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武則天新史:仕女長歌:唐朝的女人 > 第192章 武母楊氏無功而返 長孫相國情難自處

第192章 武母楊氏無功而返 長孫相國情難自處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在“官複原職”的禮部尚書許敬宗遊說長孫無忌失敗以後,基本上就代表着李治“廢後”的意圖走到了絕路,這是繼李治上策失敗以後的中策再一次失敗,這讓李治有太多的心灰意冷。

他上策不能說動自己的舅舅長孫無忌私下答應廢後的事,中策希望用朝議的壓力迫使長孫無忌接受廢後的事現在來看也是妄想,因為到現在為止并沒有太多的朝臣站出來“支持”皇上廢後,所以李治的“廢後上中下三策”上策中策都已經失敗,這哪能不讓李治感到失落無力?

廢後這件事開始之前李治還以為自己攜一戰擊敗高句麗,一戰擊敗西突厥兩戰之威可以在朝堂上赢得一些支持,武昭儀能成了武賢妃就是最好的證明,但事實證明李治想的還是太過樂觀,大家對他冊封武昭儀為武賢妃可以忍,但絕對不會接受李治廢後,所以僅僅隻有區區李義府、許敬宗、王德儉幾人站出來,李治想要在朝堂上挑明廢後給長孫無忌壓力的企圖反而變成了自己的壓力,難不成真的要選擇下策不成?

在李治的“廢後三策”中既然是下策那就是李治最不想選的計策,所以為下策,難道真的要走這到一步嗎?李治和如意這時候都很為難,因為“廢後”的下策是完全不顧及朝臣意思和想法的強行推動“廢後”之事,這是一意孤行之舉,李治可以這麼做,但相應的也就需要面對朝臣和天下人的反噬,到時候李治和如意都不會落下什麼好名聲,萬一還可能背上“昏君”的罵名,太宗皇帝說過要以史為鑒,李治可不敢再來一出烽火戲諸侯被挂在曆史上鞭笞,所以下策不隻是下策,還是下下策,如果李治是隋炀帝可能就敢這麼做,但李治隻是李治,儒弱的李治幹不出這樣的事,因此“廢後”一事也就陷入了死局。

也就是在這樣的局面下武母楊氏站了出來,楊氏雖然隻是一個婦道人家,但她出身前隋宗室,有自己的眼界,在武士彟活着的時候也是武士彟的賢内助,不然武士彟也很難在玄武門之變前選擇出仕揚州長史,直接躲開了大唐曆史上人頭滾滾落地的最大變局,這其中都有楊氏的功勞,現在楊氏又看到了自己女兒的困局。

從楊氏來說她始終不贊成女兒去觊觎這個皇後的位置,就像她當年不希望自己的女兒進宮做女官一樣,隻是她沒想到的是如意真的靠自己曆時十八年一步一步走到了現在的位子,甚至有了可以一窺皇後之位的資格,這是她沒有想到的,楊氏知道皇後之位的難度,因為想要做皇後的女人背後必須要有家族的支持,并且還要有朝堂的支持,這都是如意的短闆,所以即使有李義府提出“廢王立武”的提議,朝堂上也不見人支持,楊氏當然也知道這背後是長孫無忌的阻撓,但長孫無忌就是李治和如意必須要面對的現實,他們躲不過去的現實。

現在“廢後”這件事從李治這方面已經注定走不下去,不管是李治自己出馬,還是讓許敬宗來做說客,都已經以失敗告終,這明擺着長孫無忌這一次不會同意李治“廢後”之舉,甚至不會像李治想要對高句麗一戰的時候長孫無忌還可以做出一些讓步,現在長孫無忌對李治是一點讓步都不做。

無奈之下楊氏隻能想到自己,既然李治這條路已經走不通那就隻能走女兒如意這條路,楊氏念及自己這麼多年都沒有為女兒做過什麼事,一直都是女兒單打獨鬥,現在女兒真的遇到了走不出去的難題,那自己能幫就要幫一把,哪怕需要舍了自己的顔面。

說起來這時候的楊氏已經年過七十,她嫁給武士彟的時候就已經年過四十,長孫無忌現在年過六十,楊氏比長孫無忌要年長十歲左右,楊氏卻要為了自己的女兒求到長孫無忌的面前,楊氏既然知道“廢後”的陣節在長孫無忌的身上,也就要去面對長孫無忌。

