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序癟了癟嘴,他又不是笨蛋,這會兒難道還能不知道大哥哥根本不是要賣掉他嗎?
他乖巧地回答了醫生的問題,然後被帶到無菌消毒室。
他主要是腳有些疼,還有手上有一點摔倒的挫傷,破了油皮。
一個護士阿姨一邊輕柔地給他消殺上藥,一邊嘴裡不斷哄着他。
談序營養不良,發育有些遲緩,雖然12歲了,但看起來卻像8、9歲的小孩。
這個年紀的小孩狗憎人厭,很少有這麼乖的,連擦藥疼了也隻是瑟縮了下,連聲疼都沒喊。
護士阿姨便越發喜歡憐惜他,雖然身上臉上有點髒兮兮的,但看得出來是個漂亮乖巧的孩子。
她給談序包紮好手,又拿紗布沾了清水給談序擦臉,她柔聲說:“來,擡起頭來。”
談序順從地擡起臉。
他躺在病床上,醫生脫下他的鞋準備看看他是骨折還是什麼問題,但一碰他的腳,剛才還很能忍痛的小孩兒就連連瑟縮。
醫生孫子都快有談序大了,越發慈愛小心。
這鞋一脫下來他就皺起眉頭,灰白起球的襪子被紅黃液體浸染,他經驗老到,一眼就看出這是腳被磨出泡,血泡又破了導緻的。
這種情況不能強脫襪子。
他拿起剪刀輕輕剪開襪子,中途難以避免會碰到傷口,但談序一言不發,咬着牙讓他剪。
“真勇敢!”醫生一邊誇他,一邊盡量迅速将兩隻襪子都剪掉。
看着兩隻腳布滿的傷口,這是走了多久?
醫生不忍,一邊準備清創一邊和小孩兒說話,轉移他的注意力:“你叫什麼名字?幾歲了?”
談序臉皺成了一團,但還是竭力忍着不讓自己動,他知道這是對自己好,在治療,很感激醫生爺爺和護士阿姨。
“我叫談序,今年12歲。”
醫生接着問:“學習成績怎麼樣啊?”
談序張了張嘴,有些難以啟齒,但還是小聲說:“這次考了17名。”
談家會請老師給孩子們上課,在中學以前小孩都會生活在老宅,無事不外出。
小時候是小孩性格養成的時候,自然要牢牢抓在手中,塑造成他們想要的樣子。
初中後才後逐漸放出去,讓他們去學校交際,考上好大學也能升值。
容貌、學曆和談吐眼界都是議價的籌碼。
但這時候談序還不知道這麼多,他不太喜歡學習,和比他大一歲、小一歲三屆孩子合在一個班,一共17個人,他考了17名。
他是倒數第一。
但醫生不知道他們‘班’隻有17個學生,一般小學班級都有三四十個人,他便覺得17名雖然不是優生,但也不差。
他便誇贊談序:“考得不錯啊!下次肯定能進步!”
談序羞紅了臉,很慚愧,卻不想讓人知道他考了最後一名,尤其是讓外面的大哥哥知道。
所以他沒有解釋一共隻有17個學生。
醫生手法熟練,很快給他包紮好,送出去。
江時融還沒走,坐在門外看手機,似乎在發消息。
見小孩兒被放在輪椅上推出來,便看向醫生。
醫生低聲和他彙報:“雙手掌心和手肘挫傷,雙腳都有破裂水泡,都處理好了,其他沒什麼事兒,也沒有傷到骨頭或者腦袋。”
江時融點點頭,看着談序,輪椅是成年人的尺寸,談序小小一個坐在上面,腳都夠不着地,這也正好,他兩隻腳都纏上了厚厚的紗布。
他便問談序:“你叫什麼?家在哪兒?”
“我叫談序。”談序說,他不想回答自己家在哪兒,他不想回去。
江時融眼中微微閃過驚訝,姓談,又出現在雲山半山腰的小孩兒。
他看着低着頭的小孩兒。
談序有些心虛,開口想說什麼,但肚子突然傳來一聲巨響打斷了他未出口的話語。
他的臉一下漲得通紅,捂着肚子有些無措。
看他頭深深埋下,臉和耳朵都紅得像雲台山猴子的屁股,江時融眼中閃過一絲笑意。
和醫院經理說:“讓廚房給大家準備一點夜宵。”
經理立馬下去安排。
江時融推着談序的輪椅往醫院食堂走。
私人醫院裝修附庸風雅,走廊上有許多内嵌格子,放着裝飾藝術品和各種精裝書。
江時融一手推着輪椅,一手拿過一本書看了看,然後扔給小孩兒,“拿好。”
談序手忙腳亂地抓住差點掉落到地上的書,緊緊摟在懷中。
江時融将談序送到食堂後,接了個電話就準備離開。
離開前吩咐經理:“等他吃完了派車送他回去。”
經理點點頭。
談序有些難過,他不想回去,但他還是乖巧地把手裡的書雙手遞出去:“哥哥,你的書。”
江時融看了一眼,跟他說:“送你的,好好學習,受了欺負不要隻會逃跑。”
“你再能走,再不怕痛,憑一雙腳,你現在走不出雲山,将來也走不出談家。”
談序懵懂地看着江時融的背影。
他不知道這話是什麼意思,卻感覺整個人都被震動,将這話牢牢記在心裡。
他仔細地看着手中精裝的《三十六計》,緊緊地将它抱進懷裡。
談序還是回到了談家老宅,但那個保安并沒有找他麻煩。
因為管家問了談序離開老宅的理由,談序誠實地回答了,那個保安之後不知所蹤。
而談序後來才知道,他們會那麼細緻盡心地處理他離開老宅的事,是因為送他回來的車是江家的。
談序還是喜歡發呆,但更多時候開始學習。
那本精裝《三十六計》他翻到書的邊角卷起、起絨,并非他不愛惜,而是反反複複看了太多遍,上面的内容他倒背如流。
他人生前12年過得渾渾噩噩,但現在卻突然找到了目标。
他要離那個哥哥近一點。
那晚神明短暫降臨,現在,他要自己走到神明身邊去。
以此為目标,談序的成績越來越好,不僅文化成績,包括器樂、書法等被強制選修的課。
次年他被送到京市一家私立中學學習,那家中學門檻很高,學生不僅非富即貴,成績也要好。
江時融就曾在此就讀。
他和江時融讀了一個中學。
真好,他可以追随他的腳步,即使他們有雲泥之别,但他們人生在第四維度來看,或許也有短暫的重疊。
他一直很努力,考上了京市最好的大學,因為江時融畢業于這所大學。
但大四那年,談家對他起了心思,投資了那麼多年,是時候收取回報了。
沒想到當時最不起眼的小孩,現在是這一代中最出色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