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裡正家的同李寡婦一說完,李寡婦立刻就感恩戴德的應了,又拉着趙裡正家的手落淚道:
“不瞞大妹子,那扛樹的活計我早就不想讓池哥兒去了,才多大的孩子,壓得腰都彎了。前幾日更是險些讓棵樹給砸了,那孩子回來卻一句都不說,還是同他一塊兒的告訴我,我才知道。
我如今可就剩這麼一個兒子了,他要是再有個三長兩短,我可怎麼活啊!”
趙裡正家的聽了也吓了一跳:“要我說,你快别讓孩子去了!那活兒危險不說,還累人,哪是個孩子能幹得了的?茂哥兒從小就瘦巴,可别再真累出個好歹來!”
又道:“你也别總為眼下的日子發愁,如今你家也無甚花錢的地方了,就算有些饑荒,再慢慢還就是了~”
李寡婦忙點點頭:“嗯,我也是這樣想的,等他回來我就不讓他去了。”
又打聽:“我聽說這雇人的東家是從京都來的,以前可是做太太奶奶的,咱這笨嘴拙舌的,也不知人家能不能看的上?”
“你又不是去賣嘴兒!”趙裡正家的直接被她給氣笑了:“你就放心吧,那葉家小娘子最是爽利,為人處世也大方,絕不會為難你的!”
又道:“正好天還不晚,我這就帶你去一趟,将這事兒定下來你就踏實了!”
待到了夏知秋處,見眼前小娘子一口一個嬸子的叫着,沒半點兒瞧不起人的樣子,李寡婦才終于放了心。
又聽夏知秋說:明日一早就能來做工,每天還管一頓飯,吃的還是白面包子加粟米粥,就更高興了。
于是,第二日一早,離着卯時還有兩刻鐘呢,李寡婦就到了。見夏知秋已經起了,正搬着昨兒發的兩大盆面出來,忙跑過去将盆接過來。想了想後又道:“東家,這發面費力氣,以後等出攤回來,我幫着您把面發完了再家去。”
“那可就多謝嬸子了。”
夏知秋笑笑,昨兒她也聽趙裡正家的說了這位李嬸子的家庭情況,便想着若是對方幹的多,倒時候再私下多貼補她幾文就是了。
又見其依舊神情緊張,張口東家、閉口東家的,忙又朝其安慰道:
“嬸子,咱都一個村住着,您又是我的長輩,以後就同順子嬸子幾個一樣喚我葉落家的或者葉小娘子就成,您這總東家東家的,叫的我都不好意思了。”
“那怎麼行?”李寡婦忙搖搖手,以前她去鎮子上給那些大戶人家做零工,都是喊東家的。
“怎麼不行?您看我這家裡,也是破破爛爛的,甚至還比不得嬸子家,隻不過是開的買賣攤子需要人手,這才請人過來幫忙,除了這個,咱不都是一樣的?”
夏知秋指着自家寒酸的家當繼續勸,李寡婦說不過她,這才不得不改了口:“那成,以後我也喚你葉小娘子吧。”
正說着,就聽門口順子娘的聲音傳來:“呦!我還以為我來的夠早了呢,沒想到有人比我還勤快!”
邊說邊瞪了李寡婦一眼。
“李嬸子也是剛到,”夏知秋笑着接話,“以後您二位都不必這麼早,再晚兩刻鐘也使得。”
“這不是怕頭一天誤了你的事兒嗎?”順子娘上趕着笑,見葉慧正往筐裡裝盛餡料的壇子,忙搶過來:“這壇子沉,你小姑娘家家的,以後這搬搬擡擡的喊我就成。”
葉慧…忙禮貌的笑:“謝謝婆婆。”
待将要帶的東西都準備好,夏知秋一行也準備出發,臨行前又囑咐留下養傷的葉落以及照顧他的風哥兒:
“竈台上有昨兒買的燒餅和煮好的茶葉蛋,餓了你倆就先湊活吃點,等我回來再做飯,傷口記着别沾水。”
自認家中唯二男子漢的叔侄倆……
——————
有了兩個幫工的,夏知秋幾個也不用再提前包餃子了,隻需将餡料調好,再将面發了,等到了攤子上,再現賣現包。
順子娘和李寡婦都是幹活的好手,包包子、餃子的活兒幾乎不用夏知秋再伸手,有她倆就足夠了,看攤子招呼客人的活兒又有葉蕊負責,
夏知秋在攤子前看了會兒,見一切井然有序,便帶着葉慧去了鎮上大集,除了買要用的食材,還給家裡人一人扯了塊粗布,打算趁着春種還沒開始,讓葉慧在家待幾日,将一家子的春衫給做了。
這眼見就暖和了,一家子都還穿着棉襖呢。
待到了午時,共賣了四籠包子,二十六碗餃子,加上粥和雞蛋,共進賬五百二十文,刨去人工成本,差不多掙了二百六十文。
順子娘在心裡略一算計,驚的眼都亮了,沒想到一個小小的包子攤竟這般掙錢。
待回到家,葉落已經拖着傷腿熬了鍋糊粥,還蒸了個慘不忍睹的雞蛋羹,炕上的草席子也編了三分之一左右,
“我一直起不好這個頭,編了拆拆了編的,要不然這會兒能編一半了。”
葉落有些懊惱,明明看他媳婦做起來挺簡單的事兒,他卻總是弄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