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桐卻再一次加快球速,白球的球路在鏡頭中幾乎消失。
電視機前的觀衆隻能聽到乒乒乓乓的聲音。
直到匈牙利徹底失位丢球,他們才看到小白球飛向後場。
“1:0.”一個暢快淋漓的得分。
全場觀衆頓時歡呼鼓掌,這就是在現場才能體會到的藝術呈現。
最高時速和最佳配合!
淩連可也在這球之後,露出難得的笑。
“配合的不錯,搭檔。”童桐又湊上來,手鼓勵地拍了拍搭檔的後腰。
隻覺得這孩子比自己還瘦點。
淩連可抿了抿唇:“你也是,搭檔。”
他不自覺地扯了扯衣角,重新站位準備。
接下來,在兩人刻意加快的球速下,匈牙利組合頻頻丢分,節奏被打亂後,根本無法重新掌控局面。
“11:3.”童桐和淩連可快速拿下第二局。
休息時,觀衆們又開始議論紛紛。
有些意外地說道:“淩連可這局打得還不錯。”
“真是,也沒覺得打出什麼漂亮球,就是很穩,每一個球都能找好站位,然後更快回擊,主動性很強。”
“說得對,這局他打出感覺了。”
淩連可擦着汗,和童桐湊在一起商量戰術,心情比之前好了許多。
他找到了以往和童桐搭配的默契。
那種長時間訓練養成的同頻同調,是一種很微妙的手感。
仿佛心有靈犀。
淩連可微微笑了一下,重新回到賽場,站在童桐身後,目光堅定。
他們能赢。
十分鐘後,比賽結束。
全場中國球迷齊齊呐喊歡呼,童桐在無數鮮花與掌聲中,拿下自己第四枚金牌。
也是中國隊在本屆世青賽的第七枚金牌。
至此,這支年輕的隊伍完成了世青賽創辦以來,從未有過的壯舉!
包攬所有項目金牌!
賽後,童桐作為隊伍核心,被好幾波記者堵住采訪,在發表一系列不痛不癢的官方發言後,記者不死心。
按以往經驗,童桐總是能在采訪中爆出大料的人。
記者不放棄地追問:“童桐,那你接下來的比賽計劃是什麼?”
童桐突然一笑:“還沒有什麼計劃,準備先回學校上學,老師特意告訴我,期末考試必須得回去了。”
記者這才恍然:“之前就知道童桐你已經入學高中了,學業方面并沒有走體育方向,是在為退役以後的生活做打算嗎?”
童桐歪了歪頭:“還沒想那麼遠,我隻是喜歡上學。”
這不是謊話,能坐在安全幹淨的教室裡,安安心心地學一些知識。
這是在末世想都不敢想的體驗。
童桐總是着迷于這種純粹的生活方式。
如果不是有系統和32歲那個時間點的威脅,她或許會每天開開心心地上學,坐在教室裡一坐就是一整天。
記者隻好祝她學業有成,将人放走。
本以為這次報道徹底完蛋,一個爆點都沒撈到時,幾個人從記者跟前路過。
記者眼尖地喊住:“李教練!柏隊!等等,你們脖子上的金牌是誰的?”
李勝和柏明德齊齊回頭,對視一眼後,兩人笑得都像慈祥的老父親一樣,滿臉炫耀:“童桐送的!”
記者連忙讓攝像機拉近鏡頭,兩人胸前的金牌赫然是本屆世青賽的金牌。
李勝戴的是女單冠軍,柏明德戴的是團體冠軍。
記者還想追問,童桐為什麼會把金牌送給他們,兩人已經快步溜走了。
酒店裡,正在收拾行李的淩連可,将兩塊混雙金牌并排收好,擺在行李箱的正中間,呆呆地看了一會。
耳邊全是童桐說的:“我的金牌也送給你,如果沒有你,我不可能拿到冠軍的。謝謝啦,搭檔,以後繼續加油。”
……搭檔,以後繼續加油。
淩連可悶悶地笑出聲,原來他們還能有以後。
同一時間,已經坐上飛機的柏明德故意将金牌挂着,對上孫笀和薛晴羨慕的目光,抿唇笑了。
回想起童桐特意找到他,将金牌挂到他的脖子上,那雙明珠般的雙眸滿是真誠:“柏隊,多謝你這次來支持我。祝你們比賽順利。”
柏明德摩挲着金牌,隻覺得這是自己拿到的,最開心的一塊。
大巴車上,李勝胸前的金牌晃來晃去,回想起童桐在離開省隊時曾經承諾,會拿更好的金牌送給他。
沒想到這麼快就實現了。
李勝側目,看向已經埋頭苦睡的自家徒弟,笑得柔和。
時間過得,真快。
一個月後,坐在教室的童桐也發出了同樣的感慨。
從入學到期末考試,她在校時間累積不超過一個月。這麼好的環境,她竟然沒享受幾天,就要放寒假了。
真令人悲傷。
不同于其他興高采烈期待放假的同學,童桐重重歎了口氣。
她不舍得學校。
走到她身旁的王梓疑惑:“幹嘛歎氣?考試沒準備好?”
童桐默默搖頭,沒把自己另類的心理活動說出來。
王梓卻當她不好意思,推了推眼鏡,輕咳了一聲。
拿出一份厚厚的手寫資料,光是掃一眼,都知道這是每個學生夢寐以求的期末重點整理。
各個學科,甚至帶着習題解析。
“看這個吧,别考的太丢人,到時候丢我的臉。”王梓别别扭扭地說。
童桐疑惑:“我考的丢人,和你有啥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