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武則天新史:仕女長歌:唐朝的女人 > 第212章 德妃娘娘巧施妙計 廢後淑妃卷土重來

第212章 德妃娘娘巧施妙計 廢後淑妃卷土重來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蕭淑妃馬上想到了自己的兩個女兒和兒子李素節,現在她的大女兒也就十歲出頭,小兒子李素節也才五六歲,孩子們這麼小,如果沒有自己武如意那個賤人會怎麼欺負自己的孩子?所以自己一定要出去!德妃說得對,應該讓自己的女兒和兒子求情到皇上面前,皇上一定會念及父子,父女之情饒過自己的,再加上德妃安排的妃嫔的求情,她和王皇後被赦免的可能性很大。

想到這裡蕭淑妃也不再猶豫,立馬撕下了自己的一片衣服,給自己的女兒們血書一封,一定要讓她們親手交給父皇。

德妃做好所有的謀劃之後就在後宮諸妃嫔“見安”她的時候說出了自己的打算,說是王皇後在位時對大家的好處,王皇後也并沒有對不起大家的地方,相反不少人都是受過王皇後的恩惠,現在王皇後落難,希望大家都在皇上面前替王皇後美言幾句,這是她這個德妃的“請求”,說是請求,後妃們誰又不明白德妃娘娘的意思。

所以在此之後,李治不管雨露均沾到誰,有人會隐晦的表示王皇後娘娘的好處,以及王皇後在位多年把皇上的後宮治理的條理清晰,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也有人會說自己夢到了曾經的王皇後娘娘,不知道皇上夢到了沒有。

在禦花園賞花的時候就會看到有人跳着王皇後喜歡的唐舞。

一時間可謂是到處都是王皇後的影子,讓李治不可避免的會想到自己的廢後王皇後。

糟心的事不止如此,蕭未央的兩個女兒和兒子李素節也是在李治面前哭哭啼啼,李治看着自己兩個十歲左右的女兒帶着五六歲的弟弟跪在自己面前喊着“父皇,我們想娘了”、“父皇,這是娘從獄中送出來的血書,娘知錯了,父皇,你就饒過娘這一次吧”。

蕭未央的兩個女兒和弟弟本就因為這麼長時間沒有見到自己的娘惶恐,現在又看到了蕭淑妃的血書,哭起來更是情真意切,讓李治感同身受。

這是德妃的一串連環計,李治就算可以躲過自己的後妃,也躲不過自己的女兒和兒子,更何況李治兒女本就不多,李治的腦中都是獄中受苦的王皇後和蕭淑妃。

王皇後說得對,李治仁儒,李治對她們一日夫妻百日恩,李治對她們心中有虧欠。

在廢後之後,王皇後和蕭淑妃被下獄,李治以為時間可以抹平自己心中的愧疚,廢後本來也是他不得已而為之,根源是皇相之争,所以他不想去見關入獄中的王皇後、蕭淑妃二人,她們或許不是無辜的,但一定是被牽連的。

現在李治想要躲都躲不開,到處都是觸景生情,于是李治就去看望獄中的王皇後和蕭淑妃二人。

不來則罷,在看到王蕭二人的時候讓李治難以置信,獄中生活條件本就不好,所以二人可以說是睡在草堆上,這哪是李治接觸過的?

還有就是吃飯的碗,裡面都是剩下的飯菜,在王蕭二人可以的擺置下已經馊氣撲鼻。

這是人呆的地方?這就是自己的妃嫔?李治看的黯然神傷,對着躺在草堆上的二人喊道:“皇後、淑妃安在?”

李治不知道二人隻是在裝睡,她們在獄卒喊“皇上”的時候就知道德妃的計劃已成,皇上真的來看她們了,所以她們準備好了讓李治看的東西,現在又聽到李治的呼喊。

王皇後哭着道:“妾等罪責在身,已被皇上廢為宮婢,如何還值得皇上用妃稱?”

