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北齊風平浪靜,民生雖不似以前強盛,但也算是逐年漸好。隻是陳雲和劉渝這些年的暗湧風波一浪推着一浪,導緻朝堂上明晃晃的分成陳雲和皇權兩撥勢力。劉渝雖有心好好治理北齊,無奈陳雲一直都處處壓制着阻撓着他,導緻很多他上位之後頒布的改革政策都無疾而終。
劉渡這次時隔兩年又能堂而皇之的去邊關也是拜陳雲和劉渝兩股勢力不斷拉扯的結果。兩邊都想拉攏劉渡,可是兩邊都不能得償所願。陳雲本想讓自己的女兒嫁給劉渡的,可是劉渝哪裡會肯這樣的事情的發生。也不用等劉渡自己找盡借口不同意,劉渝那邊就會幫他直接找借口回絕了。
正如王世秦跟虞初說的那般,劉渡在第一年聽劉渝的話安分上朝開始,朝中相幹不相幹的人都被劉渡扒了個底朝天。态度好的加上運氣爆棚的,第二日自己能安然度過早朝,不用扒掉一層臉皮回家,當然也有直接請你去牢獄用膳的。再者,直接在朝堂上以死明志的也有,畢竟像李四海那樣的厚着臉皮善于周旋的人不多。
陳雲幾次三番容不下劉渡,可是礙于陳羽輕從中阻撓,怕父女之間生了間隙。這種暗度陳倉對付劉渡的事情就變成了以李四海和曹可卿為首的一派去做了。
不過這次讓劉渡去邊關跟上次不同,要說上次是因為劉渡連續半月與陳雲公然在朝堂上唱反調,各種陳雲徇私舞弊牟利偏權的問題直接被劉渡擡了上來犀利逼問。後續無疑就是劉渡明裡暗裡被擠兌,李四海他們一群人逼着劉渝将劉渡放置到了邊關這才罷休。
“如今邊關正缺人手,你雖不善軍事,不過是幾個邊關宵小之徒,想必也不算太為難你。你先去那邊避避風頭。雖說你是王爺,他們明裡不能把你怎麼樣,暗地裡我也保不準他們會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來。”
劉渝苦口婆心的向劉渡解釋他下這個決定的緣由,他面上雖不情願,但是把劉渡下放對他而言也是再好不過的選擇。劉渡在朝可不讓陳雲安生,他心裡雖得意暢快但終究是放在枕邊的一把利刃。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下放對于劉渝而言也頂多是少了個得力的對付陳雲的一個幫手罷了。
“你是皇上,我是王爺,左右不過是一條繩上的螞蚱,能掀起什麼大的波浪,還真能把我怎麼樣了。再說,先前也是皇兄你讓我做出一番事業出來,不要讓人小瞧了去。現在我在做了,你又不樂意了。”
“那你也要講究講究方法啊,在這宦海沉浮的官場誰上來就闊刀闊斧的直接砍的!”
劉渡的手段對劉渝來說有些過于直接了些,不過這樣的無腦手段讓他也安心了不少。
“上至朝廷宰相,下至地方官縣。整個朝廷奸臣當道,不顧章法,奧援有靈。若是再這樣下去,北齊姓不姓劉都難說了!”
“放肆,這等不顧綱常的話也是你一個王爺該說的嗎。李四海說的沒錯,你能力出衆,邊關之事就你去吧……”
劉渝召見劉渡之前心平氣和,召見之後恨不得一腳直接将他踹回春熙苑。回回如此,大概是氣場不和。
“我沒兵,我不去。去了不等于是送死。”
“心放肚子裡,我不會讓你隻身一人去送死的。再說,那邊關能有什麼事情,北涼就算是有想法也不是說打就打的。”
“以防萬一,皇兄你得給我點兵。”
“兵會給你的,放心吧。”
隻是劉渝沒有想到還真的被劉渡的烏鴉嘴給猜對了,他剛到邊關就發現北涼已然不隻是寥寥數百人侵犯挑釁北齊這麼簡單,而是整整帶來了三萬精兵駐守在邊關交界。可是劉渝隻給了五千人跟着劉渡過去,剛接到劉渡的傳信,又連忙讓李四海和萬秦各撥了一萬精兵讓萬塵安帶了過去。
本來劉渝還擔心劉渡沒有帶過兵,兩萬五的士兵對陣敵軍三萬會不會有些吃力。但是好在劉渡運氣不錯,僅僅半月不僅擊退了涼兵,還順勢奪得一城。這個消息讓劉渝高興之餘不免有些心生忌憚,還沒等到身邊的人給劉渡添油加醋,劉渡那邊自己就寫信過來要求功過相抵,讓他凱旋歸朝。歸根到底的因原因不出意外的是邊關确實寒苦,他受不了。
陳雲雖說不想劉渡回來,畢竟此人多事礙事十分不讨喜,自己那個女兒又非他不嫁很是頭疼,将他弄到邊關且當全沒這個人的存在陳羽輕也翻不起什麼波浪,頂多三天兩頭朝着要去邊關找他。這倒也無礙,差人看着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