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童桐帶給丁鳴一的壓力過大,還是教練組的戰術起了作用。
決勝局中,丁鳴一開局3-1先聲奪人,之後接連發力,将桌上對話牢牢控制在手中,領先優勢一度從7-3擴大到10-6,順利拿到局點。
在最後一球,丁鳴一爆發式沖擊對手,擊球果斷又質量極高,才終于以11-7取得勝利。
第二局比賽以總分3-2戰勝李捷,盡管其中艱難是教練組和觀衆都沒想到的,但好在結局差強人意。
第三單打薛晴上場時,觀衆席的氛圍并不算太好。
球迷對國乒的勝利不再十拿九穩,擔憂中又不禁帶了點質疑。
“為什麼選了這三個人?童桐和郭燕為什麼不上場?”
場上的薛晴仿佛聽到了質疑,在第三場比賽中果決地表現出極強的統治力,頂級運動員才能具有的風采和實力,立刻将氣氛撥正。
“薛晴!薛晴!薛晴!”
“中國隊——”
“加油!”
“薛晴——”
“加油!”
在薛晴的刻意帶動下,現場氛圍立刻轉好,喝彩和加油聲壓倒式擴散。當薛晴順利拿到3-0勝利時,她怒吼揮拳,三局下來隻讓對手拿到6分的硬實力足以證明一切。
紅衣之下,她在衆人高聲膜拜中,展現出國乒女隊隊長該有的統治姿态。
教練組鼓掌感歎:“還得是薛晴。那兩個年輕小孩就打不出這種球。”
一旁的劉雯和丁鳴一聞言,也隻能抿嘴鼓掌,内心較勁。
賽後,女乒一行人均被媒體攔住采訪。
薛晴:“這是我身為隊長應該做到的,身體雖然在高強度對戰後有些反應,但為國争光,我必須竭盡全力,讓教練組和球迷安心。”
丁鳴一:“對于困難準備還是不夠,雖然有進步,但危機感很強,甚至想過如果輸了該怎麼辦,還是不夠堅定,之後會繼續加強實力,讓球迷們放心。”
劉雯:“發揮仍然不算太好,因為緊張,實力并沒有完全發揮出來,自己也非常内疚,之後會調整心态,盡量減少失誤。”
“童桐對我說了什麼?我不能說,但童桐的一番話,對我來說真的很有用,聽了之後我的心就放平了,敢拼了。”
童桐:“說了什麼?不告訴你。”
記者是叔叔輩的人,被童桐無理取鬧的回答後,也不生氣,還笑眯眯地繼續問。
“沒有上場遺不遺憾?”
童桐:“競賽場上沒有遺憾後悔這種說法,比賽結果出來之前,我會竭盡一切幫助團隊獲得勝利。比賽結果出來之後,我會坦蕩接受,因為我不愧對任何人。”
記者有些驚訝,這哪像是14歲孩子能說出來的話?
童桐:柏隊語錄,好評。
“那下一場面對日本女隊,有沒有什麼準備?”
童桐:“我會盡力做好陪練,也會随時準備,如果教練需要我,我會上場。”
記者連連點頭:“還有一個最新消息,不知道童桐聽說沒有,奧運的‘瘦身計劃’已經通過,倫敦奧運的單打比賽,每個協會從3人參賽減少到2人參賽,對此童桐有什麼想法嗎?”
童桐有些微微驚訝地瞪圓眼睛,随後很快反應過來,這種改變對她來說也有一定影響。
從1988年開始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國乒的奧運單打第三人,基本都是扮演的綠葉角色。
由此,第三人一般是教練組商議決定,人選一般也是當時最值得培養的年輕小将,也是給年輕人鍛煉的機會。
按以往慣例,如果童桐的成長不出岔子,兩年後,她就是既定的奧運單打第三人。
但現在參賽人數從3人減至2人,童桐就必須在2年内成長為無人質疑的主力球員,并在奧運周期内拿到足夠多的大賽榮譽,才有可能得到奧運單打機會。
她的前頭,不光有當前世界第一的劉雯,教練組極力培養的丁鳴一,還有經驗豐富的老将薛晴,郭燕等人。
但即便如此,童桐:“規則更改後,國乒隊内的競争會更加激烈,但我仍有信心在兩年内證明自己的實力,在奧運會上為國出征。”
記者瞪大了眼睛,舉着的話筒都微微抖動。攝像師确認自己已經一幀不落地将童桐的宣言拍下,這才猛猛松了口氣。
沒人敢相信,她真就說出了這種豪言壯志。
國乒行走爆料機,名不虛傳。
得到想要的大新聞,記者遞出一條手工小紅繩。
“這是我女兒親手編的,她是你的球迷,今天說什麼也要讓我送給你。這紅繩是她求來的,希望能帶給你好運,祝你比賽順利。”
童桐明顯一愣,随後立刻伸手,認真地道謝後,當場把紅繩綁在了右手腕上。
“替我謝謝您的女兒,我會加油的。”童桐沒有絲毫敷衍,而是認真地對待這份祝福。
這一段視頻後來被記者女兒剪輯出來,放到微博認領,并哭得很大聲。
“我要支持童桐一輩子!!”@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