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巴黎賀電 > 第13章 一個人的戰場

第13章 一個人的戰場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王牌組合昕雯聯播經曆七局苦戰遺憾落敗于水谷隼/伊藤美誠,痛失金牌。

孫穎莎和王楚欽一并愣住。苦練三年,被大神虐到想死是他們一直以來早已習慣了的事情,所以他們從沒想過,神一樣的昕雯會以這樣的方式退場。

他們在場上是因為披上了國人的期待,所以隻能戰無不勝。

可他們畢竟隻是凡人。

中國隊的氣氛是前所未有的低迷和倉皇,後出場的單打選手頂着巨大的壓力。

此戰隻能赢,不能輸。

女子單打半決賽,孫穎莎頂住壓力連追八分,4-0零封了中國隊最大的競争對手伊藤美誠,牢牢把日本隊攔在半決賽之外,給隊伍注入一劑強心針,被國内媒體贊為“人間止藤片”,“抗日小英雄”。

隻有孫穎莎自己知道,連追八分後那一聲聲的呐喊有多響亮,她此前的心情就有多緊張。

中國隊提前鎖定了冠亞軍,整個教練組都松了一口氣,隔着口罩都能看出教練們眉眼間的舒展。

接下來就各憑本事了。

黃海誠教練這次還是沒能跟隊,但孫穎莎的半決賽一結束,他的複盤就通過微信一條條地彈到了孫穎莎的手機上。

奧運會後,他就要離開國家隊了。

如今站在賽場上的四個女孩兒,有三個都是他的弟子。

他很欣慰,卻沒有與她們告别的機會。

東京看台上那個令無數少女一眼萬年的王楚欽被鏡頭拍到,大大方方擡起雙臂比了一個心後悄悄離席。

他提前站在後台和她保持了一米的安全距離,鄭重其事地隔空虛虛擁抱了她,“決賽加油!”

金牌隻有一塊,他衷心地希望會是她赢。

冠軍之争,孫穎莎再次惜敗于陳夢,摘得了銀牌。

“亞軍,孫穎莎。”

一如集訓時模拟的那樣,她穩穩地站上了左側的領獎台,從托盤裡拿起銀牌挂在自己的脖子上,一手舉着鮮花,一手展示獎牌,再揚起一個标志性的笑臉。

這個動作她練過很多遍。

這枚銀牌是她初登頂級賽事的見證,她很珍惜。

來奧運會,她很開心,戰勝伊藤美誠,她很開心,陳夢代表中國隊奪得冠軍,她也衷心地祝福。

但真正看到那塊銀牌的時候,心裡還是止不住的遺憾。

這和她以前打公開賽拿獎牌的感覺很不一樣。她以前總是能打到多遠算多遠,千辛萬苦地攀到了最高峰,就差一步之遙。

她第一次知道,原來落敗是這麼不甘心。

孫穎莎下了台,一個人靜靜地找了片空地坐了許久。

王楚欽坐在看台上,心髒隐隐地發悶。

他太了解她,所以坐在原地,紋絲不動。

競技體育就是這樣孤獨。輸的和赢的,兩個世界;上了場的和沒上場的,兩個世界。

孫穎莎的痛,王楚欽沒有資格理解。

男子單打方面,馬龍戰勝奧恰洛夫,和樊振東順利會師決賽。

王楚欽又一次坐在看台上為馬龍呐喊,一如8歲那年和父母一起看全錦賽的時候。

馬龍赢下最後一球的時候,王楚欽從座位上站起來鼓掌,眼裡滿是苦盡甘來的喜悅。他和他的偶像站在同一片賽場,從他有這個夢想開始,一晃已經12年。

最終馬龍4-2戰勝隊友,成為奧運會世上第一位衛冕男單金牌的球員。

緊接着團體賽,劉詩雯因肘傷複發提出退賽,中國隊申請P卡上場,王曼昱作為底牌站在了東京的聚光燈下,和隊友一起,以3-0全勝的記錄獲得了東京奧運會女子團體的冠軍。

“這枚金牌,送給中國。”

這是孫穎莎在采訪裡說的話,也是所有奧運健兒的心聲。

國歌奏響時,看台上所有身穿國家隊服的人員也都跟着起立,面朝國旗大聲跟唱着,讓義勇軍進行曲再一次響徹奧運場館。

王楚欽是佩服王曼昱的。

她有了上場的機會,也頂住了。

他想起陳玘說的那句“關鍵時刻不能失敗”,這大概就是他們作為P卡存在的意義。

“姐姐,可以給我看看你的金牌嗎?”

