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果真是虎父無犬子,葉家一門忠骨也算是得以慰藉。”
“南國有葉帥,陛下與我等皆安。”
“是啊,是啊。”
葉軒大捷的戰報一封接一封傳回都城,北狄一退再退,謠言風向大變滿是稱贊葉軒的聲音,更有甚者稱葉軒為南國戰神,朝中開始有了召回葉軒的聲音,尤其是以禦史台為首的老臣。
“陛下,眼下北狄已無力再戰,邊境百姓也需休養生息,臣請召回葉軒。”
周述剛說完,楊艾甩袖而出:“周大人是去往北境看過戰局了?還是親曆過戰場?戰場之上瞬息萬變,豈是周大人說北狄不戰便不戰的。”
“葉元帥骁勇,北狄節節敗退,逼得太緊難免北狄孤注一擲,到時受苦的還是邊陲百姓。”
“怕什麼,打得他跳不起來就是。此時不乘勝追擊,任由北狄休養生息,日後周大人能保證北狄不會再犯我南國邊境?”蘇謙向來直言不諱,當年若非随便考考就得了個狀元還封了官,現在還待在尚書位上,否則他年輕那會兒早就投軍去了,哪裡用得着天天在這朝上跟這群老頑固玩明争暗鬥。
周述的學生杜進辯駁道:“蘇尚書說得容易,打仗是要銀子的,戰争一日不止,國庫遲早空虛。”
“杜大人此言,是否問過我戶部?是甯王爺母家南宮氏的稅銀交得不夠,還是南境糧倉不夠充實還是上供的不夠多?還是哪個地州沒交稅銀鬧了天災?幾個月前斬了貪官沒收的貪銀沖入國庫,銀子且先不說,太子殿下執政期間還命我戶部重查各地糧倉賬目,查看西北礦場,兵器火藥樣樣不缺,敢問杜大人口中空虛二字何來?”李牧在這種場合一向是不吱聲的,但說到他戶部的賬目上,這怎麼能忍。而且被瑄帝诓來的南國首富林家的家産,他還沒說呢。
“陛下......”
不等周述再說話,瑄帝擡手:“禦史台請命急召葉軒回朝,是真為百姓着想,還是,想要效仿慕容襲,殺将叛國。”
“陛下息怒,臣絕無此意!老臣隻是為了陛下的江山社稷着想。”周述連忙跪下。
“社稷安穩全靠諸卿扶持與邊陲将士,禦史台今日陳情,寒的可是邊陲諸将的忠心。傳朕旨意,即刻起若還有擾亂軍心者,斬首示衆,以儆效尤。”
“陛下聖明。”
散朝後,有幾位大人與孔瑞海一道走。
“近日不知是從哪散出的謠言,刻意将葉誠的死拿出來與北境戰況混為一談。”
“有此事在前,葉家隻要拿了兵權,始終是讓有些人不安心的。”
“故意挑撥之人必定心懷不軌,我等在朝中還是要替葉軒看着些才是。”
孔瑞海在旁邊聽着沒說話,周述将他叫住:“孔相留步。”
幾位大人看了眼周述皺着眉,見他們有事要談便行禮退下了,周述上來行了禮問:“孔相,今日之事...”
“周大人,今日之事陛下沒有下令懲處,你也就莫要再提了。”
“可是葉軒手握三十萬大軍,孔相當真就不擔心?”
“擔心什麼?擔心葉軒調轉刀口兵圍都城嗎?”孔瑞海歎了口氣:“你曆經兩朝,怎麼還看不明白,若是葉軒想,今日在朝上坐着的就不是陛下了。”
周述沉默,孔瑞海問:“今日之事,究竟是你自己多心,還是從哪兒聽來的消息。”
“北狄第二次退兵時,我在家中收到一封密信,信裡寫了句話,是:北有狼星,江山易主。我當時疑雲的狼星是北狄的呼延氏,可沒過多久都城就掀起了關于葉家的流言。”
龍瑞海問:“你都說是流言了,信呢?”
“在我書房。”
“此事不對勁,怕是慕容襲一黨還有餘孽留在京都,你速去拿了信與我去面見陛下。”
“是。”
好在周述沒迂腐到不聽勸的地步,馬不停蹄的出宮了。
“孔相。”
“蕭統領。”
“孔相還不回府?”
“老夫突然想起還有事要與陛下商量,蕭統領這是下差了?”
“是,正要回府陪我那小侄兒。”
“蕭統領先行。”
“孔相慢行。”
兩人告别後孔瑞海在小太監的帶領下朝着禦書房去了,蕭铮出了宮門府裡人早早牽了馬候在宮門前。
“将軍,小少爺今日去了葉府。”蕭铮以前是北境将軍,府裡人都習慣了喊他将軍。
“知道了,過些時候差人去将小少爺接回府。”
“是。将軍是要回府還是?”
“去酒樓買壺酒。”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