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桐,這個好吃!”江楚捧着華人志願者送的零食,遞到童桐嘴邊。
童桐張嘴叼走,兩個小孩專注于吃,路都不看一眼。沒有旁邊的哥哥姐姐們,他們怕是要脫隊迷路。就連手上的行李都被李勝和助理彭彭接走保管了。
本來童桐不想帶助理彭彭、體能教練和理療師斯米爾諾夫的,其他運動員除了主管教練,基本都沒帶團隊人員。
童桐和江楚本身因為需要陪練,就多帶了一個淩連可跟隊,現在又帶上整個團隊,難免有些顯眼。
但出于對她的身體狀況考慮,範明非要個人出資,為她的健康團隊的行程買單。
童桐也就隻好同意,成為70名運動員中‘監護人’最多的小朋友。
但說來也正常,作為唯二參加首屆青奧會的乒乓球選手,江楚和童桐都是憑借去年年底的世青賽男女單打冠軍積分入選的。
兩人參加的國際賽事本就不多,更别提一個15歲一個14歲,正是需要人照顧的年紀,就算爸爸媽媽跟着來,也不會有人說什麼的。
因為乒乓球比賽在8月21号才開始,童桐和江楚分别需要出戰男女單打和混雙團體賽,越到後面賽程越密,出于體能儲存的考慮,兩人并沒有早早開始備戰訓練。
而是從開幕式開始,就開始四處亂跑,除了保證每天上午下午各兩小時的訓練時間外,基本抓不到這兩小隻的影子。
因為是一生隻能參加一次的青奧會,童桐和江楚都不想浪費機會,從入住南洋理工大學開始,兩人就開始了探索之旅。
過程中,他們了解到這座僅次于新加坡國立大學的著名學校——南洋理工大學,創立者居然是幾個靠蹬三輪糊口的華人,從艱難攢下的幾枚硬币,到如今的龐大校園,南陽理工的往昔與今朝,無不代表着一種華人精神。
開幕式是兩人最期待的環節,不拘一格的選址讓人工湖Marina Bay披上燈光秀的華服,可同時容納27000人的主看台與新加坡國際金融中心隔空相望。
著名地标魚尾獅,就在看台的右上空。
《Everyone》主題曲響起時,童桐和江楚跟在中國代表團的舉旗手羽毛球運動員黃宇翔身後,在3600名身穿各國運動服的參賽運動員之中一起入場,省去了不少繁瑣入場時間。
兼任乒協主席和體育總局副局長的蔡局,出任本次青奧代表團團長,在現場特意對不安分的兩小孩說:“别瞎跑,别鬧事,賽前可不能受傷。”
因為在世乒賽上見過面,童桐逆反的本性早就暴露,在蔡局眼裡,這就是一個不定時炸彈,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鬧出點亂子來。
童桐:乖巧,裝的。
但在李勝的監督下,童桐确實沒機會帶着江楚鬧出亂子,隻是安安分分看了幾天比賽。
遊泳項目首日就拿下兩金,舉重小将田源更是打破兩項世界青年紀錄。
擊劍在第三日艱難摘金,跆拳道再第五日連奪兩金。
同一時間,童桐和江楚加強了訓練強度,為第七日的男女單打預賽做準備。
因為其他國乒隊員幾乎都在參加乒超聯賽,淩連可是難得有空的陪練。
再次面對童桐的重擊連拉,淩連可苦笑着說:“我都快接不住你的球了。”
童桐擦了擦汗:“你得增肌。”
“像我這樣。”江楚汗津津地路過,泛着光的肌肉線條在黑皮下更顯力量感。
淩連可嗤笑:“教練讓你注意體重,小心關節的話,你是一點都沒往腦子裡去啊。”
江楚瞪眼:“總比你被教練罵體脂率不夠低得強。”
兩人在7月份剛剛打完男子二隊循環賽,一起升入一隊,不光是男子雙打搭檔,還是單打的競争對手。
兩人的關系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壞,但至少放松了不少。
連續三天的集訓後,在21日乒乓球男女單打預賽開始時,中國隊已經累積拿下19枚金牌。
即使是童桐,也在祖國榮譽的壓力下,不自覺開始緊張。
江楚捏了捏她的手,在她耳邊輕聲說:“你不會輸的。”
10點,童桐女子單打對陣印度選手瑪麗卡·班達卡,因為實力差距懸殊,連續三局,童桐都以11-7拿下勝利,順利以3-0拿到2點積分。
比賽期間流的汗,甚至沒有她賽前緊張時流的多。
11點半,男子單打預賽開始。江楚對陣突尼斯選手阿德姆·哈曼,這位94年的非洲運動員,是突尼斯國内出名的天才少年。
比賽開始時,童桐隻來得及瞄了一眼,就放心地轉身奔赴下一場比賽。
12點,她将對陣朝鮮94年選手金松一,打法特點是高防守高旋轉,正手速度突出。
盡管一米六一的個子在童桐面前有些矮,但金松一的氣勢很強,平川區工人階級出身的她,是靠實力一路打上來的。
在面對比自己年紀更小的選手時,金松一有天然的自信。
同樣的,童桐在和她握手時,能明顯感受到對手掌心層層疊疊的繭子。
可惜,有時努力會在天賦前一敗塗地。尤其是天才也會加倍努力的時候。
金松一在童桐面前幾乎滿身漏洞,擅長的防守反攻的打法不禁擋不住童桐的爆沖,更攔不住童桐的旋轉。
“11-8,3-0,童桐勝。”
在30分鐘内結束的比賽,讓金松一幾乎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