小腦瓜想到了關鍵:“那要不你少生點?”
蘇轍:……除非我生了幾個後修身養性一直當個和尚,不然怎麼保證一定能少生?!
蘇家兄弟這番對話伍愛華是不知道的,她這時候還在給大家揭秘蘇家兄弟的财務狀況:“根據曆史記載,蘇轍一共生了三個兒子七個女兒,其中兩個女兒夭折,剩下五個女兒都長大成人,而蘇轼生了四個兒子,其中一個夭折,沒有生女兒,但是也有記載說蘇轼收養過一個女兒。”
“因為青年時期就已經是名揚北宋的進士,蘇轼又是全國聞名的大文豪,所以兩兄弟的結親對象水平都不差,基本都是官場和文學圈中朋友的後代。”伍愛華說着就笑了:“就算我們現代富二代結親,門當戶對的情況下父母也不能少給嫁妝,更别說厚嫁成風的北宋了。”
“而且吧,咱們二蘇也不是狠心的家長,還是很疼愛小輩的,所以也幹不出少給嫁妝的事情,”伍愛華說着:“根據考據,蘇轼曾經為了給堂侄女置辦嫁妝,還問驸馬都尉王诜借了二百貫,寫了《與驸馬都尉王晉卿第六書》。”
“在蘇轼那個年代,二百貫大概相當于十幾萬元錢,這還是蘇轼借的部分,沒包括自己補貼的部分,也就是說蘇轼嫁一個堂侄女怎麼也要有個三四十萬吧,也就是三五百貫。”伍愛華搖頭:“堂侄女都給三四十萬,親侄女沒有個五十萬辦不下來吧?搞不好都要百八十萬,而何況蘇轼還有五個侄女,啧啧。”
伍愛華這話說出來,蘇轼都快要哭了:“弟弟,你怎麼生了這麼多侄女啊!”
蘇轍撓了撓臉蛋:“我也不知道啊。”
蘇轼這時候已經堅信自己是為了幫助侄女才窮困潦倒,畢竟自己雖然花錢大手大腳了點,平時儲蓄沒有規劃了點,做生意沒有天賦了點,但是也不至于吃不起肉吧?
伍愛華此時還在天幕上為蘇轼提供佐證:“蘇轍的孫子蘇籀給我們留下了證據,他在《栾城先生遺言》裡面寫了,宋徽宗初年,蘇轍為了給小女兒置辦嫁妝,賣掉了早年在開封購置的田地,京城附近的田地自然是很貴的,最後賣了九千四百貫,而九千四百貫都給小女兒做了嫁妝。”
“九千多貫什麼概念?陪嫁七八百萬!”伍愛華不到不感慨道:“按照蘇轍和蘇轼的人品,應當不至于對女兒侄女過于偏心,大體上應當是一碗水端平的,所以相當于蘇轍嫁女兒,花掉了三四千萬,他們畢竟隻是當官,不是經商能手,兩人還都是清官好官,家産全沒了也很正常。”
蘇轼這時候已經非常同情蘇轍了:“五個女兒,弟弟你也不容易啊,實在不行,哥哥的錢就給你用吧。”蘇轼對弟弟還是很慷慨大方的。
蘇轍:“嗚嗚嗚哥,兒女都是債,我一定少生一點。”
“蘇轼那時候寫信給好朋友章惇哭窮,說‘子由有五女,負債如山積’。”伍愛華說着:“不過這一煩惱不止蘇家兄弟有,宋朝不少名人大臣都有,就連皇帝也不可避免,據說宋神宗就抱怨過自己嫁一個公主要花七十萬貫,宋史也有記載,但是公主出嫁的嫁妝是皇子成婚的聘禮的十倍。”
“七十萬貫,大概花銷五六億,不過想想,這可是一國公主,也就還好?”伍愛華說着:“趙宋王朝某些算得上明君的皇帝還是比較顧惜民力的,雖然公主可能多則二三十個,但是人家印度首富子女婚嫁花費都不止十個億了呢!我們中原的皇帝,還比不過身毒的豪商嗎?”
【笑死,說起有錢程度,确實比不過】
【不僅比不過身毒的富商,可能也比不過揚州蘇杭的富商】
【就古人那個監管和管理水平,皇帝想要賺印度首富那麼多錢可不容易,管不過來啊】
【果然生産力越先進,上層統治者不做人的情況下就越反動,賽博設定誠不欺我】
“賽博是什麼?”不少人一頭霧水:“好像已經是第二次提到了?”
宋朝大臣譬如歐陽修等人都氣得臉紅:“官家那是愛民如子!怎麼能拿富商來侮辱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