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轉眼林羨駐守北境已經兩年。
兩年前林之校最終沒有挺過這場傷寒,在熬了兩個月後,還是撒手人寰,抛下夫人和一雙尚未成年的兒女。
按照他生前遺願,他的屍骨不曾運回老家,而是埋在了頭溝鎮的墓地,正好遠眺梅嶺。随後,除了其長子林燦堅決要求留在北境外,林羨派人将鐘氏和林妙音送回京城。
兩年時間裡,北燕和大渝基本沒有什麼大動作,連每年打秋風的規模,也零星縮小了。總之,目前看來,除了曾夾在中間的小國滑族被滅了外,這三個大國間還算相安無事,逢到重要年節,比如過年、太皇太後壽誕、皇帝生辰等,三國間還互有往來。
俨然一副和平迹象,倒是讓頭溝鎮發展得愈發繁華。
然,開文十年盛夏,梁國近鄰西晉、南楚竟然聯合,分西南、正南兩個方向,同時進犯梁國邊境。
顯然,他們已經在暗中籌謀許久,這次不僅是于同一天發起進攻,在此後的戰事過程中,兩國一直互通款曲,互為犄角,夾擊梁國。
一時,西境和南境多地,同時燃起戰火,百姓死傷無數,流離失所。
大兵壓境,鎮守南境的穆家軍奮起還擊。
穆家軍号稱十萬旌旗,實際上近年來,朝廷在糧草和軍械供應方面,一直有所拖欠,隻告知國家積貧,缺錢少糧,望穆王府體諒則個;
而南方山高林密,耕地稀薄,穆家軍靠當地自給自足是遠遠不夠,所以這兩年穆家軍實際上是在減員的,即一些傷兵、老兵退員之後,就暫時不再補充新兵。
如此減員近兩成之後,軍隊才勉強能夠維持開銷。
兵士減員了,但是穆家軍更加強了戰備訓練,所以在整體的作戰能力方面,還是相當可以的。
卻沒有料到,在南境分布的穆家軍僅八萬衆,且拉長在整個戰線上。但是南楚卻幾乎壓上了全力,足足派出了二十萬兵力!也是,其東部是海,南部是高峻連綿的蒼茫群山,而西部,卻是這次的合作夥伴西晉……所以他們壓上幾乎全境的兵力,卻沒有多少後顧之憂。
以一敵三,并且以無心算有心,故雖在某些戰場點也有所斬獲,但整體上穆家鐵騎終究不敵,死傷慘重,梁國多座城池被占領,南楚軍開始長驅直入,進入梁國腹地。
西晉是個小國,民風謹嚴,注重禮儀,自稱“禮儀之邦”,子民好文、好樂,不喜弄刀舞槍,所以兵力一向是不強的,反而是經濟、文化發達,程度同大梁類似。
鎮守梁國西境的,如今依然是黃誠和耿樂兩位将軍,但黃誠已經老邁,主要靠耿樂支撐。
西境軍碰到的問題同南境類似,西晉亦壓上了幾乎舉國兵力,而西境梁軍滿打滿算總共不過七萬,且戰力很一般。
雖然前幾年經過林羨的巡視整頓和親臨指導,戰力提升了一些,但架不住兵力實在懸殊,且戰鬥中還不時有南楚軍幫忙掠陣,很快,西境就人仰馬翻,敵軍勢如破竹,直接劍指梁都金陵。
梁國國土形狀呈鞋拔子樣式,除了離北境較遠外,國都金陵城離南部、西部、東部邊境皆隻有不到十日路程,尤以東部和西部為甚。
如此,不過月餘,兩方敵軍先後逼近京城,并漸成合抱之勢。
沿途遇到幾處行台軍,那簡直就是擺個戰鬥形式!
平時他們就是繳個匪,抓抓鬧事的老百姓之類,還能耀武揚威;
被林羨之前強行加強訓練考核時,官兵均叫苦連天,後來林羨去北境“赤焰軍”後,他們再次放飛,哪裡還注重平時的練兵?
