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複思考着甯玥和神宮之間的聯系,太後食不下咽,寝不能寐,還沒到午休的時候便要傳甯玥來問話。
然而沒有等到甯玥,隻等到了留守端敏殿的若初。
“啟禀太後,王妃午膳之前就換裝去了上陽宮。”
太後眉頭一蹙,顧尚宮搶先質問:“為何無人通禀!是誰放王妃出宮的?宮外是否有人接應?”
若初趕緊跪下恭恭敬敬地回答:“王妃請誠安伯夫人往王府給齊統領傳了話,用的是王府的車架。王妃手持陛下所賜金牌,方能出長慶宮入上陽宮。王妃是悄悄出行,沒有驚動什麼人。”
太後大怒,拍案而起:“你是說,甯氏一直能夠不通禀哀家就出入長慶宮?就算在哀家眼皮子低下還能翻起波瀾,端敏殿的内侍都是怎麼侍奉王妃的,連王妃的行蹤掌握不了!哀家可真是養了兩個好兒子啊!”一個兒子娶了一個不省心的妻子,另一個兒子又放縱她興風作浪,真的是要氣死太後了。
若初立馬伏在地上回答:“太後息怒,陛下下賜金牌之事大王一直是知道的,并沒有刻意隐瞞太後。今天也是王妃第一次動用金牌,王妃臨走前留了話,說太後心中的疑問也是王妃心中的疑問,所以王妃要去章華殿尋找答案。”
并非若初賣主,而是甯玥臨走前交代過她對太後不可有所隐瞞,如此方可在太後的怒火中保全自身。太後雖然性情乖張,但并非暴戾之人。就拿甯玥自己來說,太後是十分不滿她的,但從未使用過任何方式磋磨兒媳,相反還盡力維持着她内外的體面。太後的格局又豈在着一絲一毫的小事上的。
上陽宮中,皇帝也早就得知了神宮遣使贈禮一事,所以在甯玥進殿的第一時間就命人卸下了她身上的淬心和金牌,然後揮退了所有人,殿中隻剩下他們二人。
甯玥第一時間就質問道:“陛下這是何意?”
“你和神宮或者是大神官之間又什麼關聯?”
“我也想知道大神官是什麼意思!”甯玥想都不想就怼了回去。
魏天瑾這才發現自己是過于緊張了,他在擔心甯玥是啟華宮派來的人,那自己曾經給出的信任幾乎能毀了所有的期待和努力。
皇帝竟然如此忌憚神宮,甚至連太後也在忌憚神宮。神權和皇權之間的矛盾有這麼深刻嗎?兩百年的相安無事隻是一時的粉飾太平嗎?
魏天瑾初見甯玥的擔憂和憤怒很快就平息了下來,歎了一口氣說道:“神宮一直想重回世俗,早年朕與太後的争端,近年西南的動亂,都有神宮的影子摻雜其中。限制神權不僅是太祖以來一直延續至今的國策,更是推行王治的重要節點。一旦失去對神權的控制,迎來的将是天下大亂。你自诩太祖同門,可能想清楚其中關竅?”
原來是神權和皇權的争端,争了兩百多年,神宮從來沒有放棄過重回世俗的企圖。“陛下是不信神嗎?”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朕自诩天子,自然是敬神的。但是,朕不信神宮。”
諸神在上,人人敬仰;信仰越重,神力越強;神力越強,則國泰民安。自上古以來,諸神不得直接幹預人間事務,但并不意味着諸神失去了對人間的掌控。神宮是諸神在人間的代表,但他們真的能夠上通天神傳達天意嗎?甯玥也不信。
“為什麼是淬心,又為什麼是我。我正是因為不明白,所以才來見陛下。既然是和太祖有關,我是打算從旻帝時期的記錄查起,一直到太祖離世,所有的記錄,還有太祖留下的手稿。”過多的東西甯玥也不想解釋,如果能夠查清楚當年魏青雲和時任大神官耀明之間的過往,也許能夠從中窺探到一二。
皇帝也很快就想通了其中的關節:若甯玥真的是啟華宮的人,啟華宮是不會大張旗鼓地暴露其身份,甯玥也不會在啟華宮暴露自己身份之後第一時間來到上陽宮,甚至沒有任何防備,也沒有提别的要求,隻是要求去章華殿查太祖紀事。魏天瑾換了甯玥的角度來思考這件事情,似乎幫助甯玥暫時地擺脫了嫌疑。
“朕已傳命章華殿找尋線索,你去吧。”
趙尚儀親自引着甯玥來到了章華殿,章華殿中比往日多了許多人,仔細看下去,司籍司宮人幾乎都來了,以章華殿大學士程綱為首的章華殿屬官也都在。甯玥身着儒服,走進殿中也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趙尚儀直接帶着她見到了程綱。兩人也沒有過多的寒暄,程綱就讓李學士帶她去了凝香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