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類文明到了終點,那麼最該保留的是什麼?
是科技、是曆史、還是人類本身?
即便熵增時代大腦容量進一步擴容,但人類單體還是難以乘載文明發展至今的全部信息。
所以一個人代表不了一個種族,何況生命長度有限,選擇保留人本身,便有着巨大的文明隕落的風險。
要想了解安辰星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就得追溯他的過往。
他生于37世紀末熵增時代晚期,同時也是人類派系争鬥得最劇烈的時期。
從祖輩算起,安辰星屬于第三代進化人類。
他祖父的工作與地球地質相關,是第一批被前政府列入重點保護名單,且扛過前期太陽磁暴以及核輻射的少數幸運人類之一。
他祖母是政界家庭出生,雖然也收到了前政府一定程度的保護,但還是沒有挨過大腦擴容和身體進化的痛苦,最終生下安父沒多久就撒手人寰了。
安辰星的外祖父是于米國航空航天局工作的華裔研究員,也是當初首批發現并預告恒星環境即将惡化的團隊組員之一。
他的外祖母是理論醫學的研究學者,對人類進化提出過多個猜想,并被臨床醫學的學者一一證實成功。
時間再往後走,太陽進一步狂暴,人類更大規模死亡和進化,各大政府無力抵抗危機紛紛解體,人類徹底摒除國界與地界的觀念,開始大規模地遷徙。
為躲避太陽的直接輻射,他們遠離低緯度地區,夏季南下至南極洲,冬季北上至北歐大陸,選擇開船到北冰洋飄蕩的也不計其數,隻是由太陽引力引起的劇烈潮汐或許哪一天就會将他們覆滅。
很可笑可悲,那時的人類向往太陽,卻隻敢躲入極夜。
隻有漫長的無盡的黑暗深淵。
求存、享樂、掙紮、沉醉。
家庭消亡、前途渺茫、無人可信。
法律已死,各種派系為王稱霸。
而第二代進化人類,安父和安母就邂逅在南極地區,還奇迹般地墜入了愛河。
安父按部就班地接替了其父親的地質研究事業,在前政府倒台後,他被老牌[太空遠洋派]招攬,研究方向逐漸往其他行星拓展,探尋可能滿足人類搬遷條件的星球。
安母早年受其父其母的影響,是[太空遠洋派]和[究極進化派]的堅定踐行者,後期随着人類數量不足以達到龐大的進化規模,[究極進化派]逐步衰落,她便開始将心力投入到新興派别[意識永恒派]裡,完善意識提取的基礎理論。
由于兩人的光環是如此的耀眼令人欽佩,所以安辰星的出生是備受各方矚目的。
人類進化到了第三代,軀體基本上對不穩定磁場和幹擾風暴有了完全的抗性,他們更加聰慧,能夠在短期内學習海量的信息。同時他們困惑與憂慮,不知道如何體現與找尋自我,生活的意義又是什麼。
那是秩序缺失崩盤下不可避免的觀念倒塌。
新生代隻是到處聽、到處看、到處模仿。
于是他們享樂、他們鬥争、他們研究。
安辰星要再特殊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