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武則天新史:仕女長歌:唐朝的女人 > 第161章 長安城揚名鐵郎将 武昭儀難做武賢妃

第161章 長安城揚名鐵郎将 武昭儀難做武賢妃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裴行儉說的沒錯,此時的大唐是天朝上國,大唐的皇帝是天可汗,大唐的長安城是舉世矚目的大都市,任誰來了長安都會趕緊去見識一下這盛世的繁華,所以在蘇定方進宮之後裴行儉就離開了都亭驿去往坊市逛街。

隻是這逛街是逛街,繁華是繁華,亂花漸欲迷人眼,裴行儉也是各種大開眼界,更讓他大開眼界的是長安城裡的長安人,身居都城的長安人素來以見多識廣著稱,張嘴就是天下八方,什麼波斯人,天竺人,新羅婢,倭奴人,吐蕃人,回纥人,突厥人,長安人的話頭都能說得明明白白,主打一個囊括四海,這聽得裴行儉津津有味,如果他們允許裴行儉參與話題,裴行儉還會告訴他們高句麗人,靺鞨人,百濟人。

隻是裴行儉到底還是小觑了長安人,還不等裴行儉說話就有人說到了裴行儉想說的高句麗人,自從太宗皇帝打敗了高句麗之後,高句麗早就不是中原百姓的夢魇,也不會提起高句麗就是恐懼驚惶,這就是太宗皇帝替百姓打回來的精氣神,現在高句麗依舊是大唐的敵人,是世仇,這是所有百姓都知道的事,所以大家都在感慨太宗皇帝為什麼不多活幾年,為什麼偏偏就在要對高句麗終極一戰的時候駕崩,這讓很多百姓捶胸頓足,還有什麼事比複仇更重要?大唐傳承自前隋的對高句麗的屈辱從來不會因為改朝換代消失,這些話聽得裴行儉連連點頭,打了敗仗都是史官要用小本本記下來的,這是民族的,國家的恥辱,豈有不洗脫的道理?

接着見多識廣的長安人就說到了朝堂關于高句麗的議論,說話的長安人一臉嚴肅的道:“據可靠消息,皇上想對高句麗一戰,可是朝堂上以長孫監國為首的諸位大人都不贊成皇上這樣的想法。”

這句話可把裴行儉聽得目瞪口呆,朝堂上的這種隐秘之事都能被長安的普通百姓知曉?這哪還是見多識廣,這是神通廣大啊。

裴行儉哪知道長安城的勾勾連連,大唐三代皇帝建設長安城,整個長安城的達官貴人不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差不多,世家的聯姻沒有秘密,就算是家裡的家仆都有了仆二代,仆三代,各式各樣的人各種開枝散葉,所以家裡的家族話事人随便說兩句都能成了百姓街頭的談資,君王的都城也是百姓的市井,不出長安城盡知天下事,不然算什麼見多識廣長安人?

接着有人說道:“皇上想要征讨高句麗,所以在朝堂上詢問可有哪位将軍敢領這個将,卻沒人敢站出來。”

馬上有人道:“難道先帝駕崩這些武将大人就沒有了東擊高句麗的勇氣了嗎?”

另外有人反駁道:“非也,非也,打仗講究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現在諸位大人隻是認為我大唐還沒有做好萬全的準備,不然肯定奮勇出戰。”

馬上就有人再反駁道:“還要做什麼準備,在先帝駕崩之前就已經做好了征讨高句麗的準備,當時我都已經站在了大軍之中,就待先帝诏令大軍開拔,怎麼反倒現在還沒有做好準備呢?”感情說話的這位還是太宗皇帝第三次東征高句麗的民夫之一,隻可惜征讨之前太宗皇帝就駕崩了。

剛剛還說準備的人隻能“這...”,不知道該怎麼說,“也許此一時彼一時,皇上也不是先帝啊。”

這倒是實話,在百姓眼裡能打的皇帝,能開疆拓土的皇帝啥時候說出來都是與衆不同,出類拔萃的。

馬上就有見多識廣的人接着爆料道:“你們知道嗎?據說皇上已經征召了一位左武衛中郎将到長安,朝堂有大人認為皇上這是對東征高句麗不死心,既然朝堂沒有武将敢領這個将,皇上就殿外選将,說明皇上還是想打這一戰。”

馬上就有好戰者道:“打打打,就打高句麗,皇上如果這一次讨伐高句麗還征調民夫,我還去!”還是那位參與過太宗皇帝打高句麗的民夫。

裴行儉都不知道吃瓜能吃到自己的老師身上,還不知道大唐的百姓這麼好戰?

