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正離開肅州後,一路快馬加鞭直奔漢中。
大淵防備不足,士氣懈怠,而樓蘭軍來勢洶洶,先鋒軍一鼓作氣連下數城,不出三日便攻破了肅州、甘州而地。城中百姓流離失所,大批百姓一路南下背井離鄉,隻為找一個安身立命之所。
林霜也跟着流民,在顧南、韓統領一行人的護衛下退守金昌,在金昌城再次遇上了雲公子,林霜重操舊業,和雲公子一起當起了軍醫。
孫将軍得知樓蘭軍來犯,一臉錯愕慌亂,喃喃自語道:“樓蘭軍攻城了?怎麼可能?”一下揪住傳信士兵的衣領,不敢置信地繼續追問道:“哪裡來的消息,是否準确?”
“将軍,消息千真萬确,屬下是奉吳将軍之命,從肅州趕過來報信的!如今還不知肅州到底是何情形呢?”
第二日天剛亮,又傳來了甘州的急報,甘州也被樓蘭軍攻破了,如今大軍正朝着涼州和金昌而去!
得知消息的孫将軍跌坐一旁,臉上滿上驚恐,這下恐怕自己完了!
幸好還有個稍微清醒些的幕僚,提醒道:“将軍,如今當務之急是先派兵支援涼州和金昌,找機會奪回失地,否則西北不保,陛下定不會輕饒!”
“對對對,還有機會,隻要我盡快奪回失地,就可将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孫将軍稍微回過些神來了。
沒想到樓蘭軍卻是有備而來,提前勾結了西邊的鞑靼,攔住了前往涼州的援軍,涼州也丢了,十萬大軍圍攻金昌,金昌已成孤城,而林霜一行人也被困在了金昌城中。
孫将軍看眼下情形,已完全超出了自己所能掌控的範圍,無奈之下隻得派人八百裡加急告知朝廷,求朝廷派兵救援!
當太子殿下、林诤分别拿到顧正和林霜送來的消息時,根本還沒有機會猶豫是否告知陛下,八百裡加急的軍報已經呈上了朝堂。
朝堂之上,太子殿下奏請道:“父皇,兒臣昨夜剛收到顧侯爺傳來的消息,說山匪招供和西北邊境的樓蘭人有勾結,顧侯爺擔心邊境安危,孤身前往肅州,探得樓蘭在肅州屢有異動,甚至鬧到了将軍府,而孫将軍卻不管不顧,此次被樓蘭軍數日連下數城,置我西北百姓于水火之中,孫将軍難辭其咎,懇請父皇嚴懲不貸,以儆效尤!”
陛下雷霆震怒,拍案而起,“好個孫炳文,朕将西北托付于他,他卻如此辜負朕之所望!”
眼看局面即将一發不可收拾,三殿下冒着被牽連的風險,為孫将軍求情。
“父皇,戰前換将有損士氣,不利戰事,何不讓孫将軍戴罪立功,等戰事結束後再問罪也不遲!”
“三弟說得輕巧,邊境守将丢成乃大罪!如此無能之人還如何領兵!”太子殿下不滿地說道。
“兒臣願前往西北督軍,不破樓蘭誓不回朝!”三殿下繼續說道。
“哼,你倒是會給你舅舅求情!你就不怕朕連你一同治罪!”
“孫将軍犯下如此重罪,兒臣規勸不到位,本就有罪,如今隻求父皇肯給兒臣一次贖罪的機會,等趕走樓蘭後聽憑父皇處置!”
陛下雖不滿孫家日益嚣張跋扈,對三殿下卻是頗有偏愛,再惱怒孫家其實也想再給一次機會,畢竟孫家終究是三殿下的母家,陛下不願三殿下太過難堪。
“看在你一片赤誠的份上,這次朕便再給他一次機會!軍情緊急,着三殿下為征西大将軍,點兵5萬,統領三軍即刻啟程前往西北,平定樓蘭和鞑靼之亂。”
“兒臣領命,定不負陛下所望!”三殿下跪接旨意。
“啟禀父皇,此次樓蘭勾結鞑靼有備而來,兩面夾擊,我軍目前正腹背受敵,三弟就算急行軍也得要數日才能到西北,剛好此時忠勇侯正在漢中剿匪,匪患已平,漢中離西北不遠,何不讓忠勇侯就地帶兵先行援助西北,協助三弟解西北危局。”太子殿下眼見着已阻止不了三殿下掌兵,當機立斷推舉了顧正,好歹也能對三殿下有個掣肘,否則若大勝回朝,定會威脅自己的地位。
于是三殿下任三軍統帥,顧正和孫将軍為左右将軍,孫将軍繼續領西北守軍驅逐樓蘭,顧正帶着從京城前往漢中的一萬豐台大營人馬和五萬漢中守軍對抗鞑靼,策應孫将軍。在三殿下未到西北之前,二位将軍可依戰場情形靈活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