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最後簡秋甯的結尾能不能用“不錯”來形容就十分見仁見智了。天理良心開場的直體旋降成團身旋,經典的挂串連接出界。幾個D轉一股腦兒地都加上去了,開場立轉1440也拼着接了立轉720——沒轉夠,落地往側邊栽了一步,這也正常,EB的立轉連接難度本來就有點超綱。反正在剛剛千瘡百孔的平衡木之後,能夠平順正常完賽就足夠讓很多人都覺得已是喜出望外,包括簡秋甯自己。
14.500分,第五名,進了決賽。
兩項決賽,全能第五,比得如此之爛居然還能有這樣的結果,想想實在是有點兒出乎意料。她似乎其實應該高興的,至少也是慶幸。但這顯然不可能。
如果此刻把手機打開,浏覽各大官方網站新聞和下方的評論,以及體操論壇的讨論,基調想來大多樂觀。對付天怡和喬念的驚喜,對羅子晴和聞知雅的欣慰占據了壓倒性上風。當然,172.349的總分、團體第二、四項都有決賽帶來的鋪天蓋地正能量之中,仍然不難注意到“簡秋甯居然是全場唯一大失誤的,穩定人設撐不住了吧”“DTY高遠度蠻好的幹嘛不跳900?”“高低杠這都退步到不如五年前了,也就是團體能定一下”“自由操放這麼多立轉又踉踉跄跄的好難看”“今天全場真的就屬她精神面貌最差”等等負面評價。
簡秋甯隻是遠遠躲開了賽後采訪的話筒和鏡頭,把運動服外套一直拉到下巴颏兒,低着頭埋進半張臉。
當然,作為隊裡發揮最差的人,不應該哭,笑更是錯。
資格賽比得好,決賽的排兵布陣理應是很順利的,至少肯定要比隔壁滑鐵盧到比出了資格賽第四名的男隊那份拉拉扯扯雞飛狗跳的勁兒強很多。但是當甯士軒拿出第一版名單的時候,難得地遭到了全隊教練的幾乎一緻反對。
“子晴上四項,四個頭炮?”一向對總教練擁護得陳松濤都難免要提出質疑:“這她再怎麼說也是第一次上世錦賽,團體決賽的壓力……”
“資格賽她平衡木就被壓了,這還是第三個上場的好順序。又沒申訴。要是團體賽再第一個上,那以後不是都拿不了高分了?”譚勝男早氣得臉紅脖子粗。“我就覺得應該申訴……”
“上四項是考驗,也是機會。”
耐心等兩人數落完了訴求,甯士軒屈起指節敲了敲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