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後王婠是大唐後宮的一宮之主,哪怕是皇帝李治都不會對王婠治理後宮的事多加幹預,這就是前殿後宮,後宮不得幹政,但後宮也自有皇後管理,男主外女主内,各有職責。
所以在确定皇後娘娘要為武昭儀的女兒安思定公主舉辦宴會之後,整個大唐後宮就馬上開始為這件事情做準備。
皇後娘娘親自安排的宴會,那宴會的規格自然不會低,各種準備工作和用料也就奢靡了一些,并且宴會中還有德妃娘娘、淑妃娘娘和賢妃娘娘的參與,所以武昭儀和安思定公主的身份雖然不夠高,有其他幾位大妃娘娘共同參與,宴會規模有些逾制也還說得過去,特别是在王婠的親自“安排”下,宴會花費就這麼“不自覺”的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因此這件事自然而然引起了一些朝堂大臣的不滿,然後在朝儀大殿就開始有言官舊事重提,訴說武昭儀的身份本就得位不正,現在還大張旗鼓舉辦宴會,實屬招搖過市,有失皇家體面,希望皇上下旨申斥武昭儀,取消宴會,大臣們可以對武昭儀過去的身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武昭儀不能不識趣,打大臣們的臉。
還有大臣谏言,就算武昭儀為皇上生兒育女是為皇家開枝散葉,但後宮無小事,後宮妃嫔都是有各自的品級,這就是各自需要遵守的禮制,現在武昭儀為女舉辦的宴會有逾制的嫌疑,所以皇上應該讓内侍監加以監管,不然壞了後宮的規矩以後大家都不好辦。
以上都還是比較客氣,算是顧及了李治這個皇帝的顔面。
更有大臣直言,皇後娘娘王婠在位多年,賢良淑德,克勤克儉,世人都說皇後娘娘有先皇後,長孫皇後娘娘之風,所以王皇後娘娘執掌後宮多年沒有一點差池,大家都是心悅誠服,現在武昭儀為女舉辦宴會,不但奢侈浪費,有違皇後娘娘多年的節儉表率,更有逾制之舉,實則心懷鬼胎,居心叵測,有觊觎上位之嫌,希望皇上能夠廢黜武昭儀二品昭儀之位,以正視聽。
這就是一些性格比較“耿直”的大臣說的話,其中就包括吏部尚書褚遂良。
按理說,褚遂良和如意頗有淵源,可以算是最熟悉武昭儀的人,當年武昭儀還是武如意的時候,當時的褚遂良還是宮中起居注館的起居郎,而如意恰好在進宮之後作為宮中女官侍奉在起居館,負責記錄宮内各處褚遂良作為外臣不方便進出的妃嫔寓所的各項内廷事務,褚遂良正好是如意的上官。
而如意最終也是在褚遂良的舉薦之下,和徐慧在後宮衆多女官中脫穎而出,進入了皇帝李世民的視線,畢竟後宮女官不在少數,多少人都難得見到皇帝一面,見不到皇帝就永遠都隻是宮廷女官,沒有成為後宮妃嫔的機會,雖然理論上都是皇帝的女人,所以能夠被舉薦到皇帝面前就是一條捷徑,所以如意也是在褚遂良的目睹之下,成為了皇帝的武才人,并且得賜名為“武媚”,因此朝中的諸多大臣可能對如意的過往不甚了解,但褚遂良卻是最清楚的那個人,這可謂是褚遂良對如意的知遇之恩。
但褚遂良當年可以是伯樂,如意可以是千裡馬,放在當下卻不一定會繼續延續伯樂和千裡馬的佳話,因為褚遂良還有另一個身份,褚遂良當年還是李世民弘文館的館長,教書育人,最重規矩二字。
褚遂良不知道如意這些年是怎麼過來的,所以他不明白為什麼如意即是先帝的才人,那就應該忠于先帝,先帝既然駕崩,那如意也應該身在感業寺盡責,這才是皇帝的妃嫔盡忠盡責的規矩。
但後來如意費盡心思的重新回到後宮,做了李治的昭儀,不管原因如何,這樣的行為在褚遂良看來都是失了規矩的事,褚遂良對此很失望,他作為大唐僅次于魏征的言官,面對這種“荒唐事”自然不會視若無睹,更何況是自己舉薦的人發生這樣的事,放在臣子身上,如意這樣的行為就是不忠不義,所以褚遂良更加難以認同如意的行為,他認為這是自己舉薦的過失,既然是過失,那褚遂良就想彌補過失,所以褚遂良一直都想把如意送回感業寺,讓她待在自己應該待的地方。
還有就是,為官之道最重官聲,尤其是褚遂良這樣的言官,一旦失了名聲還做什麼言官,以後自己的谏言又如何說服于人?而現在的如意,就是褚遂良認為的自己為官的污點,有違自己的為官之道,雖然過去的事現在很多大臣并不知曉,但終有紙包不住火的時候,到時候自己該如何自處?自己會不會背上舉薦不賢,惑亂後宮的名聲?所以現在的如意讓褚遂良如鲠在喉、如芒被刺,因此他言辭更是激烈,直接就想李治廢黜武昭儀。
李治沒想到前一段時間廢黜武昭儀的呼聲才偃旗息鼓,現在又要死灰複燃,起因居然隻是為安思定公主舉辦的一次宴會,這到底是衆臣賊心不死?還是對自己這個皇帝吹毛求疵?一場宴會而已,至于小題大做,上綱上線嗎?
