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阿年說話的語氣,沒有半點開玩笑的意思,禾一欣震驚,拿着幹糧的手都在抖,“那、那這麼硬,為什麼還要裝在密封袋裡面?”
說是密封袋,也不太嚴謹,隻是阿年會仔細把食物都妥當的放在一個有密封條的袋子,每次取用,都會手動把空氣排掉,然後重新把密封條摁緊。
“當然要裝到袋子裡面,否則會更硬!”
阿年也震驚,裝袋子難道不是防幹的嗎?
這種幹糧,要是不裝在密封袋裡面,沒幾天就會幹硬到牙齒啃半天,也磨不下來粉的程度了。
不好意思,常年生活在溫度和濕度都很适宜的環境,禾一欣完全沒想到,密封袋除了防潮,還能防幹用,她突然就想問問,“……那這個幹糧保質期有多久?”
“應該沒有吧,反正隻要保存好,可以一直吃。”
阿年其實挺喜歡這種幹糧的,除了有點難啃之外,基本沒缺點。
很小一塊,就可以填飽肚子,攜帶方便又容易保存,要不是各個兌換點會管控水和食物的兌換,以此來把控流浪者總人數,阿年可能會多兌換一些回來,反正也放不壞。
生活在沙漠地帶的好處,就是基本沒見過潮濕發黴。
但同樣,外界可獲取的食物也極少,換個其他生活環境,阿年還能學着去挖點野菜,摘個果子啃,再琢磨琢磨鳥蛋和釣魚,但在這裡,獲取食物的唯一方法,就是兌換點。
水源也是一樣的,被壓縮幹糧攻擊暫時沒心情繼續啃,隻能先裝兜裡的禾一欣,被阿年簡單介紹了一下,她倆要去的水源地是怎麼回事。
一般人類聚集點的出現,是需要區位優勢的,要麼是自然條件,要麼是人文優勢,畢竟誰的腦瓜都不傻,不會挑一個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地方,想不開搭建一座城的。
貿易區的出現,就是因為招商條件以及國際政治環境變化,參與國需要在内陸搭建一個“陸上港口”,維持各交易點常住居民生活的水、食物、商品等等,全部都靠運輸。
在特大地震之前,這種情況并不少見,很多超大型城市也是沒有自産能力,需要周邊地區的持續供給。
隻是貿易區這裡,資源更匮乏,基本上連本地水源都沒有,好不容易出現個小暗河,也隻是被人工修建成景點,變成“沙漠珍珠”,挺吸引遊客的。
地震曾一度讓暗河斷流,泉眼幹涸,但後來災後重建,各交易點也維護了一下“沙漠珍珠”,沒讓這個水源地徹底消失。
隻是随着各交易點陸續撤離,貿易區被流浪者占據後,“沙漠珍珠”就被霸占了,阿年每次兌換的水,其實都是取自那裡的。
“我們本地人,就喊小泉眼,以前不屬于任何交易點,隻是修建了個很漂亮的池子,誰都可以過去拍照,但現在小泉眼就被圍起來,不讓靠近了,兌換點也越來越難兌水了。”
阿年就算年紀小,也知道小泉眼那裡,早就被幾大兌換點把持,沒點争奪資本的流浪者,連靠近的本事都沒有,更别說阿年這種小孩子。
但兌換點限量提供水,讓想要離開,需要多準備些飲用水的阿年隻能冒險去拼一把,現在沙塵暴剛停止,又是黑夜掩護,說不定小泉眼那裡,就有靠近的機會,然後偷偷裝點水走。
阿年知道,自己是沒資格和别人掰扯,小泉眼是無主的,每個人都能去裝點水,她估計一說這話,就會被嘲諷大笑的成年人,打到鼻青臉腫。
所以,阿年準備帶着禾一欣去看看,小泉眼那裡是什麼情況。
想要離開貿易區,跋涉回家的第一步,就是睡什麼睡,起來找機會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