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這時賈哲的聲音傳來,他匆匆走來滿面歉意,“詩詞雅會将近,下官方才去處理了些瑣務,還望大人恕罪。”
此時岱淵二人也回來了,我點頭含笑:“無?,此次習俗之遊頗覺欣然。既是雅會将臨之際,有勞賈大人引步前往。”
繼續向前,入眸的便是衆府侍女正為百姓贈新衣或是布料。其身着依舊是此地布料,微陽灑身,耀眼如繁星。即是如此,仍不敵含笑與百姓對視的雙眸。
賈哲道:“此習俗稱‘裁霞濟寒’,凡城中富戶、官宦之家,皆需向貧者贈以新衣絹帛,取‘天衣無别,衆生同暖’之意。”
我回首看向賈哲,他又道:“此乃趙大人于大婚吉日所施善政,下官深佩其德,遂于近年增為此制。”
面前又現當年喜景,轉瞬又念及白幡飄飛,一時情緒波動,心髒處頓生哀痛。
“大人!”岱淵迅速扶住我,低聲急切。
她二人的背影又如山間匆匆一眼,轉瞬即逝。我握着岱淵的手微微側身,這才擡眸看她,輕聲道:“不必擔心,隻是想起她二人不免悲痛。”
岱淵沒了玩樂的心思,一直陪在我身邊,時不時還看向我,滿面擔憂。
我輕輕拍了拍她的手,示意不用再扶着。未果,我又笑道:“執意如此倒破壞了此刻歡樂氛圍。我沒事的。”
岱淵盯着我的眼睛,伸手搭在我的手腕上,診脈後才勉強點頭。
誰知下一刻,熟悉的聲音傳來:“大人。”我心道此時有些難以解決了。
我轉身看向如鬼魅般出現的匡愚二人,抿唇輕笑:“怎麼了?”
“屬下送您回府。”匡愚态度冷漠。
我環視衆人,發現幾人從岱淵扶着我的那刻起就已經靜站原地,幾乎不敢呼吸。
匡愚二人朝我走來,依舊是蹙眉躲開身旁行人。行至我跟前又道:“屬下送您回府。”
“我還要參加詩詞雅會。”我笑道,伸手搭在匡愚的手臂上。
匡愚垂眸而視,又擡眸看向我,轉眸與雲恕對視,思考片刻最終似乎微歎,淡淡道:“屬下陪您去。”
我挑眉驚訝:“何必如此?亦如先前那般即可。”
“屬下不放心。”雲恕道,“還是要跟在您身邊。”
“嗯。”匡愚應答。
我看向二人緊抿的雙唇,絲毫未松懈的眉頭,揚唇笑道:“好了,我們坐馬車去,時辰也将近。”
“您放心,屬下已安排妥當。”匡愚道。
還未理清她話中涵義,賈哲已經走了過來,行禮道:“下官已另拟行程,雖避人潮而不減節慶之盛,恭請大人移步一觀。”
笑意更甚,我點頭笑道:“有勞了。”
我本想看向匡愚,但行走時二人位于隊伍之後,我便收回視線恰巧掃過陸玄臉上,他面色蒼白不複方才紅潤。
我開口喚他過來問道:“身子不适?”
他搖搖頭并未擡眸:“隻是方才看大人那般,有些擔心。”
“你也不必擔心。多多關心自己身子即可。你如今還在飲藥,情緒應平穩些。”說到最後安慰的話又變叮囑。
“是。”他點點頭緩步跟在我身後。
此路線确如賈哲所言,我又再次感歎匡愚二人的能力。有她二人在阿姐身邊,我也安心許多。
行路片刻便抵達雅會正宴。宴席鄭重且處處蘊含禮制,已至衆人或交談或暗念,手持書卷者和輕搖畫扇者觸目皆是。
走入宴席本想着等待考官出題,不曾想竟有人認出了我,驚呼道:“季大人!”
我心下一跳,循聲望去。他身着與陸玄同色官服,正激動地朝我看來。他聲音雖小但在此時還是略顯突兀,衆人紛紛轉身,有驚訝有疑惑。其中好些官員有過一面之緣。一時間我幾人便成宴會矚目,倒讓我有些無奈。
“您怎麼來了!”他立馬走道我面前,行禮起身後道,“下官是刑部官員,段勵。”
我輕笑開口:“我來此地調查有關運糧一案。今逢織霞節,忙中覓閑。”
段勵道:“刑部依據您所寫官文已着手徹查,下官聽從命令前來湖東抓捕方景衡,但依舊晚了一步。此人已逃。下官此行除此目的外,便是依照禮部要求前往詩詞雅會調查以寫成官文,禮部很是重視,亦派官員至湖東參宴。”
我心中有所猜想,下一刻便聽得段勵繼續道:“趙大人在任時,曾關注此宴,後撰文呈報,今已納入禮部規制,在遵從此地習俗下由禮部出題。”
我驚訝,遠比我想象的正式。
賈哲随即開口解釋:“雅會上需以織機聲為韻,即興作"杼聲詩"。佳句謄錄于雲紋箋上,系于彩緞兩端,随風翻飛如"詩緞",三日不落者視為吉兆。後以禮部命題作詩詞以觀,前二甲者除詩詞系于彩緞外,獲禮部獎賞,入《織霞雅集錄》,以玉印钤于獲獎詩卷,并按詩意定制錦帛,織入文者名諱與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