再說了,這次宴會本就是王皇後對李治的提議,又怎麼能把責任推卸到武昭儀的身上,這未免有一點強詞奪理了吧。
可是李治就算有氣也不能跟大臣吵,這是自降身份,還好内侍監見形勢不對立馬就站出來說這次宴會一直都是皇後娘娘在親力親為,其中并沒有武昭儀的參與,這才算是平息了衆臣的谏言,但未嘗沒有“皇後娘娘被武昭儀蠱惑”的言論,總之武昭儀算是在這接二連三的事件中“惡名遠揚”。
且不說因為此次宴會在前殿引起的風波,後宮上下還是在皇後的主持之下把宴會的事宜正常推進,可謂是花團錦簇、芬芳争豔,處處能看到皇後的用心之處,這讓前來參加宴會的各宮妃嫔少不了一絲嫉妒,更别說武昭儀的蓬萊殿緊靠着皇後的鳳儀宮,地理位置優越,因為蓬萊殿本就是從鳳儀宮中分割出來的一部分,這就更讓人眼紅了,所以又是各種酸言酸語。
宴會當日,因為來參加宴會的都是後宮三品以上的妃嫔,所以如意出于禮節就站在自己處所的門口迎來送往。
先來的是三品的各個妃嫔,因為這次宴會受邀前來品級最低就是三品,所以她們先來是宮裡私下的規矩,不然她們如果比二品的甚至一品的娘娘來的還遲,這不是眼裡沒有尊卑嗎,隻有有身份的人才配得上被大家等,這是大家不用說都明白的潛規則。
三品的婕妤,良娣,還有二品的充容,充儀,德議等,都是隸屬後宮一後四妃九嫔二十七世婦之一,包括如意位列的二品昭儀,如意也是這時候才真的開始認識李治的這些後宮,在這之前她多是足不出戶,與這些妃嫔并不熟悉,所以在門口迎來送往也是多多認識一下。
期間有如意不太認識的妃嫔,也是跟在身邊的侍婢趕緊低聲告訴她這是哪一宮哪一院的什麼娘娘,如意身邊的侍婢是如意回宮之後皇後賞賜給她的,自然也是見多識廣,對後宮這些妃嫔不會不認識。
這時走過來一位妃嫔,年紀不太大,她看着如意,如意也看着她,如意看着她的眉眼間有一些熟悉,但又确定自己肯定不認識這個妃嫔,身邊的宮女已經在低聲道:“這是皇上的徐婕妤。”
“徐婕妤?”如意思考再三還是确認自己并不認識這個徐婕妤,但她發現徐婕妤一直看向自己的目光有一些奇怪。
徐婕妤走近如意之後和如意相互見禮,如意先道:“婕妤安好,謝謝徐婕妤前來赴宴。”
徐婕妤道:“姐姐安好,姐姐客氣了,反正也是閑來無事,倒不如來這裡沾沾喜氣。”
如意也就順勢道:“婕妤可先入内安坐,等待幾位大妃娘娘到來之後宴會就會開始。”
徐婕妤聞言并沒有離開,而是看着如意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如意好奇道:“婕妤可是還有什麼話想說?”
徐婕妤點點頭道:“是有幾句話想要說與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