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在坡田的幾人,輕易便發現坡田、雛雞、雜貨鋪貨架上的十斤糙米、大山谷裡坡腳下的伐木場。
坡田、糙米、雛雞,按之前的規矩辦就是。相比之下,他們更關心之前沒有的伐木場。
果不其然,這裡才是神明真正的恩賜:這裡有着斧頭、繩子,還有砍刀等,有了這些,他們就能輕易伐倒樹木,砍削出他們需要的形狀。
隻是神明越慷慨,他們這些人,也就越憂愁。可最煩惱的,卻還是自身實力不夠,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若是自身有足夠的實力,又哪會在意這些?
—————————————————
而這份擔憂,也在随後的祭祀上,傳遞給了純白點。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意思很好懂,但純白點卻有些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懵懵懂懂的它,不理解。
但有一件事,它聽明白了:這些人類,不願意再要自己投影出來的這些東西!比起這些東西,他們更想要自己保佑他們風調雨順,不再遭遇各種天災。
可是,沒有投影出來的這些東西,自己就感知不到這裡,更别提操控了,又如何庇佑他們呢?
正在為難的時候,它忽然想起,自己之前投影白雲的事了。有白雲在的時候,自己能夠感知到大山谷,那麼風呢?雨呢?其他氣象呢?純白點忽然笑了,它有辦法了。
純白點不再投影實實在在的東西,轉而投影單純的氣象,并且想盡辦法減少自己的消耗。
比如,利用夜晚的樹林裡的露水,散蒸騰成霧氣,飄散出樹林。然後投影出一陣大風,裹挾樹林裡的泥土、草種、樹種、各種昆蟲,與霧氣一同吹向遠方,以此擴大自己的感知範圍。
再投影出一片電閃雷鳴的烏雲,追在大風後面,噼裡叭啦下起一陣大雨,盡可能的使大風吹走的動植物們活下來。
盡管純白點的目的,隻是為了擴大自己的感知範圍,但這場大雨,卻無形中救了很多人,也令很多異類感知到了它的存在。
随着感知範圍的擴大,純白點也察覺到了更多生靈活動的痕迹。
它能感覺到,生靈的哀嚎。不止是人類快撐不下去,很多異類也都快撐不下去了!無論是人類還是異類,想要生存,都離不開動植物,更離不開水源。
可是,氣運紊亂導緻法則出錯,進而影響到了天道,天道狀态不佳,表現出來就是各種天災人禍越發頻發。
旱澇之災是最為常見、也是影響最廣的,其次是地震、山崩、海嘯等。甚至如今四季時令也有紊亂的迹象,再發展下去,隻怕這個小世界,會真的生靈寂滅!
沒有了生靈的小世界,還能算是世界嗎?那隻是個死寂的空間罷了,那樣的話,它的任務也就失敗了。
想到這裡,純白點開始不停的投影出烏雲、濃霧、寒霜等,然後被大風吹往四面八方。
現階段,整個北方最缺的就是水。隻要不可着一個地方下,那麼,再多的烏雲也不嫌多,其他也一樣。
下雨下的多了,随風飄往四方的草種、樹種也就都發芽了。最先察覺到的異類,占據一片地方,準備開始新的生活;
還能支撐的莊園,在下雨後,便緩過氣來,開始組織手下的莊丁們,重新開墾田地。哪怕現在種不了糧食,能多種點菜蔬,冬天多口吃的也好啊。
逃難的難民,開始返回家鄉,又或者是留在當地生活。各個勢力的掌權人,也終于可以松口氣,不必擔心手底下造反了。
随着純白點的感知範圍越來越大,樹靈的生長速度也越來越快。它鎮壓住了純白點感知範圍内的地氣,變相穩定了所處範圍内的法則,使各種天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但那些災劫之氣也不會憑空消失,而是都被樹靈吸收,作為自身成長的養分了。最純粹的那點劫氣本源,則是被界靈吸收,作為世界之種發育的養料。
世界之種發育的越好,純白點投影出物品的消耗越少,所能波及到的範圍越大,感知範圍也就越大,樹靈鎮壓的範圍越大,世界之種的發育越好,從而形成了良性循環。
循環模式徹底形成,也不過兩個月,僅是初冬。再投影烏雲下的就不是雨,而是雪了,會凍死很多窮苦人家。大風也是如此,會讓溫度下降,導緻天氣更為寒冷。
但是,這兩個月,純白點便已經将感知範圍,擴大到了整個北方,乃至草原與南方邊界,還感知到了多條大江大河與山脈。
雖然隻能感知到,而無法操控,但對比最初,純白點已經很滿足了。
于是,它便放任自己沉眠,等到來年開春之時,再繼續擴展感知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