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農家貴子 > 第56章 第 56 章

第56章 第 56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傅琛也是前幾日,才知道,每隔一旬,驿使會來一趟學院。于是,他趕緊動筆寫下了這封信,以期能盡快将自己滿腔的思念和在學院中的近況傳達給家中的妻女。

娘子,展信佳。

半月時光匆匆流逝,吾心之挂念愈發濃烈,家書抵萬金,見字如面,聊慰相思之苦。家中一切可都安好,你可好,春雨可好,嶽母可還康健,願你們歲歲皆安,喜樂無憂。

我在學院中一切安好,雖身處異鄉,卻也能自得其樂,宿舍雖簡陋但勝利在寬敞窗明幾淨。餐食方面,學院亦頗為用心,雖比不得娘子你的手藝,但也也頗為可口。

另外,我也結實了新的同窗好友,皆是才華橫溢之士,與之交往,我受益頗多,我們志同道合,常于課餘之時,相約于學院後山的那片桃花林,或賞花品茗,或吟詩作對,或談古論今,頗為惬意自在。

學院學業繁忙,每日需研讀大量書籍,撰寫無數文章,少有閑暇時間。每當夜深人靜之時,我獨坐案前,提筆揮毫,心中不免湧起無線思想之情。每每此時,心中便充滿了無限力量,更加堅定,獨自在外求學,所求為何?窮其一生,我求的也不過是有朝一日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給你和春雨更好的生活。

娘子,你在家中,勿要太過操勞,家中之事,切記量力而行。若遇難事,可遣人來學院告知于我,我必設法解決,讓你安心。

紙短情長,言不盡意,惟願娘子保重身體。

盼卿回信,夫傅琛敬上。

信畢,傅琛輕輕吹幹墨迹,小心翼翼的折疊好裝入信封。

“驿使來了!”門外有人大喊。

傅琛聞聲連忙起身,拿着信封快步朝着學院門口走去。

“傅兄,你也要去寄信啊?”韓城手持一封家書,步履匆匆,面上寫滿了急切。

傅琛點頭,“是啊,離家半月有餘,想來家中妻女盼我消息許久,便想着,寄一封信告知近況,讓她們安心。”

韓城點頭應是,“誰說不是呢,離家在外,家中親人總會惦念良多,每旬寫一封家書寄回,也好讓她們都安心。”

說話間,兩人已至學院門口,驿使站在一匹棗紅色的高頭大馬旁,旁邊,幾個同樣來寄家書的學子,正依次将信件遞上。傅琛和韓城依次上前,将手中的信件鄭重的交予驿使。

“不知我家娘子,何時能收到?”傅琛剛走出不遠,又回頭看了看依舊在門口收信的驿使,不自覺的就脫口而出。

韓城笑笑,“傅兄家路途并不遠,想來,不多時日,便能收到,傅兄,你就别惦記了。”他突然想到昨日夫子留的問題,他尚有諸多疑惑,便開口問道,“對了,傅兄,昨日陳夫子所留之題,我至今仍困惑不解,你可已有解題思路了?”

傅琛聞言,眉頭微蹙,沉思片刻後,緩緩說道:“治國之道與民生之本,我思來想去,覺得首要在于安民,民安則國穩。需減稅輕賦,鼓勵農耕,讓百姓手中有餘糧,心中不慌,方能安居樂業。”

韓城點頭贊同道:“傅兄所言甚矣,”他想了想繼續說道,“若法治以規民行,德治以潤民心,二者相輔相成,方能構建大同之世。”

兩人邊走邊談,陽光透過稀疏的雲層,斑駁地灑在青石闆路上,為這春日的午後增添了幾分暖意。

“韓兄所言極是,法治與德治并重,方能長治久安。”傅琛繼續到道,“然則,施行之道,又當如何細化?法治非嚴刑峻法所能獨撐,需立法公正,執法無私,方能服衆。德治亦非泛泛之善行可成,需以身作則,教化于民,使之潛移默化,心向善道。”

韓城點頭應是,“傅兄高見,字字珠玑。法治如劍,鋒利且正,方能斬奸除惡,保世清平;德治如水,潤物無聲,滋養萬物,使民心向善,二者并行,相輔相成,方能生生不息。”

兩人行至一座古樸的石橋邊,橋下溪水潺潺,他們停下腳步,憑欄遠眺,心中各自思量。

“韓兄,你可曾想過,這法治與德治,在朝堂之上,又該如何平衡?”傅琛轉頭看向韓城,眼中帶着幾分探究。

韓城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說道:“在我看來,朝堂之上,法治為基,德治為魂。法治确保國家機器運轉有序,官員行事有規可循;而德治則在于選拔賢能,倡導清廉,使朝政清明,官員心系百姓。二者相輔相成,方能确保國家長治久安,百姓安居樂業。”

傅琛點頭贊許,“韓兄所言極是,法治與德治,猶如車之輪,鳥之翼,缺一不可。隻是,這具體實施起來,又需多少智慧與勇氣,方能在這紛繁複雜的世事中,找到那最恰當的平衡點。”

“作為讀書人,我們注定要在治國安邦的道路上,不斷探索,不斷前行!”韓城緩緩開口,語氣中帶着幾分堅定。

傅琛點點頭,“正是如此,韓兄。我們身為讀書人,肩上的責任重大。不僅要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更要心懷天下,以己所學,為民請命,為國獻策。隻有這樣,方能不負韶華,不負此生。”

兩人并肩而行,很快踏上了一條蜿蜒的小徑,兩旁野花爛漫,香氣襲人,陽光透過樹梢,斑駁地照在他們身上,給這春日午後添上了一抹金色的光輝。

韓城點頭,深以為然,“傅兄所言極是,這便是我們讀書人一生所求,讀書明事理,日後将畢身所學用于實踐,造福百姓,方能不負所學,不負天地。”

清河村傅家小院兒前,驿使站在院門攔住一位提着豆腐走出來的嬸子,“嬸子,請問是傅秀才家嗎?”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