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聽到蕭未央招供說出自己的女兒,即使她自己知道真相也止不住自己對女兒的想念,現在女兒總算是沉冤得雪了,如意相信有了蕭未央的證詞李治一定可以為女兒報仇的。
李治沙啞着聲音道:“你們還有什麼事瞞着朕?”
蕭未央道:“皇上,還有就是後來皇上對高句麗一戰,鼓動朝臣在戰敗後追究武如意的責任的主意也是王婠出的,是她唆使臣妾一起這麼做的,這也就有了當時的流言,可惜這一次王婠失算了,還有就是對突厥一戰,王文度也是王婠找來的,目的就是和蘇定方争搶軍功,這件事皇上應該已經知曉,其實這都是王婠所為,和臣妾無關,現在臣妾都把這些知道的事情都告訴皇上,一直以來都是王婠在幕後和皇上為敵,謀害武如意,跟臣妾無關的啊皇上,所以臣妾才會說自己是冤枉的,還望皇上明鑒啊。”接着又是一陣哭啼。
蕭未央說這麼多就是想要突出王婠的罪責,掩蓋自己的錯誤,隻是李治聽到蕭未央說的這些卻有些心累,因為這其中的很多真相李治還不如不知道,在李治的眼裡自己的後宮還算是安定,他是怎麼都不會想到會有這麼多的陰謀詭計,并且還讓自己的女兒安思定公主還在襁褓中就失去生命,想到這裡李治又感覺自己有些頭痛欲裂。
面對依舊還在哭個不停的蕭未央李治隻能無奈道:“朕知道了。”
蕭未央趕緊道:“皇上一定會饒恕臣妾的,對吧,皇上。”
李治不置可否,因為他現在隻想去向王婠求證蕭未央說的真假,雖然李治已經感覺到蕭未央說的大概率是真相。
蕭未央看李治沒有回應,像是失望,又像是期望道:“皇上,臣妾還有一個請求。”
李治道:“什麼?”
蕭未央勉強笑了一下道:“皇上可否告訴臣妾,為什麼當年皇上偏愛臣妾,卻又毫無征兆的疏離了臣妾呢?難道真的是因為武如意的原因嗎?”
蕭未央想要知道李治當年為什麼會好好地就不愛她,要知道在太子府時期蕭未央才是李治的獨寵,不然蕭未央也不會恃寵而驕,敢和王婠一争高下,但蕭未央就好像在那麼一瞬間就失去了李治的寵愛,蕭未央這些年一直都想知道這是為什麼,隻不過以前她問不出口,現在她已經成了階下囚,她怕眼下不問,以後也沒有機會問。
李治沒想到蕭未央會問出這個問題,一個女人問一個男人你為什麼忽然就不愛我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不愛我的,任何一個男人面對這個問題心中都會柔軟,因為這意味着自己抛棄了這個女人,畢竟曾經愛過。
李治遲疑片刻還是決定回答蕭未央的問題,即使這個問題也是李治心底的秘密,李治道:“當年你和皇姐高陽公主等人走的太近,朕不喜歡。”
蕭未央聽着李治的回答也陷入了沉默,原來是這個原因。
蕭未央想到了幾年前的事,當年李治剛剛繼位直到太宗皇帝國喪結束的那段時間,正是蕭未央勢頭正盛的時候,并且當時的王婠并沒有生育皇子,卻因為背後有長孫無忌支持,所以一直穩坐皇後之位,蕭未央對此很不甘心,她想讓自己的兒子李素節做太子,可是這僅憑蕭未央自己這個蕭氏旁系的能力是做不到的,因此蕭未央就找到了當時的蕭氏叔父輩驸馬都尉蕭銳,也就是前隋蕭皇後的弟弟本朝特進蕭瑀的兒子,蕭銳,并且依靠蕭銳的妻子襄城長公主找到了當時還可以在大唐和長孫無忌分庭抗禮高陽公主,希望高陽公主可以幫助兒子李素節做太子,在當時這也是蕭未央最好的選擇。
而當時的高陽公主代表的李姓宗室在太宗駕崩後也開始對長孫無忌這個外戚把持朝政有諸多不滿,這天下是李家的,憑什麼讓長孫無忌做監國?并且長孫無忌一直支持的皇後沒有生育皇子,這也就給了高陽公主等人一個機會,所以蕭未央和高陽公主當時也算是一拍即合,既然長孫無忌支持皇後,那高陽公主就支持蕭未央,這也算棋逢對手,旗鼓相當。
