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甲第10輪,AC米蘭客場對陣都靈,這也是特裡姆在米蘭執教的最後一場比賽。
終場哨聲響起,AC米蘭一球負于都靈。此刻腳下柔軟的草坪仿佛變成了尖刺,讓人鮮血汩汩,特裡姆耳邊的是數不清的歎息與抱怨,交織在都靈球迷的歡呼與尖叫中。
似乎在很久以前就已經确定了他離開的結局。
基娅拉糾結地看着自己面前的手機,猶豫着要不要按下撥通鍵。
電話好像已經變成一個敏感詞,處處推動着她的選擇。
現在是這樣,7個月前也是這樣。
不過打或不打都無法改變特裡姆的命運,打了他要離開,不打他也要離開。
不知道是出于哪種心理,基娅拉最終還是決定按下那個鍵。當真正面對的時候,她反而沒有那麼緊張,想象中的那些磕磕巴巴的話、詞窮等等都沒有出現,她的聲音放得更加平靜、流暢,甚至就連她自己都懷疑她并沒有感覺得那麼焦躁、害怕。
我隻是傳達消息,來通知的。她幹癟癟地給自己洗腦,一遍又一遍。
……
内洛的郵箱裡塞滿了來自各地的郵件,有問候,有祝福與關心,有疑問,就如以下這樣:
“您對特裡姆的訓練方法滿意嗎?”給馬爾蒂尼的留言這樣問道。
“滿意。”
“球隊裡真的有球員和主教練發生沖突嗎?”
“不,沒有。”
但最終特裡姆還是結束了自己在米蘭的短暫任期,被動的。
基娅拉今天特地到米蘭内洛,約見之前的小球迷。
走到門口就被熱情的球迷小小地震撼了一下。雖然在訓練日常都是這樣,每早内洛門口都有許許多多的球迷圍着,但當真正處在人群中的那種迎面而來的擁擠感和窒息感還是難以想象的。
你永遠不知道球迷會從哪個地方跳出來。
“嘿,注意點好嗎?下次不要再這樣了,很危險。”基娅拉一個急刹車,差點撞到突然冒出來的球迷。
“……”對方隻是有點心虛地看了她一眼,匆匆穿過馬路,後面又零零散散跟着幾個人。
在内心默默歎氣的基娅拉有些無語。
隻能默默提起精神,四處提防着對自己小心髒的突然襲擊,防止自己一不小心變成了殺人兇手,上了明日的報紙頭條。在人群中艱難前行了好久,基娅拉終于與已經等自己很久的塞姆會面。
“不好意思,我遲到啦。”
雖然等了好久但是十分“懂事”的塞姆:“沒關系沒關系,我也剛到。我讓那孩子在小花園那等您。”
“對了,這裡是之前的球衣和簽名照。”塞姆接過旁邊工作人員遞來的紙袋子。
“好的,謝謝。”說完基娅拉又匆匆往小花園走去,難得還小跑了一會兒。
在足球場上,出現天才球員似乎并不是一件罕見事。這些天賦異禀的青年們就像是遊戲卡池裡的稀有角色,雖然難得,但還是有一定概率。球場就這麼大,頂級職業賽事球場上的每位球員都是佼佼者。
不過離開聚光燈,在日常的現實世界裡,普通人還是占了大多數。
比如在基娅拉面前的這位正興奮的小男孩。
就如千萬名球迷們一樣,多米尼克是一名AC米蘭的狂熱粉絲,偶像是馬爾蒂尼。有時會在村裡的小平地上畫線,和自己的鄰居、同學一個下午的球,趁着天還沒黑,快速沖回家裡,攤開自己的作業本先糊弄幾筆上去,來應付外婆的檢查。
因為父母平時都忙,家裡隻有外婆和他。外婆行動不便,隻有鄰居家的叔叔有幾次帶着自己兒子和多米一起去家鄉的青訓營看看,試着能不能讓孩子接觸職業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