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開元把車停住,接過護耳,驚喜地問道:“這是袁娘子做給我的?”
“就這麼個小玩意兒,不自己做,難道還要去買?”袁竹說着,自顧自向前走去。
徐洪願走過來笑着說道:“我們出門都有護耳戴,現在你也有了,還是袁娘子想得周到。”
“是啊,我一定會好好珍惜的。”辛開元附和道,他戴上了護耳,推着車,跟上了袁竹的步伐。
賣完花回來,袁竹買了些棉布,留作給孩子們做衣裳,姜佑安買了些糖和幹果,給阮荷做點心用,又割了肉、買了雞蛋,再添上些糧食,和郭英、戴庭芳一起送去了徐燕家。
自打趙雄死後,鄰居們常來常往,都對徐燕都很照顧,再加上姜佑安和郭英常送東西來,徐燕吃得好了,身子骨也比以前健壯了不少,連拐杖都不用了。
見她們又送東西來,徐燕忙請她們進屋,請她們進屋坐坐,喝杯茶。
姜佑安她們把東西放到屋裡,略坐了坐,問候了徐燕的身體狀況,說了幾句閑話,也不喝茶,就要走。
徐燕挽留不住,跟了出去,“等會兒,你們先别走,我去菜園裡給你們拔幾棵白菜吃。”
郭英擔心地跟在她身後,“不用了,我們家都有菜園,都有菜吃。”
“你們的是你們的,這是我給的。”徐燕出了院子,打開菜園的籬笆門,進了菜園,她彎下腰,一棵接一棵地拔着白菜。
“夠了夠了,不用這麼多。”郭英趕忙說道。
“對啊,你還得留着自己吃呢。”姜佑安也在一旁勸道。
“袁家那邊孩子多,這才拔了五棵,哪夠孩子們吃?你們放心,我今年特意多種了點兒,就是專門給你們留我,我自己能吃多少,地窖裡存的那些就夠了。”徐燕說着,又拔了十來棵才停手。
好在姜佑安她們來的時候是推着車來的,要不這麼多白菜,可真不好拿。
跟徐燕道了謝,告了别,郭英說自家的白菜都吃不完,姜佑安就推着一闆車的白菜回了袁家,大家夥一起幫忙,把白菜放進了廚房的地窖裡,姜佑安還讓戴庭芳拿了兩棵回去給楊恩。
霜打過的白菜,吃起來格外鮮甜,煮着吃、炒着吃、燙着吃,阮荷她們換着花樣做,既填飽了肚子,又吃得很有滋味。
年關将近,村長過來敲門,說是為了慶祝今年豐收,村裡要請戲班子來演幾天戲,問袁家人要不要去。
姜佑安很久沒聽過戲了,她很想去,孩子們都是愛湊熱鬧的,自然也想去聽戲,袁竹見大家都想去,也就答應了。
袁竹點了點數,這個宅院裡的加上學堂那邊住的,總共有四十二個人,問村長要收多少糧食,村長說村裡有很多人都說要幫袁家多交一份,她隻要再交四戶人家的份就夠了。
姜佑安把糧食搬出院子,村長搬上了車,拉着走了,孩子們飛奔回了院子,互相傳遞着消息,都興奮地期待着去看唱大戲。
水仙花賣着,廟會開了,孩子們都争着要跟姜佑安一起去賣花,好順便去逛逛廟會,姜佑安覺得賣花的時候,沒有精力看顧這些孩子,就讓鐘二娘、徐洪願、張慈、郭英還有石倩、箫悅笙她們分别帶着孩子們去逛廟會。
孩子們手裡都攢了點兒小錢,到了廟會上,孩子們這也想吃、那也想要,隻恨自己平時絹花做得少了,沒多攢下些錢來,有的買了冰糖葫蘆,有的買了珠花,有的買了泥人,有的買了書,還有的一個銅闆都舍不得花,隻跟着大家走馬觀花,默默吞咽着口水。
孩子們高興地逛着廟會,大人們卻都格外小心,生怕丢了哪個、落下哪個,牽着這個,又盯着那個,操心個不停,隻有在孩子們專心看雜耍的時候,才能歇一歇。
回來的時候,孩子們都神采奕奕,大人們都覺得格外勞累,抱怨說甯願在家幹活,都不想帶孩子出去。
可架不住孩子們殷切期盼的眼神,第二天一早,她們就又帶着孩子們出門了。
袁家帶孩子的帶孩子,賣花的賣花,剩下愛清淨的人,在家裡打掃洗涮,曬被子,做過年的各種吃食,也忙得不亦樂乎。
宅子打掃幹淨了,春聯貼上了,祭過了竈王爺,雞鴨魚都備好了,水仙花也都賣完了,袁家張燈結彩,在爆竹聲聲中,迎來了新的一年。
大年初一,村頭的鑼鼓敲響了,大家穿上新衣,換上新鞋,你牽着我,我拉着你,相約來到了戲台邊,有闆凳的坐闆凳,沒闆凳的就随便站在路邊,等着好戲開場。
難得村裡唱大戲,村民和孩子們都沒有互相走動拜年,而是守着戲台子互道新年好,袁家人也都來了,熱熱鬧鬧地站了一大群。
有人端着簸籮賣瓜子糖果,孩子們手裡有壓歲錢,都去買點兒嘗嘗,聽着不懂的唱詞,看着精彩的打戲眼看,嘴裡也不閑着,一邊吃零嘴,一邊相互打趣,還有那頑皮的孩子,看着看着,就跑到一旁打鬧去了。
大人們也三三兩兩地站在一起,一邊看戲,一邊說着閑話。
在冷峻的冬日裡,在青青的麥田旁,戲台上鑼鼓喧天,戲台下熱鬧非凡,吸引了附近村子裡的村民也過來觀看。
姜佑安想起了徐燕,回家推了闆車出來,去把徐燕也推了來,一起看大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