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舒,來綏陽這幾日,你們可還住的習慣?”
“這裡特别好,張姐姐,你費心了。”柳清舒滿心感激,這處院子真的是相當的好,雖處于繁華的街市,關上門卻自成一派甯靜祥和。
張氏輕搖團扇,嘴角含笑,“清河村環境清幽甯靜,你一直生活在那裡,突然搬來了綏陽,我還擔心你初來乍到你們不習慣呢。能得你一聲好,我這番安排也算值了。”
柳清舒笑笑,給張氏又添了一點茶,“這何止好啊,生活各方面都相當的便利,鄰居熱心,連街市上的商販都格外和氣,前幾天,隔壁嬸子還拿了自家做的糕點給我們品嘗,這裡的人情味,比清河村還要濃厚幾分呢!”
“前幾日我去了咱們鋪子,走路過去,隻消一刻鐘,夫君說,他去學院也很近呢!張姐姐幫我們找了這麼個好住處,我真的要好好謝謝你。”
張氏臉上笑容更甚,輕輕擺手,“跟我就别這麼客氣了。”
話說到鋪子,張氏眼神中不禁多了幾分認真,“清舒,你也去鋪子看了,裝潢什麼的,可有什麼不妥的,趁着還未正式開張,有什麼需要改動之處,咱們趕緊着人去辦!”
柳清舒微微颔首,細細思量起來,“鋪子裡布置極為雅緻,陳列貨品的櫃台也頗有章法,看得出姐姐你下了大功夫,我看着覺得甚好,并無需要改動的地方,”說着,她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思量了片刻後,才繼續說道,“隻是,貨品方面,雖琳琅滿目,種類繁多,卻實在有些不實用。”
張氏聞言眉頭微蹙,思索許久,才開口道,“這些貨,都是四姐幫忙挑的,都是挑的在江南賣的最好的貨。”
柳清舒不否認這些貨都是好貨,她也相信,這些貨在江南賣的好。柳清舒理了理衣袖,輕輕歎了一口氣,“四姐家一直做西洋貨生意,挑的貨都是好的,像那萬花筒,小小的物件從中卻能色彩斑斓的萬千世界,實在稀奇。稀奇物件,固然能激起衆人的購買欲,但它缺少實用性,一時的新鮮,很難保持長久,咱們做生意講究的是細水長流,所以,咱們賣的東西稀奇的同時,最好還要有一定的實用性。”
說着,她将傅琛送她的那面鏡子拿出來,遞到張氏面前,“姐姐,你看,這鏡子,外觀精緻,照出來的人像比起咱們平時用的銅鏡,不是一般的清晰,且輕巧便攜。我一看見它就喜歡得不得了,我相信,咱們綏陽的夫人小姐們也定喜歡這樣的鏡子。”
張氏接過鏡子,仔細端詳,鏡中清晰倒映出她細緻的臉龐,拿在手中比想象的還輕便,确實比家中那沉重的銅鏡方便許多。她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贊許:“清舒說得在理,是我過于急功近利,隻想着吸引眼球,卻忽略了最根本的需求。那咱們該如何呢?”
柳清舒微微一笑,“我是這樣想的,我們不妨将貨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西洋奇珍,作為特色吸引顧客;另一部分則選一些精緻又不失實用的貨品。”
她想了想繼續說道,“我聽夫君說,他數月前去同窗家做客,見他們家用一種叫琉璃盞的餐具,那琉璃盞晶瑩剔透,宛若晨露凝結于荷葉之上,十分的賞心悅目。”
“我想,這樣的琉璃盞,不僅能做餐具,更能在宴客時彰顯主人品味的佳品。我們不妨進一些類似的貨品,作為我們店鋪中的精品展示。”
張氏聞言,眼睛漸漸亮起,“既能滿足人們對新奇事物的追求,又不失其實用價值,定能吸引衆多顧客。清舒,你心思細膩,考慮周全,有你相助,何愁店鋪不興,”張氏笑得眉眼彎彎,“我這是什麼好運氣,找到你這麼好的合夥人。”
“張姐姐,你過譽了。” 柳清舒輕輕撫摸着手中的鏡子,笑笑,繼續說道,“是我運氣好才是,店鋪選址、裝潢,貨品訂購,都是張姐姐您一手抓,到現在,我都沒出什麼力,實在是有些過意不去。”
張氏聞言,輕輕擺了擺手,“清舒,你這般說可真是折煞我了。咱們二人既已決定攜手做生意,便該風雨同舟,各司其職。你長于經營;而我則擅長瑣碎事務,将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條,這方是合作之道,哪有誰多誰少的道理。”
柳清舒嘴角勾起一抹溫柔的弧度,“張姐姐說得極是,隻要咱們同心協力,必定能做出一番事業來。”
“張姐姐,我想找時間去一趟江南,”柳清舒笑笑繼續說道,“江南是唯一的海外通商口岸,南洋的貨到了咱們大虞,必先經過江南,再由商隊運往全國各地。”
“我想親自去一趟,一來可以挑選更多獨一無二的貨品,或許,還能找到更多如這琉璃盞般,既能彰顯品味,又不失實用的珍品。二來,可以嘗試與那些經營此類貨物的商家建立聯系,了解市場行情。”
張氏聞言,微微颔首,随即又閃過一絲顧慮,“你親自去一趟固然好,隻是,路途遙遠,你一個女子一人前去,我實難放心。”
柳清舒輕輕一笑,安慰道:“張姐姐這你就不必擔心了,我此去并非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