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仲春,正值芳菲盛開,綠枝紅?(pa)的時節,也為花朝節的到來提供了繁麗豐碩的天然背景。
花朝節,簡稱花朝,俗稱“花神節”。
這一天,白日裡人們都會手拿莳(shi)花,照例用紅布條或紅紙束縛花枝,謂之“賞紅”或“護花”。
南國素有開放民俗:花朝節時女子多會去花神廟祈福,若是姑娘遇到心儀的人就會将手裡的莳花贈與心儀的公子,若對方收下姑娘的紅線莳花,便是确定了心意由此許下婚約。
有好事者會擇園亭勝地舉辦以花展為主的詩會,聚八方來客,既能交得志趣相投的友人,又能一舉揚名赢得聲望。
因此又名“鬥花會”。到了夜晚便聚衆提燈遊行,男女雙方可互贈花燈,以此表白,謂之“花神燈”。
南國子民向來信奉花神,因此對花朝節極為重視。姻緣之事也素來祈求花神,因而南國土地上花神廟居多而月老廟不常見。
南國城外的開元寺山上有一棵百年的合歡古樹,因京都氣候宜人花期很長,從仲春開到秋末,花開一茬又一茬,花開滿樹時能紅了一個山頭。
泠舒一襲紅衣站在樹下與漫天飛舞的合歡花融為一體。
樹上系滿了紅色飄帶,還有一個銀鈴随風作響,清澈的鈴聲讓人心曠神怡。
泠舒慢慢走過去,銀鈴下方還系着一根紅飄帶,上面寫了一行字:
“與君同行千百裡,此生将守萬世約。”
泠舒一字一句讀着。
“小舒。”南宮衍站在泠舒身後高聲一喚,泠舒轉頭回望。
轉身的那一刹那,風吹過,鈴聲響起,泠舒一身紅衣被籠罩在合歡花中,南宮衍向泠舒走近。
南宮衍牽起嚴柯的手,在泠舒手腕上系了一根紅繩,說:“合歡鈴響,前來赴約。”
泠舒笑笑:“我以為,這輩子是等不着你這木頭開口了。”
“讓你久等了。”
泠舒靠進南宮衍懷裡,慢慢閉上眼睛呢喃着:“不久的,你什麼時候來,都不晚的,我就隻等你一個。”
泠舒現下每日清醒的時間不久,他将南宮衍從鬼門關拉回來,用盡了所有辦法,他太累了。
“不許丢下我。”泠舒在昏睡過去前說了這麼一句。
“好。”南宮衍将人抱起來往山下走,莫淩易一早準備好了馬車在山下等着。
南宮衍要帶泠舒回家了。
他們之間,不管誰走,另一方都不會獨活。
那不是“沒有你我就活不了”的情感,而是,不論去哪兒,我都不會讓你一個人。
東宮,顧陌這一月都閑得很,瑄帝沒再讓人搬奏折來,雖沒來探望,但總忘東宮送東西,今天人參明天各種奇珍異寶,東宮的庫房都快堆不下了。
慕容襲和甯王的事無人再提,直到周策前來禀報:“殿下,甯王殿下已秘密回城,差人送了藥來,說是泠先生給殿下的,已經讓沈太醫查驗過。”
顧陌提筆的手上一頓:“陛下那兒也差人盯着些。”
“是。”
顧陌又問:“阿軒呢?”
“侯爺今日回府,說是要去拿個東西,午後便回,讓殿下好好吃飯。”
“退下吧。”
“是。”
周策差人端了藥膳來,顧陌吃了兩口就放下去院子裡。
周策趕忙拿着氅衣跟上,“殿下身體才見好,還是将氅衣披上,否則侯爺回來又該不高興了。”在顧陌拒絕前周策搬出了葉軒,很顯然效果極佳。
東宮院裡的涼亭旁養了株紅山茶,此時開得正盛,顧陌就坐在亭裡數着它究竟開了多少朵,看到開得最豔的那一朵時,葉軒來了。
顧陌伸手折下那一朵,轉身就送到了葉軒跟前,嬌花配美人,襯着顧陌,也襯着葉軒。
少年生來高貴,捧着一腔赤誠的愛意,盡數給了眼前人。
葉軒接過收下說着謝謝,将人抱進懷裡問:“冷不冷?”
顧陌搖頭,葉軒輕笑着問:“剛才在做什麼?”
顧陌呆在葉軒懷裡有些傲嬌地說:“在數花,數到七十一朵你才來。”
“這麼厲害。”葉軒誇獎着,似是在哄小孩。
顧陌問:“你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