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他感覺國庫是真沒錢了。
趙大人和趙侍郎辦事,一向是挺痛快大方的,若是國庫充盈,實在沒必要拖着不辦。
但這錢若是撥不下來,對他們軍中士氣便是一次巨大的打擊。
此次他們攻下啟州,又要奪回鹿州。
原本形勢一片大好,周權、懷信各自率領兩萬騎兵,在草原上将敵軍兩翼徹底打散,各個殲滅,隻是敵軍中軍卻龜縮進了城池中不肯應戰。
敵軍不應戰,向來最令人頭疼。
李闖帶領五萬大軍鎮守在了城門下,周權、懷信殲滅了左右兩翼,也緊緊圍了上來。
敵軍卻拒不投降,也不應戰,仍在城中做困獸之争,據說是因為他們首領的兒子在裡面逃不出去。
如此圍了一個多月,他們軍中士氣也拖垮了,要退軍的謠言開始在軍中四起。
隻是這一片原本是周國領土,卻在北國之亂時丢失。城中還有的大量周國子民,在淪陷後都淪為了北國人的奴隸,過着不如牛羊的日子。
他們此次又興師動衆,傾巢而出,朝廷也在軍報中表示,要大軍伺機而動,最好一舉收複失地。
祖世德年事已高,這一戰恐怕便是最後一戰。這次收不回來,大周或許就再也沒機會了。
義父态度很堅決,絕不退兵,斬了兩個主張退兵的将領,大怒說,若是三日之内敵軍仍不應戰,那便攻城。
攻城是誰都不希望發生的。
這種戰法太過慘烈,隻能不斷拿人去填,大部分士兵會如炮灰般倒下,來不及和敵軍較量一番,便在仰攻城池中死去,死得輕如鴻毛,毫無分量。
隻是這三日,李闖在城門下喊破了喉嚨,北國人也拒不迎敵。
三日之後,義父下令攻城。
十萬大軍推着雲梯,推着重型攻城設備黑壓壓地壓了上去。
戰鼓響起,沖鋒士兵奔上雲梯,卻被北國的亂箭射死,死傷不計其數;攻城車一下下地撞擊城門,城門卻紋絲不動。
這些城池,是當年他們太宗皇帝下令修建的,被北國人奪走後,北國人又在原有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作戰方式做了修繕,各個固若金湯、易守難攻。
大軍不分晝夜地車輪戰,連續猛攻了三日。
三日之後,敵軍終于顯出頹勢,開始潰敗,他們的士兵這才大規模攻上了城樓,又裡應外合攻破了城門。
隻是此時,士兵的屍體也早已在城牆下堆積如山,護城河的水也早已被鮮血染紅。
攻城最艱難時,周權向将士們應允,率先攻上城樓的賞金翻倍,死在此次攻城中的,傷亡撫恤金翻倍!
這才提升了士氣。
此城攻破後,敵軍士氣大敗,開始節節敗退,接下來三座城池他們很快便攻了下來,自此,整個鹿州也都恢複了周朝的統治。
傷亡撫恤金一事,的确沒有事先奏報朝廷。
隻是将在外軍令有所不受,軍情瞬息萬變,軍報一來一回間,他們早錯失了戰機。
大軍在前線,收到的一直是朝廷糧草充足,叫他們放心打的信息。本以為啟、鹿兩州攻下來,他們有軍功在手,朝廷也不會不舍得這筆銀子,隻是一回京城,卻發現京中又是另一番氣象。
闖爺說,每次打完仗,親手在異鄉埋下了弟兄們的屍骨,從前線退軍回來,到了京城卻見京師仍歌舞升平,他都不知道自己這一仗究竟是為了誰,為了什麼而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