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看筆記的時候還以為小遲沒吃飽的攝像頭出了問題,拍出來的東西瞧着都灰蒙蒙的,原來不是她攝像頭有問題,而是這家店确實不亮堂啊。
就連這碗馄饨都瞧着寡淡得很,從某個角度來講,小遲沒吃飽倒是拍出了這碗馄饨的精髓。
店長心中是這麼評價這份馄饨的——一碗飄在涮鍋水裡的團子。
碗裡的馄饨湯瞧着和他們店裡的不同,不清透,反而瞧着很渾濁。
他用勺子在裝馄饨的不鏽鋼湯碗裡攪合幾下。
就這玩意?
用湯勺盛少許湯,再抿一口。
“……”
還真是涮鍋水?
店長沒忍住,朝店裡的開放廚房瞅一眼。
作為一個餐飲人,而且還是馄饨店的店長,他幾乎瞬間就明白了這碗馄饨的湯到底是什麼玩意。
“這不就是涮面湯嗎……”
開面館、粉店、馄饨這類店裡,都有一個大鍋,專門用來涮面條、米粉、馄饨。
不管是面條還是馄饨或是米粉,本身這些食品在沒煮熟之前,身上多少都會挂點兒面粉之類的粉質。
下鍋一煮,水和粉混合在一起沸騰,再大鍋的水,也會逐漸渾濁。
一般情況下,這鍋湯不會用來喝。
它甚至都沒資格上桌。
隻能蒸發。
嚴格來說跟涮鍋水的區别也不是很大。
美味面家卻把這玩意當湯底呈上來了。
太離譜了吧?
店長嫌棄地看着眼前這碗馄饨,連他們那啥都不懂的老闆也不會幹這樣的事啊!
忍住直接上網吐槽的沖動,店長還是勉強先用勺子撈起一顆馄饨,吹吹再咬開。
“……”
奇怪,再咬一口試試。
“……?”
好像不難吃?
再吃兩顆。
肉還挺鮮的,餡好飽滿哎。肉裡加了什麼調味料,怎麼吃着還挺彈?
他得仔細嘗嘗裡面到底加的什麼。
一顆、兩顆、三顆……大半碗馄饨下肚,店長忽然刹住車。
還有個粽子沒吃呢。
既然點了兩個不同的餐品,還是得換着吃,豐富口味才對。
因為馄饨味道不錯,導緻店長對粽子的期待值略微擡高了些。
他剝開粽葉,直接用筷子在粽子角上夾下來一塊糯米團。
是的,糯米團。
粽子裡的肉确實小,從邊上吃起,一筷子下去根本夾不着肉。
“……料好少啊,賣9元一個,料這麼少是不是有點過分啊。”
畢竟大牌粽子的料看起來比這個還稍多一些,平均下來一個才5~6元。
将夾的這團糯米投入口中咀嚼,能吃出來裡面夾雜着少許紅豆。
調味比商超裡買的粽子略淡一些,紅豆口感綿密。
醬油和豬油混在一起經過高溫加熱,再被糯米吸收,使整個粽子吃着醇厚中帶一絲粽葉香,而不是商超粽子那股子濃重的醬油味。
一口不帶肉的糯米,吃起來竟有滋有味。
再夾第二筷時,店長故意将筷子頭朝粽子中間更偏一些。
管它粽子裡的肉有多小,這口他非吃着肉不可。
店長往下夾的時候,筷子頭正好處在肉塊中間,粽子被劃拉開來的同時,被煮透的五花肉也被分成兩半。
肉眼可見,五花的汁水從裡緩緩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