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衆朋友們大家好,目前北京時間1月31号上午10點,在一号台進行的是國乒女隊“直通莫斯科”22人循環賽中,薛晴對陣小将童桐的比賽。
站在球台左側的是薛晴,她從2006年的“直通不萊梅”,經曆2007年的“直通薩格勒布”和2009年的“直通橫濱”,到如今的“直通莫斯科”,這已經是薛晴的第四場直通賽了。前三次,她均成功拿下參賽名額。讓我們一起期待她本次的表現。”
觀衆對薛晴的了解已經足夠,解說轉而介紹童桐。
“站在球台右側的是選手是國乒一隊的童桐,身為以最小年紀升入一隊的球員,童桐目前年僅14歲,與薛晴有13歲的年齡差距。”
解說念着資料,都不禁發出感歎:“童桐在競争如此激烈的國乒隊,還能拿下22人中的一個名額,已經是超乎想象的表現。希望她能在本次比賽中發揮全力,力争上遊。”
言下之意,是童桐能拿到名額已經不錯,隻要能抗住壓力發揮正常,就是勝利了。
童桐拿着球拍,站在球台前,其他五個球台已經有開局的擊打聲。
賽場周圍傳來粉絲的歡呼,哪怕是直通賽,球票也賣了不少。
有些吵。
童桐轉了轉球拍,勾起微笑。她想讓這些聲音,都變成對她的歡呼。
薛晴站在對面,和以往不同,表情嚴肅。
兩人在賽前沒有任何交流,隻是各自做着準備。
“比賽開始。”猜邊結束,童桐發球。
下旋長球直奔薛晴正手位,薛晴反應迅速,直線回擊将童桐壓制在反手位置,兩人瞬間形成高強度正反手對持。
童桐嘗試側身反手變正手,被薛晴察覺後,球路落點立刻刁鑽起來,直奔小三角區。
“0:1”童桐走位不及,先丢一球。
“呵啊!!”薛晴握拳輕呼。
童桐靜下心,再發同樣戰術。
卻在薛晴繼續想壓制她的反手位時,爆擰!
“HAA!!”童桐半空揮拳!
“1:1.”薛晴愣在原地。
她沒想到童桐的調整如此之快。
一個戰術幾乎無法赢下第二球?
換邊發球,薛晴長球直逼童桐中心位。
童桐下蹲,反手上拉,球路拐着彎落在薛晴正手位。
機會!
薛晴正手暴扣,反向落點,童桐大跨步伸手,根本來不及。
“1:2.”薛晴再次領先。
同樣發球,童桐站位調整,将球回擊後連忙調整步伐,兩人再次形成正反手對持。
童桐嘗試側身時,卻被薛晴提前捕捉,正手質量瞬間加重,球速出乎意料的快!
“1:3.”薛晴再拿一分。
童桐呼氣,擦了擦拍,俯身發球。
旋轉發球直沖正手位,薛晴近台削球,球速變慢,卻給了童桐機會。
球路斜着近身,童桐反手硬擰,落點刁鑽!
“2:3。”
薛晴看着球飛去出去的方向,來不及伸手。
童桐再次發球,長球直奔薛晴反手位。
薛晴反手防禦極佳,卻擋不住童桐早有準備,三闆球連連加重,高速壓制後,直奔正手位落點。
再次看着高速球飛出,薛晴再丢一球。
“3:3.”童桐再次追平。
雙方擦汗休息,粉絲高喊着薛晴的名字。
場上,似乎局面看起來似乎勢均力敵。
但童桐後頸後的汗珠如雨,而薛晴的戰術布置卻還沒用出一半。
薛晴目光沉靜地撐着腰,思緒飛轉。
童桐用毛巾捂住眼睛,深深呼吸後,數秒睜開。
真難啃啊。兩人的心裡同時響起這一句。
比賽繼續。
薛晴的戰術微變,針對童桐旋轉下了狠功夫,球球落點精準,總是在把童桐壓到遠台後,猛地弧線球轉向調動。
童桐精神時刻緊繃,見縫插針地爆發進攻,比分僵持到9:9,局面仍然難以預測。
有幾個教練被這台球吸引過來,環胸站在場邊,目光淩厲。
一個14歲的孩子,将薛晴逼到這個地步?
電視轉播也長時間關注1号台。
童桐根本沒有注意到他們,隻用毛巾擦了擦汗,滿腦子都是怎麼赢下這場賽。
可就在她無意識看向對面時,突然差距到薛晴的動作有微妙的停頓。
童桐眼神一滞,緊緊抿唇。
再次開局,童桐的攻勢猛然加重,幾乎不留餘力,每闆球都在暴沖。
薛晴頓時疲于應對,在救球和抵抗之間轉換,連連失球。
“11:9.”童桐拿下一局。
将球拍留在台上,兩人交換球台時,薛晴微妙地看了童桐一眼。
小孩卻沒回看她。
薛晴:孩子咋還打生氣了呢?
第二局開始,薛晴戰術變換,将球全都控制在近台,童桐幾乎找不到發力機會,被壓在節奏裡對抗。
“9:11.”第二局結束,薛晴追平比分。
休息時,薛晴悄悄瞄了眼童桐。
看着孩子更氣鼓鼓了,心道奇怪。
赢了也氣,輸了也氣。
搞不懂。
第三局,童桐發球。
充分意識到不能落入對方節奏,童桐再次加重質量。
偶爾一個高空球,在薛晴想要發力時,童桐的對抗力量都出乎意料地強。
薛晴卻沒有因此陷入被動,防守能力極強的她,直接和童桐打起來了攻防戰。
童桐久攻不下,幾個急躁導緻失球,局面甚至僵持到了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