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眸看着面前嶄新的紙張,陳穎妍小臉上多出一絲擔憂之色:“去歲,我在花園中撲蝶不慎摔了一跤,手腿僅破了些皮我都已經覺得很疼了,杏仁你說,崔表兄一百杖挨下來,人該有多疼啊?”
一邊侍候的杏仁猶豫了一瞬,輕聲道:“公主,貴妃娘娘讓公主練字呢,公主還是勿要多想,專心練字為好。崔小公子吉人天相,便是挨了一百杖,也不會有大礙的。”
“真的?”
“真的,”杏仁點了點頭,“若公主實在為表兄擔憂,那賜些藥進崔府便是。有了公主賜的藥,崔小公子如何還會有事呢?”
陳穎妍偏頭想了想,本還想問點什麼,就見在定甯殿裡侍候的一個小宮女一溜小跑地從殿外進來。
“公主!公主!慶年公主遣人來邀公主去慶年殿裡耍去呢!”大老遠就能聽到小宮女的聲音。
也不知小宮女在哪裡偷吃了點心,跑到主子面前了嘴角邊都還沾着少許點心沫子,杏仁以手抹嘴提醒了兩次小宮女才紅着臉擦了一把嘴。
好似發現了什麼有趣的事情,陳穎妍捂着嘴笑了好一陣,面上憂愁頓時一掃而空,望向身邊杏仁時眼神裡帶了些撒嬌意味。
杏仁無奈地搖了搖頭,對小宮女說道:“不責罰你是因為咱們公主仁善大度,你心裡在記着公主恩情的同時需得長個記性,這樣的事情不許再犯,聽到了沒有?”
“是是是,杏仁姐姐教訓的是,奴婢一定牢記。”
小宮女點頭如搗蒜,說完就巴巴望着陳穎妍。陳穎妍望向杏仁,面露哀求:“要不我就去一下?我都好幾日沒見到阿姐了。”
“依奴婢之見,公主還是待在定甯殿裡為好。誰也不知貴妃娘娘何時會回轉,若是讓貴妃娘娘知曉公主因貪玩而誤了練字……”
杏仁的話點到為止,陳穎妍聽了耷拉下眉眼,小聲地歎了一口氣。
邊上的小宮女撓了撓頭,說道:“公主不若遣人邀慶年公主到咱們定甯殿裡來,如此一來,既可見到慶年公主也能在貴妃娘娘回來時及時拿起筆。便是貴妃娘娘回來也不會多說什麼的。”
“好主意,快去快去!”陳穎妍兩手一拍,小宮女已經提着裙擺往外跑,杏仁伸出的手拉了個空,剛想喊話就被陳穎妍牽住了手。
“杏仁,好杏仁,我真的好幾日不曾見到阿姐了,我都有點想她了。我知道你擔心什麼,但我隻是邀她來小坐,便是阿娘回來了也不會說什麼的……”
手被牽住,又被輕輕晃了幾下,杏仁一時無言。隻到胸前的陳穎妍一臉純真:“若是阿娘真要怪起來你們就說是我的主意,是我要執意相邀,與你們無關,不怕。”
怕麼?怕的。可到底怕什麼,卻說不清。
“趁阿姐還沒來,我先寫幾個字,免得到時候不好同阿娘交差。”陳穎妍嘀嘀咕咕着拿起了書案上的筆,一臉認真地開始臨摹案上的字帖。
垂眸猶豫了片刻,杏仁終究還是沒将嘴邊的勸誡之言說出口。
-
上元節期間縱馬傷人,禦史崔慶提之子崔濟本該依照當朝律法對其判以斬刑,但經多方查證,崔濟之舉并非故意,加上崔濟認錯态度之誠懇,最終刑部對崔濟的處置便定為:杖一百。
杖刑時間定為兩日後。
至于身為五年前便已緻仕的中書閣老韓廣迅嫡孫的韓選,因買通崔府馬夫讓禦馬吞食可緻其癫狂之藥物,被以故意誘馬傷人罪判以杖二百,流三千裡。
韓選的杖刑時間與崔濟定在同一日,流放時間則定在了二月中旬之後。
舜律有書,故意縱馬傷人緻死者斬。按理,韓選本該被判以斬刑,但據說是韓閣老從韓家祠堂請出了韓家先祖留給後人的免死玉牌,這才讓韓選得了一個杖後流放。
聽說因為這樁事兒,禦史官崔慶提和吏部主事韓允謙二人皆被聖上斥了個教子無方,前者被罰俸,後者遭外貶出京。
作為能繼續留京的那一個,崔慶提被聖上勒令負責此案中傷亡百姓的救扶安葬等事宜,其中所需花費一應皆由韓家所出。
好事百姓在刑部衙門外交換過消息之後多在憤憤議論,或在質疑刑部官員是私下收了崔家的好處才饒過了那崔濟一命,或在恨聲罵這些達官貴人之子視人命為草芥,死不足惜。
有人甚至大聲嚷嚷着要刑部官員給個新的處置,甚至嚷嚷着要見人犯,說是要替那些死在馬下的人報仇。
刑部衙門外被圍得水洩不通,人群裡也鬧哄得厲害,最後是宿衛司的宿衛使們出面才将圍觀者驅散。
夾在四散的百姓裡往外走了一小段路,章糾白伸手一撈,扶住了邊上一位因踩到石子險些摔倒的青年。
青年頭上戴着儒巾,穿的是一身洗得發白的青衫,看着像個書生。周圍盡是一些對官府以及崔氏的怒斥聲,青年一路聽下來沒有出言附和也沒有反駁,直到險些摔倒又站穩,這人臉上才有了些表情。
隻見這人極快地抖了抖衣袖,恍若避洪水猛獸般後退了一步。章糾白暗嘶一聲,面上挂出一抹尴尬的笑。
書生腳步一頓,折返兩步彎腰撿起了那塊石子,直到走到一處不起眼角落才将石子給扔了。
或許後知後覺自己先前的舉動有些過激,在快到光德街口的時候,書生停下腳步對着章糾白作了一揖:“方才失禮,多謝姑娘。”
章糾白一擺手,倒是對另一件事有些好奇:“你對刑部所張貼出來的處置告示并無異議?”
“雖有告示貼出,但我等尋常二三百姓畢竟知不全案情内外因果,本也不好多說。”
竟是個滴水不漏的。
章糾白“哦”了一聲,又問:“你難道不覺得這案中也許還藏有什麼未經查明的蹊跷之處?”
蹊跷之處?
這個問題問得巧,一般的人隻會問“你覺得這案子斷得公正否”并不會問什麼“是否還有未經查明的蹊跷之處”。曉得的人自然明白問話之人意在探讨,不曉得的人都要以為問話之人意在套話。
“所以姑娘是覺得這案子背後還有蹊跷之處未被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