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約定中午在影視基地附近的一家咖啡廳碰頭。
許暮芸隻化個淡妝,遮蓋黑眼圈,紮起高馬尾,米白色圓領紐扣針織衫外,裹駝色大衣,下搭亞麻白毛呢褲。清麗的面容頗有幾分梁若彤年輕時的神韻,老舊相冊裡有她和父親的相片,被許暮芸悉心保管。
“好似,同梁若彤簡直一模一樣。”莊雪迎身旁一位60多歲的老人打從許暮芸進門的第一眼,就摘下戴黃黑格子貝雷帽,端起黑框眼鏡架,視線一路追随,嘴裡發出咂咂聲。
“老陳,我上次冇呃你啦,佢同Zora似系一個模子度雕出嚟嘅,唔似母女,好似系龍鳳胎姊妹。”莊雪迎向正走來的許暮芸打招呼。
“小芸,呢位系陳導,我多年嘅老友。”莊雪迎介紹道。
“陳導您好,仰慕已久,您和我媽媽拍的每一部武俠劇,我都看過。”初次見面,許暮芸思忖,先用國語開口。
“梁若彤是我這一生的知音,沒有她就沒有現在的我,她是我這輩子最欣賞的演員。你是她女兒,大家都是朋友,不用客套。”陳家駿見到故人之女,感慨油然而生,與梁若彤曾經合作拍戲的畫面曆曆在目,摘下眼鏡,用手帕在濕潤的眼窩裡擦拭,搓揉鏡片重新戴上,“抱歉,我有點激動。”
涉及很多行業專業術語,怕許暮芸聽不懂。她既然開了頭,莊雪迎也用國語進行接下來這場談話。
都是圈内人,莊雪迎從娛樂圈起頭說,這十幾年來内娛發展勢頭迅猛,劇本創作水準引領東南亞,大批港城、台島的導演、編劇、道化服專業人士嗅到商機,挺進内娛,擡高劇組的整體水平,培養出許多優秀的人才。受益于資本的加持和Z時代年輕人的偏好,整個影視産業鍊形成倒轉,題材、類型、風格等從資方導向,轉變為觀衆導向。颠覆性的轉變,和港城一脈相傳的傳統格格不入。因此,港資影視公司在内地的發展情況,不容樂觀。這次她來到京北,是希望結合兩地優勢,取長補短,拍出優秀的作品,同時為兩地的專業人員提供深入交流的機會。
“我們手裡有個大IP,大到可以輻射整個東南亞。港城的娛樂公司,在資本運作方面是強項,但影視市場小,觀衆基數低。這次我們希望成立一個港城和内地的聯合劇組,由内地專業能力過關,且具有頂流的演員組成,拍攝一部S+級的上星劇。”莊雪迎啜一口咖啡,繼續說,“女一号的角色,我和老陳傾向于你,不過是否能得到這個角色,取決于你的專業能力和小說版權所有人對你的認可度,兩者缺一不可。不會因為你是Zora的女兒,就放寬标準。”
許暮芸原本是想找經紀公司簽約,沒想到對方搞這麼大。港城人吹牛本領強,可面前這位是母親故交,沒必要忽悠她。
“我最近剛和經紀公司解約,也沒成立工作室。”許暮芸試圖把話題引到經紀公司簽約,演員不能單打獨鬥。
“如果小芸願意,我們随時可以簽約。青銅時代今後将展開三條業務線,一是為藝人提供發展平台的職業藝人經紀,二是作為投資方尋找優質的IP,三是為兩地專業人士提供深入交流的平台,不僅限于藝人,還有劇組相關的各類職務人員。”莊雪迎最後說,“我們的啟動資金是10億港币,如有必要,可以追加。”
對方侃侃而談,若不是因為她是母親的故交,身旁坐着著名導演,許暮芸差點以為碰到詐騙集團:“10億拍一部戲?”
“不全是。一部分用于拍攝費用和劇組薪酬。一部分用于内地商業路演和海外發行公關。一部分用于旗下藝人的流量扶持,商務洽談,輿情監測和公關。專業人士的交流平台花不了很多錢,隻要把人聚在一起,後面都好辦。”莊雪迎在行業内浸淫多年,表達清晰,沒有一句多餘的話。
“請問那個大IP是?”
“《血青衣》。”
“古今大師唯一一部沒有搬上熒幕的著作?”
“是,就是你想的那樣。你有沒有資格演這部劇,需要得到老陳和古書蘭女士的認可。”見對方愣怔,手中咖啡杯略微顫抖,莊雪迎與陳家駿相視一笑。
謝苗苗腦洞足夠大,格局不夠大,隻猜對了一半。這一半已經幫助許暮芸做好心理準備,沒有怯場。
《血青衣》是古今大師的封筆之作,許暮芸沒有看過小說,知道個大概。
故事大緻是說:
明永樂年間,一介刺客的上官青玦師承鬼谷子後人,道家劍法武功卓絕,無門無派,獨來獨往,以一柄三尺青鋒,接連挑落被稱為邪教的血月神教三名長老,遭教主葉雲舟追剿,負傷逃往五台山,幸得了無方丈搭救。
血月神教與五台山有隙,便展開圍攻。上官青玦因與邪教為敵,受到名門正派力挺,武當山與其他衆派前來救援,擊退邪教。因佛門無法收留女施主,上官青玦被武當山掌門無為道長帶回武當山,收作弟子。
期間,上官青玦暗中利用師姑與了無方丈的塵世前緣大做文章,引得兩派生有龃龉。正當兩派鬧都得不可開交,引來血月神教,将兩大門派重傷,上官青玦手刃師傅無為道長。
自此上官青玦入邪教,與葉雲舟為伍,和正派展開厮殺,互生情愫,暗許終身。上官青玦原是東漢永平年間,五台山道士白鹿道長的第四十六代傳人,後得知葉雲舟是白鹿道長大弟子葉無涯的後人,血月神教教衆皆為五台山道家弟子後人。
上官青玦非正非邪,唯一的目的是要找出一千三百多年前,五台山的道佛之争真相。五台山曾是道教聖地,一夕衰敗由佛教占據。相傳是一千三百年前漢明帝時期,道佛兩家在五台山争執不下,五台山道教聯合五嶽道教共同試壓未果。一名叫傅毅的太史令向漢明帝谏言,以道佛焚經留卷的方法,判别五台山的歸屬。
最後道經焚毀,佛經在火中完好無損,由此佛教占據五台山,五台山道教被迫解散離開,白鹿道長飲恨長眠于五台山下。無為道長死前得知上官青玦身份,雖亡于她劍下,卻仍将掌門令牌傳授給她,但衆弟子不認。後上官青玦在一次與武當山的争鬥中,從掌門令中窺見玄機。
一千三百年前武當山道長元豐将密信藏于令牌。密信中詳細描述當年葉無涯勾結傅毅,将道教秘藥土石散偷出,由傅毅塗抹在佛教經卷上,令其遇火不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