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曆人類對宜居星球的定義,基本可以理解為,隻要人類能通過各種技術手段,打造出區域生态圈,那就叫宜居。
因為宜居标準太低,所以禾一欣他們這群病友,經常在新聞上看到各種惡劣和危險的生存環境畫面,然後厚着臉皮自稱“宜居”的。
但見過不代表經曆過,新曆人類中的大部分,隻需要看着新聞嘎嘎直樂就行,等他們搬到新的生态圈,那些惡劣和危險的因素,已經被生态圈全部阻擋。
主打一個,圈外狂風暴雨,圈内安穩度日即可。
哪怕生态圈外界的環境過于惡劣,各種科技手段隻能無限降低,無法徹底改變,但生活在圈内的普通人,隻需要通過一些常見的防護器具,就可以解決這些零碎小麻煩。
簡單來說,禾一欣見過的所有惡劣災害,都是擋在生态圈之外,隔着“玻璃”看到的。
所以,沙塵暴這種突發性自然災害,對禾一欣來說,太過純天然無添加了。
沒有生态圈的保護,也沒配套的防護器具,就這麼連個堅固躲避地點都要現找的面對方式,讓禾一欣手都發麻。
這一刻,禾一欣想起阿年之前說,她在狼面前一半一半,一半這一頓,一半下一頓。
現在,禾一欣高度認同,覺得眼下這種“古法應對”,在沙塵暴面前,也覺得一半一半,一半直接嘎掉,一半生不如死。
開始驟變的天氣仿佛要印證禾一欣的忐忑,剛還能看到些的光線,現在基本看不到了,天氣陰沉起來,空氣中的沙塵含量急劇升高,呼吸的時候都覺得鼻腔生疼。
禾一欣幹咽了一口口水,然後差點幹嘔出來,怎麼感覺嘴裡都是沙子?
和跟在阿年身後,邊幫忙出力拿東西邊繼續怕怕的禾一欣不同,阿年沒工夫想太多事情。
她回到地窩子之後,就不帶停歇的開始做避難準備。
阿年是見過沙塵暴的,也知道自己這個小地窩子根本沒有任何防護能力,她們必須找到更為堅固的避難所。
沙塵暴作為一種強災害性天氣,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電受阻或中斷、火災、人畜傷亡等,污染自然環境,破壞作物生長。
貿易區所處的地方,基本在亞歐大陸中心區域,離海洋極遠,降水少,氣候幹旱,沙漠戈壁的地形在強風和熱力不穩定的空氣狀态下,就容易遇到沙塵暴。
阿年記得以前春季沙塵暴的時候,幼兒園會在天氣預警之後停課,她樂颠樂颠跟在老師們身後,看她們檢查門窗,加固玻璃,儲存水源,然後準備好一些常備藥物,陪阿年這些小朋友呆在室内活動,不再外出。
當然,根據阿年現在的生活條件,她是不用考慮水電安全、交通問題這些高級煩惱的,隻需要在沙塵暴席卷到她這裡的時候,找到足夠堅固的庇護所,然後顧好自己的健康安全。
看地窩子寬敞了很多,阿年知道這就是禾一欣剛才的勞動成果,但現在也顧不上細看,因為現在首要的任務,是盡可能安全地扛過沙塵暴。
于是,禾一欣看阿年和穴居小動物似的,變魔術一樣摸出兩個厚塑料袋,然後在地窩子的側壁這裡挖挖,在那裡挖挖的,然後摸出不少東西開始往塑料袋裡面塞。
禾一欣驚訝,她剛才拓寬堅固地窩子的時候,也挖了不少地方,但根本沒發現任何儲物的線索,也不知道阿年平日是怎麼藏東西的,簡直神了。
收拾東西用時不過幾分鐘,禾一欣動作極快極熟練,連帶着剛兌換回來的小包裹,爬出地窩子之後準備帶着禾一欣去找堅固的庇護所。
隻是她離開前,有些留戀地回頭看了眼塑鋼闆蓋頂,這可是很難找到的好建材,要是留在這裡被沙塵暴吹走或者毀壞,阿年能心疼半年。
“我們一起帶走?或者我直接往深處埋,等沙塵暴結束再挖出來?”
禾一欣眼色極佳,不僅接過兩大塑料袋幫忙負重,還發現了阿年對塑鋼闆的不舍,積極提議。
畢竟,對自己是如何從沙地的掩埋下,費力拽出這塊塑鋼闆的經曆,禾一欣印象極深,覺得反推,這麼掩藏塑鋼闆以免被沙塵暴毀壞也是個辦法。
“往深處埋!等沙塵暴結束,我們再把砂礫清理掉就行!”
阿年準備找的避難地,都是狹小無法塞進塑鋼闆的,所以原地掩埋是最好的。
如果沒有禾一欣,阿年隻能做出舍棄的選擇,但有禾一欣幫忙,一切就不一樣了。
有足夠的力氣,的确可以為所欲為,保護塑鋼闆對禾一欣來說,隻是順手的事情,連兩分鐘都不會耽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