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站出來表示贊同的朝臣越來越多,很多隴西世族出身的朝臣也逐漸難以抵擋來自身邊的壓力,本來他們還想看長孫無忌的臉色,但這時候就有人顧及不到看監國的臉色,也就随大流站了出來,可見長孫無忌重用的隴西世族在關鍵時刻也不見得團結。
這樣的人有一個就會有兩個,人傳人就會有三個四個,直到差不多所有的朝臣都站出來,隻剩三個四個沒有站出來,比如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瑗,來濟,這時候哪怕是崔敦禮和于志甯都已經站了出來。
又過了度日如年的一會,韓瑗和來濟也站了出來,現在李治廢後大勢已成,他們知道自己擋不住。
最後是長孫無忌和褚遂良,褚遂良看到長孫無忌站出來,他也就跟着站了出來,他這是與長孫無忌共進退。
眼看着所有朝臣都站出來同意廢後之事,接下來就有人想要把立後的事拔得頭籌,然後很多朝臣就不約而同的站了出來,大家心照不宣的互相看了一眼,其中一個人很顯眼,首倡廢後之臣,中書舍人李義府。
李治也看到了李義府,他倒是想把這個功勞給李義府,于是點名道:“李愛卿,你有何事要說?”
李義府朗聲道:“皇上,臣要彈劾一事。”
李義府一句話把大家說了一個迷糊,從來都是彈劾人的,哪有彈劾事的,李義府這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李治也蒙在鼓裡:“李愛卿彈劾何事?”
李義府道:“皇上,臣彈劾安思定公主被害一案,既然劉賢妃娘娘是被冤殺,那此案就必然還有元兇逍遙法外,所以臣以為應該重新立案偵查,為劉賢妃娘娘平反昭雪、洗脫冤屈,為安思定公主殺人償命,歸還公道。”
李義府一說大家才想起還有這件事,褚遂良因為在安思定公主一案上冤殺了劉賢妃,那可不就代表還有元兇,還是李義府腦子機靈,能想到這件事。
但李義府卻不知道自己這句話把李治和長孫無忌說的臉色都是齊齊一變,李義府不知道真相是因為他品階低,可是安思定公主被害一事的真相在李治和長孫無忌這裡早就不是秘密,甚至李弘被謀害未果的真相都已經知道,但不管李治還是長孫無忌都默契的不想因為此時撕破臉,沒想到卻被李義府提出來。
李義府也是被逼無奈,他哪知道這件事該不該提,但是昨晚他卻得到了武賢妃娘娘的暗谕,說是今天的朝議要提起這件事,李義府不知道這是武賢妃的意思,還是皇上的意思,但現在武賢妃和皇上就是一體,李義府無奈之下隻能硬着頭皮提出此事,可是看李治的臉色,李義府吓了一跳,難道這是武賢妃自己的意思?和皇上無關?
李治不知道李義府自己也在疑惑,因為李治也不知道李義府是受武賢妃之命才說的,這隻是如意暗中命令李義府之事,李治并不知道,這是因為如意還要為自己的女兒安定公主報仇,她不适合和李治談起此事,隻能安排李義府說出來。
緊接着李治就想到了昨天晚上如意對他說過的一切話:陛下,以王皇後無所出作為廢後的理由還是有一些牽強,隻怕還是會有人說王皇後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到時候反而是陛下的聲名受連累。
李治本來就有這樣的擔憂,沒想到李義府恰好就能提出這件事,自己現在要做的就是順勢而為,之前自己沒有把皇後謀害安思定公主和李弘的事說出來是因為不想和長孫無忌鬧崩,現在廢後之事已經結束,再說了這件事也不是自己說出來的,而是其他朝臣查出來的,那就不能怪到自己身上了。
還有就是一旦查出王皇後是謀害公主皇子的幕後元兇,自己廢後之舉那就是名正言順,不會受天下人龃龉。
李治看了還在皺眉的長孫無忌一眼道:“李愛卿果然才思敏捷,既然你察覺出了這件事,那就你來調查此事,還有許愛卿來配合李愛卿一起調查此事,早日還天下一個真相大白。”
長孫無忌聞言剛想站出來反對,可是自己那什麼理由反對這件事,從褚遂良被貶開始自己就失去了這件事的控制權,隻能歎一口氣任由李治查下去。
長孫無忌以為這是李治和自己賭氣,當初李治拿這個真相和自己交換廢後一事,自己不許,所以現在李治不但赢了廢後之事,還要賭氣再拿出這件事報複自己,長孫無忌沒辦法和李治解釋其中的誤會,這就是君臣關系的微妙且不可言說,長孫無忌卻不知道這是來自武賢妃的複仇。
這就是政治,在這廢後這件事上輸的不隻是褚遂良和長孫無忌,還有看不見的王皇後和蕭淑妃,失敗者就是成功者的墊腳石。
兩日之後李義府和許敬宗的調查就有了新的結果,事情并沒有什麼難度,在李義府二人找到還在獄中的蕭淑妃的時候,一直被關在獄中的蕭未央還不知道外面鬧得沸沸揚揚的廢後之事,蕭淑妃還以為是自己求見李治,向李治哭啼賣慘的事有了結果,所以李治信了自己的話,就安排朝臣來從新調查李弘被害之事,于是蕭未央就把自己和李治說過的話都說了一遍,李義府二人也都是做好了筆錄。
然後李義府二人就按照蕭未央的筆錄找到了王皇後,王皇後看着可憐的蕭未央到現在還想要苟且偷生,真不知道如果她知道沒了自己這個王皇後,就會迎來一個武皇後,不知道蕭未央知道了這個結果還苟且得下去嗎?
但對于想要賣己求生的蕭淑妃王皇後一樣恨,如果當年不是蕭未央和自己争寵,自己何必引狼入室?現在還想苟且偷生,想都别想,就把自己知道的蕭未央的事都招供了出來,也是王皇後親口告訴過李治的那些話,大家互相傷害吧,王皇後現在恨不得拖所有人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