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罷直接去了後廚,在烘焙間跟烘焙師拿了兩個菠蘿油,找了個外賣的紙盒裝好,拎出來才開單,再跟收銀員結賬,打了員工折扣。
靳黎坐在桌邊看着她一頭霧水。
陸青葙付好錢,朝他笑了笑,把紙盒放在他面前:“請你們吃菠蘿油吧。”
他不由一樂。
陸青葙誠懇道:“過節嘛,也不能白拿你的月餅,算是回禮吧。”
“行吧,當宵夜,”他笑,“人家吃月餅,我吃菠蘿油。”
二人各自拎着東西離開冰室,路上他問:“你們這兒,中秋節一般怎麼過?”
陸青葙回道:“跟内地差不多的,也是一家人團聚,吃頓好的,晚上再出門溜達,賞賞月,有的人會去賞花燈,有的人就在街上逛。”
說到這兒,問他:“你要跟林昊軒去賞花燈嗎?維港公園那兒的花燈規模會比較大,你們過去也不遠。”
高大的男生聳聳肩:“正有這個想法,你們呢?”
“我表姨他們可能會出門逛逛,我還有好多作業沒寫,乖乖在家寫作業。”
“不賞月啊?”
“賞啊,在我房間就能賞到。”
他笑,卻仿佛有些無力:“也是,你那房間視野開闊,還能賞月。”
後來站在地鐵車廂裡咂摸他的話,陸青葙隐隐感覺他剛才好像不是那麼純粹地誇贊,當然也肯定不是嘲諷奚落。
然而那種若有似無、欲語還休的感覺是什麼,她也咂摸不出來,便沒再思索下去。
*
把月餅帶回來交給溫姨,溫姨有些驚喜,連聲誇獎他很會做人,還吩咐梁嘉明有空多帶他來家裡喝湯。
中秋節,萬家團圓的日子,溫姨做了一桌子菜,随後一家四口出門,難得家裡如此安靜,陸青葙坐在小書桌前,把作業寫完。
九點多,一輪明月來到了她的窗前。
陸青葙沖完涼,披散着吹幹的頭發,先是看了眼微信上的信息,在陸家親戚群裡露了個臉。
後來打開whats,回複消息,下滑到“何麗詩女士”這一欄,點擊進去,照舊發了條她可能永遠不會看的信息:【媽咪,中秋快樂,食咗月餅未?】(吃月餅沒?)
發完便退了出來。
推開窗,呆呆地擡頭望着月亮好一會兒,蓦地想起一首不是那麼合時宜的詩: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
幾家夫婦同羅帳,幾個飄零在外頭?
說是詩,其實是南宋流行于江南一帶的民歌,這種佳節,應該說蘇轼的“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才對。
正出神時,溫姨一家回來了,80多平米相對還算寬敞的屋子,由安靜轉為熱鬧。
溫姨催促兒子去沖涼,又問陸青葙吃了月餅沒,陸青葙說沒有,嘗一嘗就好。
想了想,她先拿了個流心月餅,對着月亮拍了張照片。
再咬了一口,濃香的奶黃,夾雜沙沙的鹹蛋黃,瞬間征服人的味蕾。
……
睡覺時,躺在床上刷IG,這個時間的IG可真熱鬧。
李艾薇發了一張維港上空的明月,有點兒神奇,她定位的地點在永泰大廈,讓人聯想到靳黎就住那兒。不過這也不能說明什麼,那棟大廈附近本來就有酒店和商業大廈。
周恬欣的IG跟李艾薇的間隔了幾分鐘,但她沒發月亮,而是發了一條金魚街的夜景,暗戳戳地表示是前兩天逛的,還說好多錦鯉,祝大家好運。
兩個人暗戳戳地鬥着,一群人點贊評論。
哎哎哎,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又回來了。
這兩個女人鬥到一定階段,已臻化境,與涉及的一切人與事無關,甚至與她們最初的恩怨無關,而是生活的一部分。
既然這麼熱鬧,陸青葙也發了一條IG動态,選了剛才拿着月餅對準月亮拍的圖片,配文:【好餅,好月。】
她很少發動态,也很少評論點贊,所以發完她就關閉手機準備睡覺。但是十幾分鐘後,她沒睡着,鬼使神差,又打開了IG,正好看到靳黎發的動态。
那是張白瓷盤上放着的一個菠蘿油照片,沒有配文,隻高冷地打了一個句号。
林昊軒第一個評論:
草。
底下一群人保持隊形:
正。
靓。
叻。
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