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娘用料紮實,辣椒放的一點不少。李智熙面色如常地吃飯後,堆積的負面情緒也消散了不少,這其實算是李智熙緩解壓力的方式。
權志龍确實體會到了完全不同的味覺享受,相比韓國的甜辣這頓更偏向麻辣,花椒與辣椒碰撞出獨特的風味。以前在中國巡回演出時,他也品嘗過許多中國美食,但畢竟時間已經過去很久了。
權志龍有些接受不了這個辣度,但看李智熙面無異色地吃着飯,他隻能硬着頭皮繼續吃下去。為了緩解辣度帶來的刺痛,他隻能一口一口地喝完了排骨湯。即便辣的想瘋狂灌水,但他仍控制着自己小口小口抿着湯,以防被李智熙發現自己怕辣。
李智熙察覺到了權志龍的小動作,看着他做賊似地喝湯時,有種哭笑不得的感覺。這算是偶像包袱還是前輩包袱?如果吃不了辣的話,直接告訴她不就可以了嗎,非得逞強的邏輯是什麼?
既然他不想自己知道,李智熙也不會特意揭穿他,她貼心地給他多盛了幾碗湯。看着面前的幾碗湯,權志龍就知道她已經發現了。雖然覺得十分尴尬,但至少可以緩解喉嚨的不适。
李智熙擔心他肚子不舒服,因此又叫了幾份清淡的菜。但吃着清淡的菜,權志龍又覺得沒有剛才的口味刺激,難道這就是中餐的魅力?
權志龍難得有了些幸福感,這種幸福感是極其單純樸素的。這樣靜下心來認真品嘗美食,已經是好幾年都沒有過的事情了。擁有的東西越多,快樂的阈值也就更高。想要通過滿足口腹之欲獲得快樂,對他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李智熙單手撐着臉龐,看着權志龍慢悠悠地吃完。看他神思不屬的模樣,李智熙猜測他又開始陷入消極情緒了。李智熙在心裡默默歎息一聲,他的心思屬實過于敏感纖細了。即便藝術家大多心思敏銳,但任由情緒掌控大腦是相當危險的事情。更何況是身在娛樂圈中的藝人,更加需要理智思考事情。
“吃完了嗎?”
權志龍的确已經吃完了,因此下意識回了她,但反應過來後又冷笑着看她。“你剛才是不是跟我說平語了,被我逮個正着!”
“你聽錯了,我剛才說了敬語。你吃着飯都跑神,難道不是自己聽錯了?”李智熙一邊輕松敷衍他,然後一邊熟練收拾碗筷。老闆娘看他們吃完了後,就過來接過了碗筷拿到廚房。
權志龍被她厚臉皮的樣子震驚了,按照資曆來論他可是她的大前輩!直到現在,他們組合裡小一點的成員都在說敬語。雖然外人來看YG是比較随性的公司,但其實藝人們都接受過楊社長的前後輩教育。剛才察覺到她說平語後他确實被吓了一下,後輩們就沒有哪個有膽子跟他說半語。
本來權志龍正要假裝嚴肅地生一下氣,結果看到她站起身來收拾東西,他便下意識跟着她一起收拾。回過神後他們已經出了飯店,李智熙在他旁邊悠閑地散着步。
對于這麼輕易就消氣的自己,權志龍感到十分神奇和陌生。接受了長達幾十年的前後輩教育,對于禮儀他向來是很看重的。哪怕是在他最如日中天的那幾年,無論是前輩還是後輩他都會恭敬鞠躬,足以打破外界對他的刻闆印象。
或許,她真的會是自己唯一的後輩朋友,權志龍在此時有了這樣的認知。
兩人并肩而行,悠閑地沿着街道散步。李智熙時不時與權志龍說兩句話,大部分是聊一些瑣碎的生活日常。談論這些時,兩人對對方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無論怎麼看,他們兩個人的差異都很大。
李智熙是一個比較理智的人,平時做得最多的或許就是寫歌。而權志龍則是典型的藝術家人格,情緒多變且起伏極大,心思敏銳又容易感傷。在這種基礎上他甚至還很喜歡一些藝術性極強的活動,例如看各類畫展收集各種藝術品。
李智熙也是歎為觀止,這家夥跟疊buff一樣,簡直要集齊悲情藝術家的所有要素。“你興趣蠻高雅的,怪不得能寫出那麼多悲情歌。”
不知道為什麼,權志龍總覺得她這話好像話裡有話,但他吸取教訓學會不追問。“你沒有興趣?據我所知,很多藝人都喜歡看畫展。”
“觀星、陶藝,大概就這兩項吧。我不看畫展,也沒有收集藝術品的習慣。太過情緒化的藝術品,如果長時間與其打交道,會加重人敏感的特質。創作者需要敏感纖細,藝人則需要理智,”
權志龍還是第一次聽到這種理論,這帶給了他一些全新的思考。李智熙對于生活和工作的理解,與他接觸的其他藝人完全不一樣。
幾分鐘的路程,兩人邊聊天邊散步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