蕭未央彼時為了自己的兒子能夠坐上太子之位也算是殚精竭慮,恨不得和王婠鬥個你死我活,但她卻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李治喜不喜歡這樣的她?蕭未央以為李治會一直寵愛自己,卻不知道李治并不喜歡自己的兄弟姐妹們,因為他們想争奪李治的權力,所以蕭未央為了兒子的未來卻忽視了自己男人的感受,投入了自己男人“敵人”的陣營,這樣的蕭未央又怎麼能夠繼續得到李治的愛呢?她的失寵也就成了必然,隻是這些東西當時當局者迷的蕭未央并不明白,她一直覺得是因為武如意進宮的原因,所以她說王婠讓如意進宮就是引狼入室,實際上根本的原因還是蕭未央背叛了她的身份,她讓李治感到了失望。
現在蕭未央問出了這個問題,李治也回答了這個問題,蕭未央就明白了過來,可是蕭未央又悲慘的一笑,自己當年不依靠高陽公主又能依靠誰?自己隻是一個區區的蕭氏旁系,雖然身出名門望族南蘭陵,卻不得家族重視,并且在祖父蕭瑀去世後南蘭陵受到長孫無忌的打壓也沒有了前隋時的盛況,蕭未央不依靠高陽公主還能依靠誰?
蕭未央沒得選,蕭未央一直稱呼武如意為小門小戶,可是她這個蕭氏旁系和小門小戶又又多少區别?所以與其說蕭未央讨厭武如意,倒不如說她是讨厭小門小戶這個稱呼,因為這也是她過去的稱呼,蕭未央隻是從同樣出身小門小戶的武如意身上看到了過去不得志的,自卑的自己,所以她要遠離武如意就是遠離過去的自己。
還有一個原因。
蕭未央道:“皇上可知道臣妾為什麼非要和王婠勢不兩立嗎?”
蕭未央這一次不等李治詢問自己接着道:“想當初臣妾在先帝時進宮成為小宮女,哦,臣妾是和武如意同期進宮的,可是最終武如意被留在宮中,臣妾被分給了當時還是晉王的皇上,皇上那時候還是先皇身邊最不起眼的皇子,也沒人會相信皇上有朝一日可以承繼大統登帝位,直到發生了廢太子李承乾謀逆的事,當時吳王李恪和魏王李泰就成了接替太子之位的熱門人選,是臣妾不甘心,是臣妾認為皇上雖然隻是晉王,卻可以做太子,所以是臣妾自願跪在祖父門外希望祖父支持皇上上位,哪怕臣妾在大雨中跪了幾個時辰臣妾都沒有放棄,一直跪求祖父此事,最終祖父在老祖宗(蕭太後)的規勸下才同意了我的請求,這樣才有了祖父在朝堂上支持皇上為太子的事。”
李治這才知道當年特進蕭瑀為什麼會突然支持自己,原來還有蕭未央的原因。
蕭未央借着道:“可是皇上成為太子之後呢?按照先來後到的規矩臣妾本該是太子妃,卻因為長孫無忌的原因突然多了一個王婠,因為她出身并州王氏嫡系,更能配得上皇上,所以她就理所應當的成了太子妃,臣妾隻能讓出本屬于臣妾的太子妃之位,做了太子良娣,皇上,您說這是憑什麼?王婠憑什麼搶了本屬于臣妾的東西?并且這樣的事還不隻一次,在皇上繼位之後,王婠太子妃為皇後,那臣妾也該為貴妃才對,卻又為什麼會多出來一個鄭珠賢,因為她是荥陽鄭氏的嫡女!所以她可以做貴妃,臣妾隻能屈居淑妃之位,皇上,臣妾不甘心啊!所以臣妾想要一步一步的走到本就該屬于臣妾的位置!所以臣妾和王婠水火不容,因為皇後本就應該是臣妾的,太子本就該是廉兒的!臣妾沒有做錯什麼!臣妾隻是生錯了地方!”
李治這才知道蕭未央這些年心中的苦楚,李治心中有愧。
如意也知道了蕭未央這些年的經曆,原來高高在上的蕭未央居然也被人一而再的“欺負”,宮廷還真是殘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