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一場危難來臨之前,總是會有預告的。
比如說,那件大事來臨的那天,是周則景來到大周以來,最為寒冷的一天。
時節已入隆冬,哪怕是縮在屋檐下,緊閉着門窗,也擋不住狂風夾雪亂作。
風雪刮得仿佛是要埋沒了整個皇宮一般,毫無節制的在這後宮中翻滾,宮人相隔個幾丈,便看不見對方的身影,天與地白了一片,不分彼此。
這遭大雪,不僅是周則景在周朝見過的,最大的一場風雪,而且聽從小在皇宮内的雲嬌說,這場風雪同樣是這十幾年來,她見過的,最大的。
如果是在寫小說,越這種反常的天氣惡毒出現,往往就暗示着書中的主人公的命運緊緊勾連,比如主人公要經曆一個巨大的轉折。《雷雨》那發生一切的時候,是在一場罕見的雷雨夜裡,揭露了一切的真相,林教頭被逼上梁山,是發生在一次巨大的風雪夜裡。
而周則景的安穩的生活,也是在這場風雪夜中被打破的。
天氣酷寒,沈氏的舊疾又被勾了出來,但是好在這三個月的修養得當,沒有發作的厲害,昭華宮内幾個小宮人正圍在一起,她們擔心沈氏卧病無趣,遂叽叽喳喳地通沈氏講故事,逗榻上的沈氏頻頻忍俊不禁,周則景在一旁坐着,看着沈氏笑,心中也覺得十分有趣。
這個這時候,宮殿門前的席子被掀開,随着一陣風雪而來的,是一位佝偻者身子,低眉俯首的黃門。
看到他的到來,昭華宮的頑笑聲戛然而止,所有人都矚目望着他。
周則景認得他,他是周天子身邊的趙内監。
趙内監來帶了周天子的口谕,一個對昭華宮上上下下的宮人,都感覺到苦盡甘來,心中無比的雀躍與歡喜。
在“冷落”了沈氏近半個月後,周天子要在今夜,宣皇後沈氏侍寝。
這對昭華宮衆人來說,無比是一個很好的消息,周天子願意召見沈氏,算是一個讓步,是對裴淩燕事件的表态。
宮中明眼人都知道,沈氏是周天子的發妻,周天子對沈氏的極緻的偏愛,舉國皆知。就算是都城一巷中的垂髫小兒 ,也誦得“華燈紅杖前,帝後合卺酒,十年長相依,百年夫妻恩。”這歌頌沈氏與周天子的小調。
沈氏與周天子是年少夫妻,至今為止,成婚十五載,沈氏穩坐中宮十五年,後宮誰人不知沈氏在周天子那處獨特的地位。
因為淑妃這件事,周天子冷落了沈氏三個月,後宮中誰也沒有想到。但是周則景對于周天子的“冷落”其實并沒有什麼實感,沈氏是皇後,這些年的風風雨雨多少波折都沒有動搖她一絲一毫。
縱使這三個月中,天子冷落她,但是這後宮上上下下的宮人,沒有人怠慢沈氏。
似乎所有人都默認,隻是一段時間,周天子絕對會召見沈氏。
這就好像,所與人都知道,這是周天子與沈氏夫妻倆的“打情罵俏”。他們倆互相怄氣也便罷了,但若是你出頭,覺得沈氏失勢可以上前踩一腳,那麼下一秒,周天子絕對會直接踩上你的腦袋。
所以,面對這次周天子召見沈氏,昭華宮的宮人有喜悅,但也都不意外。
周則景拄着下巴看着身旁的人忙前忙後的為沈氏的侍寝準确,卻有些悲傷,因為她覺得看不見周天子的好日子到頭了。
沈氏目前還生着病,雖然并不嚴重,但是還是要緊着她,莫讓沈氏凍着,衆人趕忙張羅着等會陛下派今夜所用的棉衣,在辇上覆的錦被。
周則景看着忙前忙後的衆人,目光不自覺地瞥到了位于中間端坐的沈氏。
她低着頭,手拖着茶碗,似乎是在……對着茶碗發呆。
沈氏的面容沒有什麼表情,似乎她對于周天子這樣的行徑并無甚意外,對于昭華宮衆人的張羅也沒有什麼反應。
她就是很平靜的,在飲茶,要問歡喜否?似乎是沒有,悲傷否?似乎也沒有。
周天子的行為在沈氏這裡,似乎完全沒有讓沈氏有任何情緒上的波瀾。
對于君而言,雷霆雨露皆是天恩,對于沈氏來說,這樣的生活,她早已習慣,不必談什麼喜不喜,也沒有人在乎她喜不喜。
等到沈氏坐着輕辇離開後,周則景才如夢初醒般回過神來。
她有些難過,這三個月和沈氏的日子,她過得無比的爽快,她抛卻了所有惹她煩惱的事,隻是一心一意在昭華宮中與沈氏一起,她不去打聽淑妃燕兒,不去見裴瓊枝和衡,她将外界屏除在外,為自己建了一個烏托邦。
她知道,這樣的行為是懦夫,但是如今,這桃花源再也住不下了,沈氏不再被“禁足”、“冷落”,而外面的那些風雨,周則景還是要面對的。
她越想越頭疼。今夜沈氏去侍寝了,又不是她值夜,周則景早早地回了那間小屋,在大通鋪上的一個角落裡,蜷縮着想事情。
她想了許多,外面的風霜很大,呼嘯着,周則景聽着這風,裹着被子,竟然也漸漸地睡覺了。
風很大,周則景睡得也不是很安穩,聽見外面的風聲,周則景好像回到了自己在現代的時候,她穿着一身裝備在攀雪山,她選得是一處頗為陡峭的絕壁處,她選在半空,強勁的風将她吹得搖搖晃晃,她用力的抓住繩子向上登,但卻怎麼使不上力氣,她拿出登山鎬用力地在山體上一砸。
下一刻,周遭仿佛沉靜了一瞬,但隻是一瞬,山體似乎顫了起來……不,不是山體顫了,是雪!
山上的雪如巨獸一般,自山上咆哮而下,還沒等周則景反應,眼前一片大白,将周則景的全身埋沒。
周則景猛然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