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翊說罷,起身離開。
~
蕭翊對那許姓寺人的刑責還是由綠珠傳到了杭若耳中。
三十軍棍,皮開肉綻,剜眼削舌,棄于府外。
杭若還是免不了心驚肉跳,她縱然覺得行兇的寺人有過,但罪不至此。
隻是,她請蕭翊為自己主持公道,卻是她如今唯一的選擇,她錯在低估了他的殘忍。
“阿吉說,他有東西要你轉交給我?”怕隔牆有耳,綠珠的話說得很是隐晦。
杭若朝她點頭應答,而後将袖兜中藏着的東西交予她手中。
早間近侍去後罩房尋了府中所有的寺人到場時,綠珠認的義弟,也就是那個叫阿吉的小寺人,悄悄遞給了杭若一物。
那小寺人腰間挂了綠珠的荷包,杭若見她戴過兩次,昨兒夜裡又聽綠珠說她認過個寺人做弟弟,杭若便猜出他便是綠珠的義弟。
她當下有困惑,還是将他悄悄遞給自己的東西接下,藏于袖中。
後來她才發現,他給自己遞的是端王府中那些寺人都有的腰牌。她在端王府中這幾日裡,也瞧見了那些寺人挂着的腰牌。
隻是,昨日她與那許姓寺人沖突間,并沒有摸到他腰間有挂這樣的腰牌。或許是他怕行兇時遺落,特意留在了房中。
想來,昨兒綠珠走後,悄悄去尋過阿吉。
端王府中的寺人其實并不多,阿吉同其他寺人住在一塊兒,哪個人受了傷、傷在何處,或是在晚間出去過,其實隻要稍加留意或是查探一番,并不難察覺。
是以,綠珠去同他見過面後,稍作詢問打探,也就知道想要對杭若行不軌之事的就是那位許姓寺人。
隻是那個許姓寺人賭錯了,他于其他人離開後,匆匆在房中燒水忍痛澆到自己手背上,意圖掩飾杭若在他手上留下的抓傷。
隻是他沒想到,阿吉已趁他不注意之時,拿走了他的腰牌,交于杭若手中,作為指認他的證據。
就算他再開口為自己申辯,或是将罪責推到杭若身上,有此證物昭證,今日之局于他而言隻會是死局。
而他澆到手上的開水,并不能幫他脫罪,而隻會讓他多受些罪。
杭若原先雖對綠珠和阿吉姐弟二人為自己所做之事毫不知情,可心裡對他們很是感激。
她以小夫人的身份到這端王府中,後來被半死不活地丢到柴房裡,綠珠沒有怪罪她連累自己,還處處幫她。
對眼下圄于這般困境的杭若來說,如溫暖,亦如救贖。
~
端王府一時間因為這場風波,平靜了許久。
盡管蕭翊身邊近侍那日去後罩房尋人時并沒有傳出半點兒風聲,可寺人心中多少都對這件事背後的隐匿有些自己的猜測,隻是見識過那許姓寺人的下場,又怕被遷怒,也就對這件事閉口不言。
于是,這幾日裡,那些寺人對着杭若多了幾分敬畏,也刻意疏遠。
許是臨近新春,朝中忙得厲害,杭若好幾日都未曾見過蕭翊。若不是心中擔心着銀竹的安危,想早日将她從秦氏姑侄二人手中救出來,杭若自然時十分樂于過這樣的日子的。
沒他盯着,她也能在書房中打掃之餘,得了空偷偷翻看他的藏書。
從前在李家時,須得時時瞧人臉色,杭若羞于再開口提旁的要求,隻能叫銀竹偷偷托到府外采買的下人帶些書籍話本回來。
隻是他書房中的多是兵書,她以前其實并沒有太大的興趣,可于一個熟讀兵書的人手底下讨生活,她也就想着讀些兵書或許也好同他斡旋。
杭若再見到蕭翊時,已是臘月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