馬上就有人不屑道:“打什麼打?我看這真是皇上病急亂...”話沒說完就趕緊閉嘴,病急亂投醫隻能吃緊肚子裡,大唐民風開放但妄議皇上也是不妥的。

頓了一下接着道:“區區一個中郎将能做什麼事?要知道高句麗可不是什麼山匪路霸,是連先帝都禦駕親征的強大存在,你說這就憑一個區區中郎将渾身都是鐵,能打幾顆釘?再說了,我可聽說這位左武衛中郎将并不是什麼中郎将裡面出類拔萃的将才,反而是一位庸庸碌碌之輩,在二十五年前就已經是中郎将,結果現在還是中郎将,毫無寸功可言,我看啊,還是難堪大任。”

旁人這才知道這位中郎将的根基,位居二十五年中郎将,立馬就有人感慨道:“這是什麼鐵打的中郎将,是靠什麼才能穩坐中郎将釣魚台二十五年不動如山的,噫噓哉。”

馬上有人接話道:“剛剛那位兄台說的有失偏頗了,能端坐中郎将二十五載,這不是什麼庸碌之輩,這是中郎将裡萬中挑一的人才啊,我願稱之為鐵郎将,你可知這位鐵郎将姓甚名誰?我們應該見識一下這位鐵郎将是如何在中郎将的位置上渾水摸魚二十五載的,然後請願皇上罷免了這等屍位素餐之徒!”

結果沒人知道這位“鐵打的中郎将”叫啥。

裴行儉不敢再聽下去,也敢趕忙回了都亭驿,不過這一趟逛街還是有收獲的,一就是長安很大,長安的百姓真的見世面,二就是對高句麗一戰是民心,是世仇,三就是自己的老師蘇定方實在是沒什麼名聲,哪怕被罵是屍位素餐的鐵郎将,卻依舊名聲不顯,換句話說就是名字都不配大家知道。

蘇定方聽着裴行儉的絮絮叨叨也算是知道了自己的處境,有些事他事先知道的,比如程名振信裡告訴他的,皇上想要東征高句麗,朝堂沒有武将敢應戰,結合裴行儉聽到的百姓間的議論,看來這是真的,還有就是自己被诏令的原因,程名振的信裡寫的和百姓說的也一樣,是說皇上殿外選将選到了自己這個“鐵打的中郎将”,蘇定方不知道百姓是怎麼給自己想到這個稱呼的,似乎還真的有些貼切,“鐵郎将”,如果是形容自己是鐵騎就好了,哪個武将不想做鐵軍?隻可惜百姓說自己是“鐵樹不開花”的鐵,蘇定方也無從辯駁,自己的确穩坐中郎将二十五年,是夠鐵啊。

可是不管是哪一個觀點這都跟蘇定方今天進宮看到的聽到的不一樣,他今天進宮看到了皇上,但皇上對高句麗一事卻隻字未提,或許是皇上認為時機不到?蘇定方不知道。

在之後的一段時間宮裡的内侍每天都會來都亭驿說皇上請蘇定方進宮,進宮之後沒有什麼大事,依舊是李治對蘇定方請教一些軍事上的事,仿佛李治把蘇定方當成了自己了解戰事的老師,所以不恥下問。

實際上李治就是這麼想的,在見到蘇定方之前李治以為蘇定方就是一位普通的中郎将,這樣的行伍之士李治見多了,憨直勇武但大部分胸無點墨,李治能見他一面都是因為寵妃武昭儀的建議,另一方面是為了體恤臣子,卻不曾想見到蘇定方之後才發現他不同于大部分武将。

蘇定方善為人師,每次戰事總是能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為李治講解,李治從來沒有打戰的經曆,所以對這些東西更是向往,因為這是他的天下,他的疆域,蘇定方這樣善為人師的作為很得李治這個戰事門外漢心意,所以就樂此不疲的請蘇定方為自己教導這些東西,現在跟蘇定方策論一下也能過過瘾,并且對于征讨高句麗一事李治一直不甘心放棄,隻是沒把希望放在蘇定方身上,因為蘇定方真的老了,留在身邊做一個老師挺好,上陣殺敵就另說。

眼下李治還有另一件事在打算,那就是填補自己四大妃之一賢妃的位子。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