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綝臨陣斬殺大都督緻軍心離散,他知自己已無力對魏發動進攻,遂連夜率兵返回吳國建業。事到如今壽春已成孤城,失去了所有的外援力量。
司馬昭的大帳内,司馬昭正與鐘會下棋。
司馬昭落下一子後說道:“孫綝親率大軍聚集在巢湖湖畔卻按兵不動,隻依靠朱異吃樹葉的三萬饑疲之軍作戰。朱異未能抵達壽春城下并非是他的罪過,孫綝卻臨陣斬将。斬了大都督後主力并沒有損失自己就當率兵前進,可是他卻一聲不吭返回了建業,我倒看不懂這是什麼謀略了。”
鐘會笑道:“孫綝沒有經過磨練奮鬥便旱地拔蔥繼承了父兄的事業,他窩裡橫搞搞内鬥還行,對外真刀真槍便露出了草包原狀,哪裡還談得上什麼謀略呢!”
司馬昭說道:“壽春城城牆堅固,諸葛誕深溝高壘,我們雖坐擁二十六萬大軍,但若強攻必緻傷亡慘重,不若等到他們糧草耗盡軍心渙散時再大舉攻城。”
鐘會說道:“大将軍英明。我們可以派出細作多方散布流言,隻說東吳援軍不久便到,而我軍糧草不足不能久圍,如此諸葛誕必會在等待援軍時放松警惕。”
司馬昭沒有說話,他的眼睛中閃過刀鋒般的寒光。他從父親那裡學到的最寶貴的東西便是隐忍,血氣之勇于大局無益,就像狼群在圍獵所表現出來的沉靜以及持久的耐心和毅力才會幫助它們找準時機将獵物一網打盡一樣,靜待天時是一種智慧。
朱異的死不但沒有引起諸葛誕的警惕反而堅定了他守城待援的想法。在諸葛誕的眼裡,孫綝斬朱異無異于是諸葛亮揮淚斬馬谡,是在向他諸葛誕謝罪,所以待孫綝回到東吳之後定會再召大軍解壽春之圍。
諸葛誕将破敵的希望寄托在天災上,寄托在吳國的救援之上,可是天道哪裡會那般溫情默默呢,他的寄托終究是要落空的。
諸葛誕完全放松了警惕,不再約束兵士大吃大喝,十幾萬将士沉浸在美好的夢境之中,隻等到猝然驚醒時向死神獻祭出自己的靈魂。
六月的陽光明媚耀眼,萬物同沐其恩澤,然而在清晨的日光中最美的還是荷花初綻的水塘。水塘中,荷花晶瑩剔透、豐盈飽滿,荷葉鮮翠欲滴、亭亭玉立,它們得風露日光的滋養出落得婀娜多姿不染纖塵,它們像是誤入塵網中熠熠發光的精靈。
這片水塘中的荷花是嵇康和向秀親手種下的,除了那蒼郁的竹林,這裡便是他們最喜愛的消暑聖地了。當蓮子在蓮蓬上漸漸豐潤飽滿之時,嵇康放下兩隻小船,邀了一衆好友來賞蓮花摘蓮蓬。行船于藕花深處,身在荷葉與荷花的清香之中豈不是一大雅事。
荷塘邊的涼亭中擺了各色酒果,山濤、向秀、劉伶圍坐在一起喝酒吃果子。阮籍面對着滿池的荷花撥響了琴弦,那琴聲穿過荷塘仿佛沾染了水氣愈加清冷婉轉。
嵇康将小船劃到湖心,他采了一朵蓮蓬輕輕剝出蓮子放入口中。那蓮子清甜中帶着一絲苦澀,他輕歎道:“蓮心甚苦,可是也有遺憾之事。”
嵇康的這聲歎息驚動了荷葉掩映着的另一條小船上的兩個人,原來是阮鹹和青兒。
阮鹹到忘情處不禁吻上了青兒的朱唇,兩人正在濃情蜜意之時,青兒聽到有人說話忙推開了阮鹹。
阮鹹邊拿起船槳劃水邊說道:“蓮心雖苦,卻能開出這絕美的荷花,看來這世間萬物都自有禅機啊。”
說話間阮鹹的船已穿過重重疊疊的荷葉停到近前。
嵇康又剝出一枚蓮子放在手心仔細打量,他仿佛是自言自語道:“苦澀的種子,嬌豔的花朵,苦澀的果實。由苦中來入苦中去,果然是大有禅機。”
阮鹹看着嵇康船上大把的蓮蓬說道:“叔夜叔,隻這一會兒的功夫你就摘了這許多的蓮蓬,給我一些可好。”
嵇康笑道:“不給。你自有美同船志得意滿,還要這些蓮蓬做什麼?”
青兒聽到嵇康打趣的話雙頰暈上兩朵紅暈,為了掩飾尴尬她裝作漫不經心地摘下一片荷葉,用手撩些水在上面看着晶瑩的水珠在荷葉上滑動。
阮鹹央告道:“就賞我一些吧!我選的蓮蓬不是太老就是太嫩,青兒回去交不了差又要被姑母責罵了。”
嵇康笑道:“我船上的蓮蓬都給你,但是過段時間挖蓮藕的時候你可要給我當苦力呀。”
阮鹹作揖道:“但憑驅使。”
阮鹹從青兒手中拿過那荷葉扣在頭頂上,他笑道:“這荷葉做帽子倒很好。”遂又摘了一片戴在青兒的頭上。
青兒用手扶着荷葉輕聲問道:“少爺,好看嗎?”
阮鹹看着青兒那白皙的臉龐在荷葉的映襯下更加動人,他說道:“好看。和你一比滿池的荷花都黯然失色。”
一旁的嵇康撩開衣袖看了看胳膊上的雞皮疙瘩,搖着船槳向岸邊劃去。
一曲畢,阮籍将雙手輕輕放在琴弦上攏住音。
:“心亂則音噪,心靜則音純,心慌則音誤,心泰則音清。嗣宗琴藝雖精妙,但低回處似有凝澀,可是有什麼煩心事?”嵇康劃着槳已到近前。
阮籍起身上前去扶嵇康上岸:“哪裡來到煩心事,不過是惦着你這荷塘裡的新鮮蓮子吃罷了。”
嵇康手裡拿着幾隻蓮蓬坐在山濤旁邊笑道:“惦記我這蓮子的人可不少啊!”
衆人各取一枝蓮蓬剝出蓮子來吃,劉伶說道:“我和他們可不一樣,我可是還惦記着你滿池的蓮藕來下酒呢。”
嵇康笑道:“剛才我還同仲容說呢,到挖藕的時節你們可都要來做我的短工啊。”
衆人紛紛笑道:“樂意效勞。”
山濤看着滿池搖曳生姿的荷花,看着眼前這些志同道合談笑風生的好友,他想這便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風景吧。他開口說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曾點之願,吾之願也。今日同諸位賞蓮之趣也不亞于曾點遊春之樂了,暢快!”
向秀說道:“順道而行,順天應時,按照節氣的變化調整生活節律自然可以消疾渡厄,愉悅身心。”
嵇康說道:“故順天和以自然,以道德為師友,玩陰陽之變化,得長生之永久,任自然以托身,并天地而不朽。”
衆人體味二人之話深以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