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至年末,天色寒涼。
路邊來人行色匆匆,四下張望着尋一處暖和地兒歇腳,彼時茶樓内人聲鼎沸,似是講到了什麼精彩之處,傳來唏噓不已。
掀簾一瞧那說書人果真正講的入迷。
“話說當年那烈火将軍沈自山可是我國當之無愧的戰神。”
“彼時陛下剛剛坐穩皇位,内亂還未徹底平息,青玄國又趁機攻打我國邊境,可謂是内憂外患。”
聽及此處,台下看客皆是倒吸一口涼氣。
“朝中皆知這是一場惡戰,稍有不慎便會一去不複返,隻有沈将軍接下此重任,遠赴我國邊境,隻帶了五千精兵,打的那青玄國節節敗退。”
“據說最後在襄州時,敵軍半夜突襲,放火燒營,想殺個措手不及,哪知曉沈将軍早有準備,帶衆兵殺出火海。”
“那烈火軍猶如火焰般的意志打的敵軍節節敗退,經此一戰,陛下便賜封号烈火将軍,而他當年率領的烈火軍也由此聞名。”
“此後,烈火軍所過之處,無一戰敗,沈将軍更是作為我國的護國将軍,幫助陛下守衛了我們石英國國土。”
台下看客聽到此處皆是大快人心,不禁拍案叫絕。
一小兒聞言向往道“我長大也要加入烈火軍,成為沈将軍那般威武的大将軍!”說着揮動手中木劍筆劃起來。
衆人皆笑。
那說書人似是瞧見了台下這般景象,将話鋒一轉“可好景不長。”
此話一出便又将衆人的注意力吸引了過來,四下寂靜。
“五年前,沈将軍帶兵前往宜州照常駐守,中途收到官府急報衡陽一帶有山匪出沒請求支援,沈将軍此人向來古道熱腸,便讓他麾下的副将淩峰先帶大部分将士去宜州,而自己則帶着自家大公子和其中的三千烈火軍去蒼嶺剿匪。”
“誰知等來的不僅僅是山匪,更是埋伏已久的蠻人,他們勾結山匪,等山匪糾纏耗盡了他們的力氣,蠻人趁機出擊,沈将軍本就帶兵極少,此時寡不敵衆很快便開始吃力。”
“那後來如何呢?”那持木劍的小兒此時已不再揮劍,正心急如焚的等着下面的故事。
說書人長歎一口氣“唉,沈将軍何許人也,蒼嶺之後便是衡陽,若此時他帶兵走了那衡陽勢必會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他又怎能棄整個衡陽百姓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