這種戰力,加上敵方來勢洶洶,攜裹着勢如破竹、舍我其誰、一往無前的士氣,這些行台軍竟然一觸即潰,丢盔棄甲,被打得稀巴爛。
面對強敵壓境,梁帝清楚地知道,京城危矣!
盡管如此,除了送出戰報讓身為軍隊大元帥的林羨知曉外,也不敢令北境“赤焰軍”回來保衛京城,保衛自己。
隻因他深知,北境的敵人更是難以對付。在這種形勢下,誰都能猜想出北燕和大渝,說不得何時就會蠢蠢欲動。别看他們現在還仍是平和的樣子,私底下一定已是不懷好意地虎視眈眈着呢。
北境、東境都自動進入戰備狀态。
南楚、西晉進犯之敵來得太快太猛,京城周圍進入一級戰備。
城内外主要戰力是禁軍,但禁軍的數量有限,三萬人主要布在京城外各要道迎敵。另放了三千人在皇宮内。
前方退回來的各行台軍守在城外更外圍的四角。
唐英的巡防營共不過八千,幾乎都上了城牆。
各權貴世家家中府兵,每家每日派出五十人,統一分配後用于巡邏負責京城治安。
京中的青壯,被發放了些軍械庫裡淘汰下來或者待修整的兵械,用于自保。
各街各坊都關門歇業。不到不得已,老百姓都不要上街。
隻能做到如此,能想到的力量都安排上了。
在一片風聲鶴唳之中,言阙回到了京城。
這些日子,懸鏡司大部分力量在外面負責情報,現在京人數不到百人,絕大部分人有武藝在身。
李燚在獲皇上許可後,從中挑出精幹三十人,放入宮内前廷,和那些侍衛們一起,近身保衛皇帝。而把其餘的人,灑出城牆内外,時刻報知最新戰情。
而這三十人,他讓師侄夏江帶領。
他的親傳弟子掌鏡使張超,多年前在東海受了重傷後,體力再也恢複不到以前,如今的懸鏡司,除了李燚自己,夏江的功夫算是最好。
如此匆匆忙忙,各路人馬剛剛安置就位,南楚的軍隊率先來到了金陵外圍。
南楚一方接連勝利,攜帶着一股一往無前的銳氣!
軍中甚至發布了重賞條例,殺死各品級梁軍首領都有不同的明碼标價;
梁軍是匆忙間拉出來的布置,各路軍都心有惴惴,就算不少将領也是有勇有謀,但看到邊境守軍都被打得這麼慘,心裡底氣都不足。
盡管這樣,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守衛京都的梁軍打得還算頑強,不少阻軍縱使不敵,也誓死不退,直至打到最後一人倒下。
金陵城外,一片腥風血雨,雖然來犯敵軍受到了很大阻礙,但是戰場還是頑強地向城内推進……
進入十月,本來正是秋高氣爽的金秋時節,但是梁國境内的戰事進入了白熱化階段,田地裡的莊稼無人收割,浪費無數。
南境穆家軍在初時的受挫後,重新整頓兵力,追着南楚軍隊而來。
此時倒是南楚軍隊被金陵守軍和穆家軍夾擊,但因為人數上南楚占優,所以兩邊軍隊都難奈其何。
随着西晉軍隊甩開了黃誠耿樂部而東上,一下幫助南楚軍緩解了金陵守軍的威脅,南楚軍又恢複了初時的雄風。
一方是兵力占優,又是有備而來;
一方是倉促應戰,且需防着四面八方的敵人,從而瞻前顧後、施展不開拳腳;
因此在自己的主戰場,梁軍仍是處處受掣,敗績連連。
十月十日晚,南楚軍突襲,攻入金陵。
經過了短暫的巷戰後,來犯之敵直接沖到了宮牆之下。
呼喝聲震天,所有兵力都投入了戰鬥。
城内各地亦有不少處進入了混戰狀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