蕭淑妃也是哭着道:“皇上,臣妾愧對皇上偏愛,隻是皇上不該來這等污穢之地,隻恐髒了皇上的眼睛。”

李治的性子哪裡受得住王蕭二人的心思,于是道:“宮裡的罪婢尚且有掖庭委身,你們有罪何至于淪落獄中,你們是朕的皇後,朕的淑妃,即使有罪也與尋常人不同,宮中閑置的院落何其多?你們在宮中另尋一處宅院也可悔罪。”

王皇後見計成,哽咽道:“皇上念及往日恩愛,使妾等再見天日,妾等謝皇上隆恩,隻請皇上将院落命為“回心院”,以示妾等回心轉意之意,望皇上成全。”

于是王皇後和蕭淑妃二人在德妃的一番暗助之下終于得以逃出内獄,在安置好“回心院”之後,二人知道這隻是自己反敗為勝的第一步,之後就要循序漸進,她們終有起死回生的那一天,到時候就要有武如意的好看。

武皇後聽到這件事的時候卻是晴天霹靂如遭雷擊,王皇後和蕭淑妃謀害了她的女兒安思定公主且不說,還幾次謀害自己未遂,可謂是自己的生死仇敵,李治這是怎麼好端端的就把她們給放出了内獄?此前武皇後不是忘了她們,而是知道自己新上位根基不穩,也就勉強接受把二人關在牢獄中,現在居然被李治安置在了一個什麼“回心院”?回心,回心,這到底是要誰回心轉意?

武皇後馬上找到李治詢問此事,卻隻是得到李治“朕即有處置”的答複。

經此一問,武皇後事感蹊跷,她知道李治對王皇後和蕭淑妃之事躲都來不及,怎麼會突然就去内獄看望二人?于是武皇後召來了徐婕妤一問,才知道是德妃在背後囑托妃嫔在李治面前念及王皇後和蕭淑妃的好,還有蕭淑妃二女一子的懇求,這才有了李治于心不忍的探望。

原來如此,武皇後這才知道事情背後是德妃的陰謀,要不說德妃高明呢,就連陰謀詭計都是如羚羊挂角,神不知鬼不覺,于無聲處就算計了李治和自己,别說自己事先不知道,就算是知道了也拿這件事無能為力。

隻是王皇後和蕭淑妃被放出是武皇後萬萬不能接受的事,她根基本就薄弱,現在對上一個德妃已經是勉力為之,如果再加上王皇後和蕭淑妃二人,隻怕她維持的能力都沒有,一旦二人卷土從來,到時候階下囚隻怕會是自己了,那自己的兒子李弘怎麼辦?現在李弘已經是太子,一旦自己失勢李弘必定首當其沖。

所以她和德妃,王皇後,蕭淑妃三人不隻是皇後之争,更是生死之争,武皇後從來不知道自己的殺心會如此重,還有後宮的這些女人,自己應該殺一儆百了。

楊氏在知道廢後和蕭淑妃被放出之後也是甚為憂心,女兒面對的局面楊氏一樣明白,可是面對女兒的殺心楊氏勸解道:“斬盡殺絕,不留餘地不是上策,你一旦殺一儆百殺了王皇後和蕭淑妃二人,以後隻怕會成為世家的敵人。”

天下是皇帝的天下,也是世家的天下,王皇後出身并州王氏嫡系,蕭淑妃出身蘭陵蕭氏旁系,俱是世家之女,她們可以被治罪,但不能被殺,這是世家的顔面,所以楊氏會說殺了二人就是與世家為敵。

一邊是自己的安危,一邊是與世家為敵,武皇後實際上也沒得選,長久以來她都在思考自己作為皇後娘娘的立威之事,結果她新官上任的三把火隻敢燒到自己的武家,所以這才有了德妃操縱的後宮衆妃嫔對自己陰奉陽違,現在更是把她逼到了絕路,如果這一次有了王皇後和蕭淑妃的卷土重來,自己這個新皇後以後隻怕就是一個笑話,可是一樣的道理,楊氏說的話也對,自己眼下的局面稍有不慎就是引火燒身,自己如何殺的名正言順才是問題。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