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領在分配人手方面還是很有心得的,為了不養閑人,基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做。除了編好隊的采集隊、狩獵隊、曬鹽隊、護衛隊,和陶器坊、磚瓦坊、鐵器坊的這些人,剩下的一百來人都被安排種地。
但裡面有些行動便利的老人,就被安排到打掃食堂和公共廁所,每天隻用打掃兩遍,活很輕松。
行動不便的老人和殘疾人就學編織,編背簍竹筐什麼的,編好後交給熊花,誰想換就去找熊花換。中年人和年輕才被真正安排種地和喂牲口。
有些适合放養的牲口就讓兩個大人帶着一些半大崽子去放牧,放牧也是有講究的。怕安排獸形是猛獸的獸人會讓那些動物受驚,首領安排了一個牛獸人一個馬獸人去。
每天早上吃了早飯,兩個負責放牧的大人,就帶着十來個半大孩子去放牧,到了适合動物吃草的地方,兩個大人就先回去打掃牲口的圈。
就由着孩子們在外面玩和照看牲口,反正在部落範圍内,也不會有什麼危險。有些孩子的獸形還是猛獸,也不怕那些放養的動物,到傍晚的時候,兩個大人才去接孩子們和牲口回部落。
大家放牧的時候,都會繞着種了莊稼的地走,因為那些莊稼牲口也很愛吃。除了最開始部落開墾的那百來畝地,後來為了砍樹煉鐵又開墾出來的地,首領讓大家自己願意種的,就去找他劃地和登記。
做過标記的地就算是私有的地了,除了第一年要把種出來的莊稼交兩成給部落,算是部落其他人一起開墾荒地的報酬外。以後每年隻用交一成的收獲就可以了,剩下糧食都是屬于個人的。
就是秦川和白九他們這些自己先開墾土地種糧食的,到了收獲的時候也是要上交給部落一成的糧食。畢竟土地是屬于部落的,他們用了就應該交一些糧食。
這樣以後部落全部變成私有制的時候,有了每年大家上交的糧食,也能供給首領和大巫這兩個部落地位最高的人的吃用了。
當然這也是秦川給首領提的意見,給部落幹活和給自己幹活是不一樣的。因為大多數人在給集體幹活的時候,幹完分配給自己的那些活後,是不願再多幹的。
畢竟幹的再多,也隻會給自己分發那麼多食物,還不如休息。但是地是自己的就不一樣了,地裡的莊稼是自己的口糧,那肯定是會更上心一些的。
首領聽了覺得很有道理,要是以後部落的子民都能自己養活自己,不用靠部落分發食物,他這個首領和狩獵隊的人的壓力也沒有那麼大了。
首領打算等以後大家手上的存糧多了,都慢慢自己建房子以後,就把那些公共的地,按人口分發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