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太太趙氏面露不虞,與你家結親的正是我女兒,怎麼在你口中,庶子女的親事就不是親事了?
老太太卻和孟氏對視一眼,高氏口中的老爺尹飛昂是目前尹家官位最高之人,任吏部郎中(正五品),别看這官位品級不高不低,可他在文選清吏司,掌管着文官選拔提升和調動。
而且他大兒子尹樹,多年前中進士,任官以來,名聲不錯,晉升空間很大。
若是與他的孩子聯姻,對邵銘玉此時大有幫助。
老太太心中自然是願意的,邵銘玉雖然中了狀元,可在官場中隻是個起點高點的新人,不能因此就狂的誰都不放在眼中。
老太太不動聲色問道:“不知尹大人相中我家那哪個小輩?”
邵家目前隻有大房四姑娘,二房四少爺,三房三少爺這三人未曾成親,不過嫡子隻有三少爺邵銘文一人,答案不言而喻。
高氏笑着說道:“自然是您家三公子,我家隻有一個姑娘今年18歲,正是合适的年齡。”
三太太馬氏面上一喜,這可是個好親事,以往都是自家上杆子和尹家呂家攀親事,何時輪的到他們主動了,還真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大太太孟氏卻有些可惜,若不是邵銘玉成親太早,就憑現在□□的身份,娶二品大官的女兒也是能的,如此一來,孟氏更加看蔣氏不順眼。
老太太沒有拒絕也沒有同意,隻說此事還要邵審和邵安決定,等邵審回來就給尹家消息。
高氏自然應允,不出意外的話,這門親事必定會成。
……
二太太趙氏返回自己居住的院子,隻見院子中,二老爺邵賓正檢查四少爺邵銘青的文章。
趙氏心中嘲笑,自己肚子裡沒二兩墨水,還好意思教别人。
邵銘青看見趙氏,連忙起身行禮道:“母親。”
趙氏看也不看他,對着邵賓道:“尹家尹飛昂要将嫡女嫁給三房家的。”
邵賓面色一下沉重起來,說了句:“我知道了。”
趙氏冷冷撇了一眼邵銘青,徑直離去。
大房有了□□,三房也有了秀才,眼看就要結門好親事,二房恐怕騎馬也趕不上,邵賓鄭重對着邵銘青說道:
“你二哥爹是指望不上了,銘青你讀書上有天賦,咱們二房可就靠你了啊。”
邵銘青今年15歲,是邵府最小的少爺,邵賓最寵愛姨娘生的兒子,從小就被邵賓捧在手心裡,卻沒有養成向邵銘傑一樣頑劣的性子。
隻因邵銘青記事起就知道,自己是庶子的庶子,雖然父親疼愛,可母親趙氏冷眼相對,二哥邵銘傑的随意辱罵,府内仆人的見風使舵,使邵銘青年紀不大卻看着老成。
“是,父親,孩兒一定不負父親所望。”邵銘文低頭說道。
邵賓點點頭,心裡多少有了些安慰。
……
半個月後,京城一封書信傳至邵府。
信是大老爺邵審寫的,他在信中言邵銘玉被授予翰林院修撰(從六品),在京城中已買好了宅子,命孟氏将邵銘玉妻妾以及行李送至京城,自己不日便歸。
于是孟氏開始安排,恨不得自己也去京城陪伴兒子,可是老太太年歲已高,不能挪動,自己身為兒媳也要侍奉在側。
命令也下達到墨竹軒,命衆人将自己的行李歸置好,先一步送往京城。
最高興的莫過于蔣氏,到了京城後,老太太大太太管不到自己,父親母親又在京城,有了給自己撐腰做主的人,她就不信,大少爺還能一直冷落自己。
花葵也被送往京城,畢竟孩子是邵銘玉的,留在城固縣老家也不像話,若是男孩,直接抱到蔣氏那裡。
錢月望着滿屋沒多少的東西,除了銀子和首飾,還有幾身衣服,加起來也不兩個箱子,今日看起來,自己還真是清貧,東西還沒有蔣氏身邊丫鬟拿得多。
行李裝入馬車後,蔣氏帶着一行人去向老太太和大太太辭行。
老太太沒别的講,隻說了一點:“你們争取都懷上孩子,為銘玉開枝散葉,隻有蓮姐一女如何能行,不管男女,我都重重有賞。”
可見老太太太想抱孫子的心多急切,女孩都願意給賞了。
“是。”幾人應聲道。
大太太孟氏見老太太說完,這才開口說道:“蔣氏,到了京城,你便是女主人,銘玉為官之後,與别家官太太交好也極為重要,若是發生什麼有損銘玉官聲的事情,你也不用在京城待着了。”
孟氏一番教訓蔣氏的話當着妾室的面說出,根本沒有顧及蔣氏的臉面。
果然蔣氏臉上一陣紅一陣青,看向老太太,老太太也是一副認同的模樣,蔣氏狠狠咬牙說道:“不用母親提醒,兒媳自有分寸。”
孟氏哼了一聲道:“有分寸就好。”
錢月幾個妾室頭埋得低低的,恨不得沒聽到這些話。
孟氏對妾室倒沒說什麼,就讓幾人離去了。
馬車已經在府外等候,錢月坐上馬車後,開始了晃晃蕩蕩的長途日子。
距離京城大約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幾人都是婦人還有孩子,行路慢一些,差不多需要一個半月才能抵達京城。
期間無趣的很,錢月便學上了下棋,馬麗蓉身體好的也差不多了,倒是總來錢月的馬車上,與錢月對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