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珍見狀催促道,“小林,你在縣裡上班消息肯定比我們靈通,知道的也多,你說這事是不是不能幹!”
林季陽的确知道最新消息,不過不是從縣裡知道的,而是前幾天在報紙上了解到的。
像糖廠這種廠子都有訂閱報紙的習慣,方便了解市場情況。
其實各個大隊也會訂閱報紙,隻是大隊和糖廠側重點不同,訂閱的報紙略有差異。大隊訂閱的報紙側重于農業生産和豐富村民文化方面,而像是糖廠這類廠子則會偏向工業生産、企業管理、技術創新等相關的内容。
面對王巧珍的詢問,林季陽肯定地點了點頭,“的确不能幹,一旦被抓住就得進去吃牢飯。”
向蓮本來低垂的腦袋猛的擡起,雙眼圓睜一臉驚詫地看向林季陽,嘴裡不可置信地重複道,“要坐牢?!”
林季陽再次肯定地點了點頭,“就前不久剛發生的事,報紙上都刊登了,有個人推着自行車賣自家的東西被抓後以‘投機倒把’罪名判了好幾年。”[注1]
得到林季陽肯定的回答,向蓮臉色瞬間一白,難看了許多。
“聽見了吧,我看你還敢不敢去搞那些,賣自家的東西都是投機倒把被抓起來,你還想去收東西來賣。”
向蓮似乎是被這一消息給徹底打擊到了,一直到午飯前都蔫哒哒的。
兩家關系不親近日常走動并不多,小石頭向恒從出生到現在兩歲多攏共也沒來過向大伯家幾次,加之年級小,就算來過也忘得差不多了。
小孩子對不熟悉的環境總是充滿好奇,一雙大眼睛滴溜溜到處看。
向蓮傷心自己這年代文女主靠小錢發家緻富的第一條路被堵死,也怪她光想着“運動”已經結束,就以為可以做小生意了,忽略了還要等明天改革開放才行。現在沒法掙錢,難道隻能……
向蓮暗暗盤算着然後擡眼間就猝不及防跟小石頭的大眼睛對了個正着。
向蓮看着躲在秦曉蕾身旁的小豆丁有些恍然。
相較于小豆丁向恒她更熟悉的是成年後的向恒,盡管熟悉的并非真人,全是通過網絡報道。
是的,上一世從她恢複正常清醒之後到重生回來之前那六七年裡她和向恒從未見過一次面。
也不怪向恒,換做是她面對毀了自己全家的 “罪魁禍首”恐怕也不會有半點好感。
不過,向恒雖然恨她,但也沒不管她。
可以說,她能安享“晚年”全靠向恒。
也不是她要厚臉皮的依附堂侄生活,主要是她恢複神志那會兒都已經六十歲了,都夠得上退休年齡了。
而且中間還間隔整整四十年,她根本無法适應。
别看她後來玩手機賊溜,照顧她的小姑娘都說她是人老心不老,心态超年輕。
但她還記得剛清醒那陣每天都處于驚慌狀态,過了差不多大半年才算徹底熟悉現代社會。
畢竟那可是四十年啊!
還是改革開放迅速發展的四十年!
擱誰身上都得懵!
在她看來,發生在她這一切最準确的形容就是一覺醒來世界大變樣。
前一秒還是能每天吃白米飯就十分幸福,能擁有手表、自行車這種簡直就是奢侈的七十年代。
畢竟那可是三轉一響啊!
可一覺醒來跨越了整整四十年,三轉一響算什麼!
人手一個智能手機,每天抱着刷刷刷。
手表根本沒人戴,也不是沒人戴,還是會戴運動健康手環,那手環也不是單純看時間,能打電話能視頻就相當于個小手機。
自行車滿大街都是,手機掃一掃就能随便騎。
至于縫紉機、收音機幾乎沒人用。
白米飯算什麼!
肉都有人嫌棄!
都流行什麼健康餐、減脂餐。
而她曾經引以為傲的高中學曆,差點都要納入了義務教育了,上街随便抓住個年輕人一問不是大學生就是研究生。
她一個七十年代的高中生啥也不是!
因此就算她想出去找工作也幾乎不現實,更何況那些比她年輕比她學曆高的人,超過三十五歲統統都中年危機。
向蓮腦子胡亂發散,維持着雙眼失焦的狀态直愣愣地看着小石頭向恒,等她回過神來,小石頭已經對這奇怪的堂姑姑感到害怕了,隻要向蓮的目光掃過來,他便立刻躲起來。
向蓮看着暗自搖頭,難以想象現在這膽小得躲在媽媽背後的小豆丁居然是以後林氏集團的掌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