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嫒尺這天在屋裡看了好幾個小時的小衆點評,對附近的餐館名字了如指掌,大概能知道不同店鋪主營是賣什麼的,開在哪兒。
至于哪家店好吃,哪家店不好吃她是不知道的,畢竟今天也就隻看了店名,沒仔細看評價。
考慮到評價寫完之後不光能得到完成任務的餐費報銷,後續還根據影響力會有影響力收入,禾嫒尺決定去新一些,評價數量少一些的店鋪試試。
畢竟店鋪的總評價數量越少,裡面每一條評價能被看到的幾率就越大。
在鵬城,20元想要正經吃頓有菜有飯的正餐還是有些困難,主要選擇還是在快餐,或是米面粉類的東西。
所以她決定到對面街新開的馄饨店,老海馄饨鋪嘗嘗新鮮。
去之前她已經看過了,這家店剛開沒多久,裡面的評論總共隻有兩條,全是一級小号發的五星好評,一看就是商家怕評論區太冷清,自己刷的。
等她去吃完再寫下真實的評價,她的評價就是這家店唯一真實具有參考性的評價,看的人肯定不少。
看評價的人多起來,影響力就會增加,如果有人看了她的評價進行消費,還能有影響力收入呢。
這麼一想,禾嫒尺幹勁來了。
她還沒進店,就拿起手機先給店鋪大門拍了一張照片,準備給這個新評價上高規格牌面,湊個九宮格照片圖。
大門+招牌的照片,安排!
拍完照片再往裡走,能看見賣馄饨的店鋪面積不大。
店面剛裝修好不久,地闆和牆面都貼着統一暖白色帶點花紋的亮面瓷片磚。店裡放了六張深褐色四人座的桌子,靠牆擺放,左邊三張右邊三張。
每張桌子上都擺着辣椒油、鹽、醋等調料,四個角都貼着點餐二維碼。
仔細一看二維碼上還有編号,一張桌四個碼都是不同号,坐哪個坐就掃哪個碼點餐,這樣設置顯然是為了讓客人拼桌時能自己點自己的餐,不容易弄混。
如果不想用手機支付也可以到點餐台點單。點餐台的位置在店鋪最裡面,靠近出餐口的位置。
或許是因為大多數客人都會使用二維碼點餐,所以服務員隻有在送餐,以及收拾餐具的時候才會出來,平時全在廚房裡忙活,如果需要在點餐台點單,得從出餐口往廚房喊一聲才會有人出來。
挺正常,最近的小店為了節省人手成本,基本都這麼幹。
鵬城下班時間晚,七八點正是吃飯的時候,這家新開的馄饨店每張桌子都坐了人。禾嫒尺在店内掃視一圈,迅速選定自己的拼桌對象。
禾嫒尺走到隻有一名學生坐的桌子旁問:“妹妹,這個位置有人坐嗎?”
“沒有,你坐吧。”穿着校服的女孩擡頭看了禾嫒尺一眼,又低下頭去邊玩手機邊繼續吃馄饨。
禾嫒尺往學生的湯碗裡瞅了眼她吃的馄饨,大碗清湯裡飄着綠油油的小蔥,少量紫菜随着勺子的攪動時不時翻個身,馄饨個頭挺大,看起來還不錯。
肚子餓得已經開始咕咕叫的禾嫒尺迫不及待地掃取二維碼,打開電子菜單點菜。
這家餐館雖然叫馄饨鋪,但是賣的東西種類還挺多,有各種口味的澆頭粉面、水餃、黃焖雞米飯、各種小菜、白煮青菜、肉丸之類的小吃,賣得都不貴,最貴的單品是大份全家福馄饨和大份牛腩飯28元,外賣多加1元。
她第一次來,決定還是點這裡的招牌馄饨。
馄饨還分小馄饨和大馄饨,口味有鮮肉、荠菜肉、玉米肉、香菇肉、鮮牛肉、蝦仁肉等。
同種類同分量的的小馄饨比大馄饨便宜5元一份,最便宜的鮮肉小馄饨10元一小份,在鵬城算是不貴。
手握20元報銷額度的禾嫒尺在看完餐牌價位表後,決定給自己來一份20元的大份芥菜肉大馄饨。
手機下單支付成功,趁着馄饨還沒上來,禾嫒尺拿起手機把店鋪牆面上挂的餐牌、以及一些餐品圖片拍了下來。
她記得這家店的點評頁面還沒有餐牌的圖片,拍下來上傳到小衆點評的頁面裡也能給其他人提供參考。
沒多會兒,禾嫒尺的大馄饨便被服務員送了上來。
托盤往桌上一放,個頭飽滿,皮裡還透着綠的馄饨便随着水面晃動在碗裡扭動身體,仿佛在對人大喊:“來吃我呀。”
一整天隻吃了小碗豆花,一根油條,一個土豆盒子的禾嫒尺饑腸辘辘,她忍住直接用勺子把馄饨盛起直接吞的沖動,把手機拿穩,先拍張照。
照片拍完,禾嫒尺迫不及待直接抄起勺子,撈上一顆芥菜肉大馄饨吹兩下,就往它身上咬。
咀嚼咀嚼,吞下。
她愣了會兒,再撈起一顆,咬開,咀嚼咀嚼,吞下,再喝一口湯。
怎麼回事?
禾嫒尺吃馄饨的動作慢下來,疑惑地看着眼前這碗看上去賣相還不錯的大馄饨。
她發現自己挑食不愛吃東西的毛病犯了。
這玩意怎麼吃起來沒有看着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