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靈兒顯然是個慢熱的人,一起走了很遠的路,她才開始為傅夢笙介紹校園:“那邊是咱們學校最大的食堂,上下三樓,晚上12點關門。一到晚上,最燈火通明的就是那地方了。有不少學生都不去圖書館,晚上就去食堂上自習……”
傅夢笙靜靜聽着,碩大校園的初印象已入腦海。
一個很清亮的聲音因為音量,穿過衆多嘈雜,直達傅夢笙的耳朵:“咱永川報社,縱向有校領導支持,橫向有記者會聯動!旗下有數百社員,訂閱我們報紙的會員成千上萬……”
傅夢笙忍不住看過去,一個帶着眼鏡的男生站在台子上正激昂的發言,後邊幾個人則給周圍的學生派發傳單。
一張海報立在台子的邊上,上面寫着四個大字:永川報社。
“咱們報社的規模是全校最大的社團!全校師生要看的報紙都要經咱們的手,不僅如此,我們還有自己的校報…….”台上的人抑揚頓挫的話語讓人熱血沸騰,台子周圍已經圍了一圈學生。
張靈兒看傅夢笙感興趣,開口道:“終于看到你感興趣的了?那是校報社,你在學校呆上一陣子就知道了,咱們市的報紙行業做的不錯。市裡有好玩的事情都會登在報紙上的。雖然别的城市報紙行業早就敗落了,但咱們市大部分人還保持着看報紙的習慣。”
這倒是稀奇,傅夢笙已經很久都沒看到報紙了。
張靈兒看他感興趣,就解釋了一點自己知道的:
“有點不可思議吧?我剛來的時候也是。早年永甯發生了特大災害,《環城時報》捐出了好幾百萬,市民投桃報李紛紛訂購報紙,沒成想将瀕臨關門的報社被救活了。
報社幹脆就定下了規矩,每年都會拿出收益的六成來做公益。這個習慣一直堅持到現在,市民也很願意通過報紙了解時事。”
張靈兒是大三生,此時不禁感慨:“人在一個城市呆久了,總會染上些習慣的,我現在也看報紙了。有不錯的内容,我就剪下來,粘成了一本剪報。估計出了永甯就很難看到報紙了。”
傅夢笙看了一會,開口:“學姐,走吧。”
領被子、取軍訓服、買床…….亂七八糟的事情不少,倆人粗粗的繞着校園走了一大圈。
張靈兒是個很好的學姐,在置辦什麼東西時,還會勸告他不要在學長那裡買東西,坑騙學弟學妹掙一筆也是老傳統了。
臨近中午,倆人才辦完所有的事情。
他給張靈兒買了瓶飲料,自己空着肚子回了空着的寝室。
張靈兒告辭前還給發傅夢笙遞出了橄榄枝:“學弟,如果想加入什麼組織的話,學生會是個好去處。”
永川大學的住宿條件很好,傅夢笙寝室号是233,四人間,上床下桌,還有個衛生間。床已經分好了,他是靠窗的那個。剩下的舍友還沒來,他還不知道哪個是他的老闆。
那一百萬的大單子,下訂單的是個女人,對方應該是認識張鶴鳴的,被保護的估計是這女人的兒子。
目前具體的要求就是保護她兒子一年,盡量不要被她兒子發現其中的雇傭關系。更詳細的東西張鶴鳴沒說,隻告訴傅夢笙,體質最特殊的那個就是老闆。
不管多麼奇怪的要求,隻要有錢就好了。
想到那50萬訂金,傅夢笙很知足——他和張鶴鳴從未接過這麼大的單子。
他師傅在東北還要躲着,沒什麼掙錢的機會。
傅夢笙自覺能很快掙到錢,拿了五萬,剩下的給了他師傅。
中午簡單的吃了口面包,一下午的時間,傅夢笙将自己的行李整理好、去超市買了必須品、收了快遞、打掃了寝室。
晚飯是在食堂吃的,之後就回了寝室,這一天幹了很多事,沒什麼體力再做别的了。
寝室裡依舊隻有他自己。
窗邊有個學習用的大桌子,傅夢笙點了台燈,坐在桌前看手劄。
月光從窗子外灑進來,傅夢笙主動将月華納入丹田。月華雖不如煞氣那樣好用,但依舊能溫養他的經脈身體。
月上枝頭時,敲打窗子的聲音打斷了他的專注。
他看過去,隻見一隻雪白的鴿子在窗前飛着,嘴裡還叼着一份……報紙。
那鴿子看傅夢笙不動,着急地煽動了幾下翅膀,落到了窗台上。
那一雙眼睛中隻透露了一個信息:别看了,找的就是你!
傅夢笙隻得拉開紗窗,接過鴿子遞過來的報紙。
是今天的一張《環城時報》,傅夢笙翻了翻,最後念了一聲最常見的反咒,果不其然,報紙上的字迹開始變幻,标題變成《環城時報·特殊版》。
傅夢笙掃了一眼上面的标題:
“二十六局全面封鎖鬼樓,明昌街144号!”
“千河道長解決趙家難題。”
“煉丹詳解:在開爐過程中對靈氣的控制。”
......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廣告,諸如:“榮昌街,來生緣,新店開業特價酬賓:大号紙紮隻要7折!”
這環城報業确實厲害,居然還有特殊版。
傅夢笙将報紙卷起來,遞到鴿子的嘴邊,鴿子轉個頭躲了過去,他锲而不舍,又将報紙遞到鴿子的嘴前,鴿子緊閉着嘴又轉了個頭。
傅夢笙隻得放下,無奈道:“你這個小廢物,送錯地址了吧?”
白鴿看他放下了,擡擡短粗的脖子,一個小方牌落入傅夢笙的眼睛。
傅夢笙湊近了一看,一個二維碼,底下寫着:訂閱特殊版報紙付款渠道。
一向淡定的傅夢笙嘴角抽了抽:這是碰瓷來了?強買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