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行的人漸漸散去,散糧的接着散糧,維持秩序的接着維持,燒火煮粥的接着燒火。
雨大約是在黃昏時分下的,細細的雨點疏疏落落地從灰蒙的天空降落,光秃秃的樹無處阻擋雨水下落,雨滴點在孟添巽的鼻尖,孟添巽擡頭看了一眼烏雲密布的天,“雨要下大了,找一處地方避避雨。”
跟在身後的魏鴻漸,應聲答好,兩人随即在山道上加快速度。
黑雲終是孕育出了一場暴雨,頃刻間傾盆大雨砸向幹裂的地面,像是在荒災中離世的魂靈重新踏上這片土地,向着家的方向行進,密密麻麻的腳步聲鋪滿整片大地。
孟添巽和魏鴻漸不可避免的被大雨澆透,好在找到山中的一座寺廟歇息。
廟宇占地不大,門前石闆鋪地,廟宇正前方擺放着一座圓形四龍三足石雕香爐,頂上有雙層寶蓋,香爐内插滿殘香餘蠟,爐壁灰黑,想來是座香火旺盛的寺廟。
左側還另修有一間紅瓦灰牆的小屋,兩邊牆上圍繞一磚各取四塊灰磚作十字透光,棕黃木門早已被破開,孟添巽匆匆一瞥,黑洞洞的,什麼也沒看見。
四周植被光秃,兩人将馬牽到檐下,系在廟宇殿前的木柱上。
廟上無匾額,孟添巽跨過門檻進入廟内,将包袱解下放在門口,壇上供奉着各路神佛仙靈,如來佛祖佛像居于正中,彌勒佛,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
道教中的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也供奉其中。
牆上壁畫鮮豔,北牆上是十大明王的彩繪,栩栩如生。東西牆上繪有水府衆神,各持法器,慈悲威儀。
除此之外,壁上還鑿有佛龛。
兩人被雨淋成落湯雞,孟添巽上肢向前探察佛像後的壁畫,雨水填補腰部随意系上的深藍衣帶未起到的作用,濕透的衣袍緊貼在身體上,飽滿地顯現出身體的起伏。
水滴從兩人的衣角凝聚滑落,廟内的滴答與廟外的嘩啦相和,魏鴻漸覺得環境安靜到不适應,喉結上下滾動,偏過頭去驅趕腦内不好的想法,悶悶開口道:“我去找些柴。”聲線沙啞。
“旁邊的屋子興許有柴,我去看看,若是沒有你再和我一起去找。”魏鴻漸沒等孟添巽說完便出了門,孟添巽剛一轉頭,身後之人已經不見蹤影。
廟宇與左側屋子間隔兩步路,魏鴻漸一步跨到左側屋子檐下,快步走進漆黑的屋子,果不其然,靠牆壘起一堆柴火。
柴火堆旁有一些幹柴橫七豎八的散落在地。
魏鴻漸蹲下撿拾起地上的幹柴,懷裡快要抱不住才站起身來,向門外走去,一轉身與倚在門框旁的孟添巽結結實實撞了個滿懷,懷中抱着的幹柴險些掉落,孟添巽眼疾手快一把托住柴火底部。
指尖不可避免地觸碰到魏鴻漸的下腹部,透過濕冷衣袍的硬挺滾燙将孟添巽的指尖燙的蜷縮回來,孟添巽不可置信的擡頭看向魏鴻漸。
魏鴻漸熾熱的身軀一震,餘光察覺到孟添巽的視線,左手趕忙抄底,大步向廟内走去。
大雨沖刷着廟外的青石闆,順屋檐而下的水流形成透明的簾幕,孟添巽站在原地借着暗淡的青灰色光線,察看廟内的環境,片刻之後孟添巽才聽見柴火落地的聲響,等到明亮的火光在灰暗的廟内角落燃起,孟添巽重新邁開腳步向殿内走去。
魏鴻漸背靠在石柱上偏過頭看着不遠處的神像,雙腿曲張立起,幾根木柴交疊壘尖,明紅的火焰跳動其上,火光映照在魏鴻漸的側臉上,一張不屬于他的陌生臉龐。
孟添巽彎下腰在神壇之下的木櫃裡拿出三支香,慢步走到火堆旁,離火中虛,細長的香被外焰舔舐點燃。飄然柔和的香霧缭繞而上,似沉似檀的香火氣與雨中的泥土氣交纏融合,凝神靜氣。
待到香雲垂直而上,孟添巽左手包住右手撚香走回神壇前,站定後雙手平舉至胸口,禮行三次,右手持香,左手将一支香插在香爐中間,再将香依次筆直插在右左兩邊。
心神專一。
神壇上沒有供品,幾隻土碗内空空如也,許是被逃荒的百姓吃掉了。孟添巽把傾斜的空碗扶正,列為一排擺放整齊。
見魏鴻漸起身往外走,出聲止住:“小陸,你去哪兒?”
小陸兩字将魏鴻漸脫缰的思緒往回拉扯,“再去拿點柴,搭個衣架,烤衣服。”魏鴻漸的眼神不再躲閃,與孟添巽對視一瞬,臉上閃過一絲不自然,指尖摸了摸鼻尖。
“我與你一起去,需要拿長一點的木柴才行。”不知道哪個字又觸碰到魏鴻漸的神經,他神色又僵硬幾分,終是點了點頭。
看來廟裡香火味對他不起作用,果真是年輕氣盛,孟添巽跟上腳步匆匆的魏鴻漸。
兩人在快看不見的屋内挑挑揀揀了好一會兒,搜尋到幾根竹子,分開抱回廟中,這一次孟添巽先行一步,魏鴻漸出門時手中的長竹差點戳到門框,幸好躲閃及時。
魏鴻漸有驚無險的回到廟宇内,孟添巽站在火堆旁背對着他,雙手在腰間動作,下一瞬深藍衣帶松開,外衣敞開的孟添巽側過身子向他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