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府像是要向天下昭告悲痛之情。
雖還在過年多有忌諱,京城不少勳貴之家還是收到了賈府報喪的消息。
林府作為姻親,自然也不例外。
賈敏先是想了一會秦可卿是誰,終是搖搖頭表示确實沒見過。
林如海也腹诽了一句,家中長輩還在,竟為一小輩的喪事如此大張旗鼓。
倒是黛玉,之前也猜測過秦可卿的身世和死因,隐約覺得事情并不簡單。
還是決定由林如海代表林家去吊唁一番,至于賈敏和黛玉,便等此事結束,賈家無事了,再去拜望賈母、王夫人她們。
另一頭,代雲舟也收到了秦可卿去世的消息。
說來可笑,代家原是清朝初年宗室、開國元勳,後來被封禮親王,是鐵帽子王,乃親王之首。
代雲舟祖父這輩,與當時的太子胤礽結下了死仇。
秉着胤礽上位便是你死我活的想法,代雲舟的祖父勵精圖治。不光厲兵秣馬,也慢慢布局,恒泰票号、書田等也是那時布下線。
誰知胤礽自己不争氣,兩次被廢黜,現已去世。
胤礽之子弘皙卻好端端地做他的多羅理郡王,代家雖明知弘皙再上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卻也不願把全家的身家性命寄托于弘皙無法翻身之上。
再者,代家曆經了幾朝,即使當今聖上對禮親王一脈禮遇有加。
但帝王之心如深淵不可測,隻有自身強大,再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中立态度,才能在封地過的安心、舒心。
因此,代雲舟此番私下外出,也是再次打探弘皙的現狀,看看朝廷的風向,順道經營梳理産業。
而鮮為人知的,甯國府剛去世的秦可卿,卻是胤礽的庶女。
胤礽第二次被幽禁的時候,直覺翻身的概率極小,也許就交代在這裡了。
嫡子嫡女都是上了玉牒的,隻能和自己一起被圈進。于是想法子把平日沒在貴人面前露過臉的幾個年幼的庶子庶女,趁着還有能量活動,找機會送出去。
當時在位的康熙爺,并不想對胤礽一家趕盡殺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底下人便也松松手。
秦可卿便是那會被送到養生堂的。
可憐秦可卿那時人幼沒有記憶,便真的以為自己是營繕郎秦業自養生堂抱養的女兒,短短一生也不知為單薄身世苦惱了多少回。
代雲舟相信,這事做的并非天衣無縫。
賈家應當是知曉秦可卿的身世,才為長房嫡子聘了這麼一個門不當戶不對的少奶奶,未嘗沒有押寶的意思。當今皇上應該也知曉此事,便因為秦可卿隻是一庶女翻不起什麼風浪來,也懶得管。
就是不知現今賈府大張旗鼓為廢太子胤礽的庶女辦喪事,再加上這喪事的起因是賈府把人逼死了,皇上知道後,是什麼心情。
雖世人不解者衆多,秦可卿的喪事還是轟轟烈烈辦起來了。
不僅有和尚拜大悲忏、道士打洗業醮,甚至因為秦可卿年紀輕,沒有準備棺材闆,而買來了義忠親王的棺材闆。
更轟動京城的是威名赫赫的八公四王都參與了祭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