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從小就是大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家長工作忙,小路遙早早就懂事,知道爸媽工作很辛苦,不要給他們惹麻煩。
從進幼兒園開始,路遙就自己背着小書包上下學,雖說幼兒園就在小區裡面,可這種情況在園區内也是獨一份了。
再獨立他也隻是個五六歲的小孩子,老師知道了都心疼的不行。
這也不能怪當爸媽的心狠,那時路繼光已任科室主任,手術排布密密麻麻,兩三天不回家不沾床都是家常便飯,當媽的護士工作三班倒,也輕松不到哪裡去,真真是分身乏術。
小路遙進幼兒園的頭一個禮拜,大人說是讓孩子自己上學,事實上,當爸的都悄悄跟在後面一路護送,看着兒子全程輕松淡定,沒有左顧右盼,這才放心下來。
别的小孩都有家長前簇後擁的接送,路遙從沒感受過。
小學是按學區劃分的,路遙的小學離家不到兩公裡,再讓小孩自己走是行不通了,一天來回四趟,大人都受不了。
于是,小路遙有了人生第一輛自行車。
沒錯,一輛小路遙騎上去腳都夠不到地的兒童自行車,就是這輛車陪小孩度過了小學前三年。
升四年級前自行車丢了,那是入學後第一次當父母的看見孩子掉小眼淚珠兒,心疼壞了。
路繼光當天就買了輛更好、更大号的自行車,可這事還是讓小路遙傷心了好久,覺得自己犯了大錯誤。
原則上學校本就不讓學生騎行上下學,校園内自然沒有劃定停車位。小路遙都是悄悄把車停在學校外面小賣部門口,還要避免被紅領巾抓到現行。
别的小朋友的挫折教育來源于成績,小路遙從沒有這方面困擾。
人家路遙穩穩當當永遠滿分,一直是各科老師贊不絕口的榜樣學生,小學沒畢業就已經奧數競賽這杯那獎的拿了個遍。
丢車事件可以算是路遙小學生涯遭遇的最大挫敗,沒有之一。
自懂事起,路遙就知道老家有個乖巧可愛的小妹妹,但因爸媽工作關系,假期很難湊到一起,遇上公衆節假日就更忙了,所以回老家的機會少之又少。
難得回一次都待不到兩天就要返程,跟這個妹妹的接觸時間就更少了。
不得不說有個小妹妹還是很好玩的。路遙被教育的小小年紀就知道擺起哥哥的派頭,隻要有他在,看顧小路漫的責任就落不到别人身上。
路遙的小手指總是被妹妹攥的緊緊的,牽着她走到這兒,走到那兒。
路漫學話慢,對着路遙隻會哥哥哥哥的喚,别的什麼話也不會說。
大人平日都笑話小路漫大舌頭,說她講話含含糊糊的,但路遙卻覺得妹妹喊的清亮又好聽,他很喜歡,喜歡到願意把所有好玩的玩具都捧到她跟前。