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員已經在辦公室裡足不出戶好幾天了。
除了鋪路,規劃區間交通線,看着瘋狂上漲的貢獻值産出偷樂,最近她的工作重點又轉向了審核從地面上遞過來的各種投資建廠項目。
小城的人口數在《小城移民暫行條例》發布之後又開始穩步提升了。也就幾天的功夫,上千“移民”湧入了小城。
他們需要食物、住所,還有工作。
随着“美國-紐約”的市場拓展進度條走完,日本和中國的市場拓展的進度也開始動了。之前小城是酒在深巷,管理員隻能委托他人去地面上主動“開拓市場”,而現在這個動靜,應該是日本和中國從美國那兒得到了些許消息,打算主動來接觸小城了。
信息時代,這個傳播速度已經不算快了。
随之而來的,就是各種投資項目,大多都是美國來的,管理員辦公室裡一天就能收到個三五份。前段時間她在忙着鋪路搞基建,現在搞得差不多了,于是管理員就轉頭來處理這些項目書了。
大多,都是建廠的項目,而且,都是些高能耗高污染的工廠。
想來也是,如果不是這種工廠,就算資本想把廠子挪到小城裡來,小城同不同意先不提,美國政府肯定第一個不同意,你把廠子連帶着工作崗位和周邊經濟一起遷出去,這是想幹什麼。
但,如果是高能耗高污染的工廠……
管理員刷刷地翻着那一本本傷害1D8的項目書。畢竟這隻是個遊戲,拟真度高也不是高到要玩家去研究那些幾十萬字的項目書,随着管理員的量子閱讀法,項目書的一些關鍵信息,像是工廠名稱、負責人、廠區占地面積,可提供崗位數、生産産品、每月耗電量、耗水量、污水排放量、污染氣體排放量等等參數就一條條地出現在了信息面闆上。
高能耗不要緊,小城的競争力之一就是能源費用極低到幾乎白送。
隻是……小城暫時還沒法處理污染氣體排放,但污水沒問題。
畢竟隻是遊戲,不會需要玩家确認污水的成分,再看水處理廠能否處理。玩家隻需關注全城的污水排放量水處理廠能否“吃得下”就行。
隻要“吃得下”,那就是能處理。
于是管理員挑了幾個隻排放污水的企業,先批準了,然後在地圖上給那些廠找地——前段時間她在小城裡鋪路,把一些标注有“廢棄”圖标的廢墟和違章建築物也順帶清理了。
地圖幹淨了,工業區也初見雛形——位于東區,緊挨着水處理廠和地熱發電站的那一片。管理員打算把工坊當做工業區和居民區的分界線。工坊以南是工業區,工坊以北是商業兼居民區。
工廠有了,接下來就是工人了。
關于移民審查,在管理員與科特隊制定好了《小城移民暫行條例》之後,管理員就把移民審核工作全交給系統來處理了。簡單來說,就是隻要符合《條例》的,都可以進來。管理員對此的态度就是移民多多益善,她缺人得很,總不能就指望星團評議會的移民管理局給小城增加人口吧?
一塊地如果沒人就會荒,人口是發展的基礎。
所以,當科特隊井手先生,甚至是星團評議會的聯絡人艾德先生找上了管理員說,他們願意出人負責審查工作,管理員也都謝絕了。管理員說,既然規則已經制定好了,标準已經有了,那麼讓系統來判斷就行。艾德問,要是有心懷不軌的人,像是各國家和組織的特工間諜,還有恐怖分子,他們僞造資料,或者通過某些方式繞過了系統的判定呢?畢竟系統隻是系統,如果可以派個人在那兒過一道手,多少能起到給系統補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