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什麼胡話?淑妃娘娘怎麼會邀請琳妃?不就是昨日搶白了她幾句嗎,哪裡值得請酒賠罪了。琳妃新得了聖上賜的貢品,淑妃娘娘不是不痛快嗎?”
她回答了!字字句句竟然都回答的沒毛病。
直到此刻,我才真正明白。她是瘋了,但不是完全混亂、喪失記憶的瘋癫,而是她的記憶出了錯。這座走不出的宮殿困住了她的自由,亦封住了她的精神世界。
她依舊活在二十年前。
那麼,她的話,應該是可信的。
她剛說什麼,搶白?不痛快?嗯,看來淑妃的确讨厭琳妃,确實有殺人動機。
大腦飛速運轉着,我再次抛出問題:“是,姐姐教訓的是,許是奴婢聽錯了。姐姐,淑妃娘娘還想問昨天見琳妃的時候,她說她喜歡喝的那道湯叫什麼來着?淑妃娘娘也想制來喝喝。”
這次,對面的人沒有猶豫,直接回答:“你是新來的吧?問的這都什麼問題?滿宮裡誰不知道琳妃體弱多病的,動不動就喝紅棗桂圓羹、人參雞湯一類的,隔三岔五的進補。你們娘娘身子骨康健,喝那些做什麼?得了,待會我們娘娘呈上一道八寶露吧,本來打算明天你們娘娘三十歲生辰時才做呢,今天就先端去吧。”
短短一段話,對面的人說的雲淡風輕,極為自然。
眼前忽然出現了一幕幕場景,是二十年前的宜嫔主仆,風華正茂的臉孔與氣息。八寶露、請酒、看戲聽曲、姐妹小聚。這應該就是當年宜嫔與淑妃的生活日常吧。
起居注寥寥幾筆,就是鮮活的人葬在這深宮的一生啊。
這丫鬟瘋了,卻還能機械的、有條不紊的拾掇院子,洗衣晾曬。可想而知,過去的二十年,她們過的是什麼日子?
那宜嫔呢,宜嫔還好嗎?是否也在不見天日的禁閉中,生生将自己困在了前半生裡。
而從她的話中,我想,我猜對了。之前隐隐生出的懷疑,竟然沒有料錯。
“你問的這都什麼啊?”我懷裡的郡主也按耐不住了,附耳悄聲,“這和案子有關嗎?”
沒時間理會郡主,我抓住時機接着套話:“奴婢多謝宜嫔娘娘,多謝姐姐。哦,淑妃娘娘還想問問,琳妃愛不愛……”
“你這丫鬟怎麼回事?”對面的人也不耐煩了,“口口聲聲淑妃淑妃,問的全是琳妃的事?她愛不愛的,我怎麼知道?好了,快走吧,别擾了我們娘娘清淨了。”
說罷,她徑直走回,并關上了門。下一秒,人影閃動在窗戶上,黑暗籠罩——她吹滅了蠟燭。
問題還沒問完呢,怎麼走的這麼幹脆?
我不死心,還想跟上前,被郡主死死抓住。她的聲音都在顫抖:“别過去,别過去!義妹,對面什麼情況看不到,太危險了!走吧,走吧,我求求你了,太吓人了!”
月光照射下,郡主的小臉慘白,毫無血色。她的指甲都快按進我的肉裡了。
撐着心口的那股氣忽然就松了。
罷了罷了,今日就到此為止吧。别難為郡主,也别難為自己了。膽子就這麼大,已經被消耗完了。
不過至少,我已經有了推論。
此刻的我沒想到,原來我今天見到的,是被囚禁二十年的靈魂發出的最後一口氣息。
“什麼,宜嫔兩年前就死了?”第二天郡主告訴我的時候,我驚得差點跌下椅子。
郡主上下牙也打着架:“是啊!多吓人啊!那丫鬟真的是瘋了!她的主子都死了,她每天還把主子那衣服拿出來浣洗晾挂!”
“天哪,她的主子都死了,她為什麼還被關着?”
“封宮!”郡主眼睛裡都是駭色,“封宮的意思就是那鐘粹宮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活着走出來!”
毛骨悚然。
“那她、她死了?”
郡主一屁股坐下,把杯子裡的水灑出來了。“聽說侍衛照例去送飯,發現一直沒有人動。進去一看,就已經沒氣了。義妹,咱們見到的,不會是、不會是……幽魂吧?”
一瞬間,我也開始懷疑起信仰了。
但理智還是上線,我搖搖頭,忍不住語氣中的悲哀。“不,不是幽魂。她隻是太久沒有與人對話了。我們的出現,讓她再現了為主子操持的往日一幕。也許,她就此咽下心中幽怨,随主子去了。”
或許她年少時也曾活潑靈動,或許她青春時也曾幻想過愛情與自由。但最終,她還是化作了深宮裡的一縷魂。
我和郡主對坐無語,久久沉默。
直到郡主歎了口氣:“義妹啊,這冷宮也白進了,接下來我們可怎麼辦啊。”
縱使心中郁結,但答案還是明确的。我搖搖頭:“不,不白進。”
“啊?”郡主詫異。
“那晚雖然沒說幾句話,但卻很關鍵。因為我有個猜測,琳妃,恐怕并不是淑妃殺的。”
郡主直接懵了:“什麼?為什麼?”
“我認為,琳妃當晚根本沒有喝湯。”
其實,我在看起居注的時候,就有些懷疑了。琳妃身體比較弱,時常問診,那麼,她的飲食一定被囑咐過。宜嫔的丫鬟也說了,她素日喝的都是紅棗桂圓羹、人參雞湯一類的進補食物。
既如此,動亂前幾日,她照顧孩子本就疲倦體弱,又怎麼可能喝綠豆湯?
郡主側側頭:“宮中夏日為了避暑,各宮常備有綠豆湯,這也不稀奇啊。”
“可當時已經七月初七,過了立秋時節。即便還有些暑熱,綠豆湯也應中午供應。體弱的琳妃,又怎麼會晚膳服用?那可是寒涼之物,與她的體質并不相符。”
“唔,”郡主咬唇,“可當日先帝在啊,會不會是為先帝準備的?”
我點點頭,同意了郡主的猜測。
“先帝一道用膳,這的确可能是為先帝準備的。畢竟當時宮裡還太平着呢,起居注嬷嬷的記載應該沒錯。可是先帝沒吃飯就走了啊,那麼琳妃,就沒必要陪着喝了呀。”
“也對。”郡主皺眉,“那就是說,琳妃當晚根本沒有喝湯,也就不會因淑妃的毒而死了。”
話雖如此,但這個判斷還是武斷了些,證據效力薄弱。接下來,又該去哪裡尋找線索,進一步的尋找真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