楊氏去見長孫無忌,說是代表女兒和李治向長孫無忌“臣服”也罷,求饒也罷,求和也罷,方正就是要認輸,表示對長孫監國的無能為力,但還是有不同的,因為楊氏代表自己的女兒武如意。

長孫無忌在聽到府上的下人說是一個老婦人拜訪自己的時候也是感到稀奇,他沒想到李治“廢後”這件事會牽出一個老婦人:武賢妃的娘?長孫無忌沒想到李治在許敬宗失敗後會安排武賢妃的娘來見自己,“廢後”的事讓一個老婦人來跟自己談,試問這離奇不離奇。

這時候的長孫無忌并不認識楊氏,但卻知道楊氏的出身并不平庸,畢竟楊氏是前隋的宗室,楊氏和長孫無忌都算是前隋的遺民,而不是新唐之人。

楊氏拜訪長孫無忌的時候并沒有說什麼題外話,畢竟她和許敬宗不一樣,并不用跟長孫無忌叙舊,所以也就直奔主題,希望監國大人在皇上“廢後”這件事情上高擡貴手,因為“廢王立武”之後,武皇後還是會跟王皇後一樣,唯監國大人馬首是瞻,監國大人并不會失去什麼,并且還會彌合監國大人和皇上之間的嫌隙,監國大人為皇上着想何樂而不為呢?

這是楊氏能說的明處的所有的話,因為衆所周知王皇後的背後人就是監國長孫無忌,所以楊氏替女兒承諾即使女兒成為武皇後也不會改變這個立場,依舊以監國大人為首,這樣監國大人不會有什麼損失,另外大家都知道現在因為“廢後”的事造成了皇上和長孫無忌的立場對立,隻要長孫無忌高擡貴手,這樣的分歧很快就會消弭,這就是楊氏要對長孫無忌說的話。

承諾女兒即使上位皇後依舊以長孫無忌為首這就是勢弱求饒,但楊氏也不是一味地求饒,而是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和長孫無忌進行交易,既然王皇後作為棋子不得李治的歡心,那長孫無忌大可以換一枚棋子,沒有必要因為一枚棋子和李治鬧得不可開交,作為李治的舅舅,長孫無忌應該不喜歡現在和李治對立的局面,李治眼下進退兩難,長孫無忌又何嘗好受?隻能說是兩敗俱傷。

這就是楊氏的高明之處,她不說李治和長孫無忌的權力之争,隻說二人作為舅甥的關系,王皇後的棋子作用,希望曉之以情讓長孫無忌做出得失的衡量,是外甥李治重要,還是一個棋子皇後重要。

楊氏的話都說到了長孫無忌的心坎上,太宗皇帝駕崩前把李治托付給他,這就是對他的信任,李治不是别人,是他妹妹的兒子,長孫無忌雖然權傾朝野,但他也不是為了權利就能無情無義的人,楊氏說的都對,但長孫無忌卻不能認可,因為武賢妃得位不正,聲名有缺,還因為武賢妃出身低微,作為皇帝的後族長孫無忌看不上她的出身,還因為長孫無忌一直認為武賢妃居心叵測,尤其善于蠱惑李治,李治不是武賢妃的對手,長孫無忌擔心自己的外甥會被這個女人欺騙,不然這個女人憑什麼能從一個感業寺的尼子成為李治的後宮,所以這種種原因都讓長孫無忌不想武皇後代替王皇後,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長孫無忌希望自己的長孫家再出一位長孫皇後,也就是德妃,這是長孫無忌籌謀數年的事,怎麼可能讓武如意半路截胡?

所以楊氏說的都對,但卻不是長孫無忌想聽的,長孫無忌想要李治退一步,而不是和自己各退一步,在“廢後”這件事上長孫無忌無路可退。

長孫無忌卻不知道李治同樣無路可退,因為他不想退到龍椅後面,所以李治廢後就是皇帝和宰相的争鋒相對。

長孫無忌隻能回複楊氏既然武皇後和王皇後沒有區别,那自己又何必多此一舉?這不是畫蛇添足嗎?至于皇上,他隻是被眼前的事暫時蒙蔽了神志,會清醒過來的。

楊氏看長孫無忌話說到這裡就知道自己再多說也是無益,也就告辭,隻是她這一走就代表李治和如意與長孫無忌之間的徹底決裂。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