“喏!”

王曼昱大大方方地摘下金牌,任由王楚欽細細地摩挲。她懂他眼裡流動的愛而不得,輕輕寬慰道,“别遺憾,将來的我們什麼都會有。”

王曼昱這樣對他說,也這樣對自己說。

我們還年輕,未來還很長。

8月6日,由馬龍、樊振東和許昕組成的中國隊獲得東京奧運會乒乓球男團冠軍。

王楚欽是唯一一個沒有獎牌的人。

他和其他的陪練一起摸遍了隊友的金牌,一塊一塊都長得一個樣兒,他卻怎麼也摸不夠。

男單的,團體的……他好想也赢一塊啊。

“噫噫噫,大頭你小心點别給我金牌摳破了!”許昕從王楚欽的手裡小心翼翼地奪回自己僅有的一塊金牌,“你拿我銀牌玩去!那個随便摳!”

馬龍在一旁相當地鄙視大蟒這種摳搜搜的行為,“你看你牌就拿得不夠,金牌哪裡能破皮啊?”

“那可說不準,這金牌比我的臉還要嬌嫩,我拿回去都是好好供着的,誰知道是不是最後一塊了。”

許昕笑嘻嘻地說着那些最讓人傷感的話,一面仔仔細細地把金牌又檢查了一遍,裝進了盒子,再不看它。

走出奧運村的那一天,每個人臉上神色不一。

馬龍一如既往承擔着隊長的角色在最前面開路,體體面面地回答記者的問題,不斷說着“謝謝”和“抱歉”,已全然看不出16歲那年鞍山小馬的稚嫩與青澀;

樊振東大刀闊斧地緊随着龍隊的步伐,表示隔離結束以後回隊的第一件事就是吃個雞蛋灌餅,雖然東京的夥食也不錯但畢竟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

劉詩雯躲在隊伍的最後,神情閃爍。

許昕走過去輕輕拍了拍她的肩。

孫穎莎笑吟吟地對着鏡頭展示自己換(qi?ng)到的pin,五花八門的滿滿兩大串,令人乍舌;

王楚欽在兩米開外踮着腳尖一跳一跳地在視線裡尋找孫穎莎的身影,偶爾在鏡頭邊緣閃現。

“莎莎!”

伊藤遠遠地沖她招手,“See you next time!”

抛開國仇家恨,孫穎莎和伊藤同齡,從小就在球台兩端對抗,從青少年打到了成年,說是最熟悉的人也是不為過的。

孫穎莎其實挺喜歡這個女孩,每回賽前和她對練的時候她都認認真真拿出最近訓練的新招給她展示,一點也不藏着,是個特别敞亮的人,合她的胃口,也是個可敬的對手。

英雄惜英雄,孫穎莎是很願意和她一直打下去的。

她也使勁擺了擺肉嘟嘟的小手,對伊藤喊,“加油啊,巴黎再見!”

伊藤站直了身子,鄭重其事地說了一句,“はい(Ha yi)!”

那是日本獨有的騎士禮,孫穎莎不懂。但她知道,伊藤答應了的事情,是一定一定會做到的。

一個時代的星辰漸漸黯淡,下一個時代的朝陽緩緩升起。

東京奧運會混雙項目的落敗讓教練組再次陷入了困境。

他們瘋了一樣地想要在巴黎奪回這塊金牌,這成為了下一個周期裡國家隊的執念。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